品汉籍,穿汉服,写汉字……中外师生“艺”起迎亚运!
“我的朋友们都很难想象,在汉字都没认识多少的情况下,我就可以拿起毛笔,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木槿自豪地说道。4月20日是第十三个联合国中文日,在浙江财经大学问津书院,三十多名中外师生身着汉服,正认真地执笔、蘸墨,书写下对杭州和亚运的理解与期待。
这是学校首次承办“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与中文联盟发起,已有全国近80所大学参与接力。本届活动以“品味汉字之美,中外师生‘艺’起迎亚运”为主题,吸引了浙财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众多师生,还吸引了国际学院来自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名外国留学生。
“今年9月在杭州举行亚运会,我们这次活动通过‘说汉语、阅汉籍、着汉服、写汉字’这样的过程来体味汉字之美,用‘汉字’这个重要的传统又富有活力的中国元素来迎接活力四射的杭州亚运会。”活动主讲人、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浩老师介绍。
走进问津书院,墙面挂着10件各种字体的书法立轴,木桌上陈列着40册汉籍。长达14米的书法长卷铺满了长桌。
苏浩老师以仓颉造字的传说引出该活动的主题“品味汉字之美”。学生们“流水席”式观赏古籍,苏浩老师一一展示并介绍了《四库全书》《文章轨范评林》《艺苑名言》《西史纲目》《瀛寰志略》《清波杂志》《池北偶谈》《麈史》等刻印版或石印版书籍。
当观赏到《麈史》时,苏浩老师特别讲解道:“‘麈’字以‘鹿’为形旁,而‘鹿’是良渚文化的密切相关,而良渚文化正是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灵感来源,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又是‘文化杭州’具象外化。”
除汉字外,服饰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阮斌杰同学基于古法改良发簪制作工艺,手工制作了6支简约精巧的发簪,并通过“弹石琴、猜歌名”的趣味小游戏,将发簪送给获胜者。
2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赵优身着唐制的齐胸襦裙,向大家展示了部分古代礼节礼仪。她表示:“对留学生而言,文化相对语言更加抽象,这种汉文化体验活动能够带给他们更充分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会比仅仅是课堂教学更直观。”
在本次活动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写汉字中,书写的关键词是“西湖”“良渚”“大运河”“亚运会”,由苏浩老师和阮斌杰、李昕等擅长书法的同学耐心指导,比划字体结构,讲解行笔笔法。阮斌杰同学表示:“看到留学生同学们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我心里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中外同学间的交流也十分友好,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是如此。”
“我觉得书法很有意思,当我学习书法的时候,我能够看到中国汉字的美丽,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尽管我对书法还不怎么熟练,但我日后会多多练习,将汉字越写越好。”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钱多多笑着说。
“无论是中外师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还有中外学生相互合作的温暖过程,都很令人欣喜!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汉语汉字的自豪感和审美意识,还彰显了‘文化杭州’的人文底蕴。我们后续还会开展中国茶文化品鉴、诗会等活动,旨在鼓励广大师生在注重自身中国文化深入学习研究的同时,循序渐进做好中文与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苏浩老师表示。
☞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
首次“云端”测试!浙江财经大学2022年“三位一体”招生综合素质测试顺利完成
浙江财经大学与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年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招生简章
文字 | 高馨 吕璐琪
视频 | 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片 | 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 | 微信部 吴欣琳 责编 | 俞榕浙江财经大学融媒体中心转载请注明新浪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欢迎来稿:zufe197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