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妖乱舞西子畔--黄蹼洋海燕发现小记
8月10日早晨,窗外狂风大作,超强台风“利奇马”(Super Typhoon Lekima) 已在浙江登陆,将在几个小时后穿过杭州市区。台风威力巨大,常常把大洋上飘荡的海鸟(以鹱科、海燕科为主)裹挟到风圈之中,随着台风的路径一同移动。每年的台风之后,都有市民捡到奄奄一息的海鸟,多个浙江省鸟类新记录就出于此:1999年,丽水景宁救助了黑叉尾海燕;2009年,丽水青田救助了短尾鹱;2017年10月,台州路桥机场救助了白额圆尾鹱;2018年7月,丽水龙泉救助了楔尾鹱。可以想象,还有更多被台风带来的海鸟,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默默死去。
为了观察台风天的鸟类,我下午早早地来到西湖边,雨衣短裤拖鞋,拎上双筒,轻装上阵。城内风雨飘摇,湖边却挺平静。御码头的翠光亭,四角八方,既可挡雨,又有开阔的视野,我在这里开始了观测。
14:15,黑云压城,湖面上密密麻麻都是低飞的家燕,双筒里可以看到湖面上布满了小虫,是它们吸引了家燕群。体型稍大的金腰燕也开始聚成近百只的大群,但它们只在岸边活动,不往湖里飞;
15:02,19只滨鹬飞过;
16:10,两只青脚鹬飞过;
16:12,台风眼接近杭城,风平浪静,但妖气渐盛:湖面上突然出现了6只褐色的燕鸥,在小瀛洲附近盘飞,双筒里只能认出是褐翅燕鸥或乌燕鸥。它们在湖面觅食,也会随风飞到高空,观察许久,也只能确定它们全部是燕鸥成鸟,无法定种;
16:29,又有妖怪出现:一只灰褐色的海鸟,体型较之前看的燕鸥稍小,从湖中间贴着水面飞行。我一下就认出,这是典型的鹱的飞行动作(振翅几下后紧接着滑行一段)。湖面水雾缭绕,我吃力地在双筒里盯住它,尽可能地多观测它的特征:尾巴很短,能直接排除体大尾长的褐燕鹱;整体纯色不带白色,可以排除体大色杂、振翅较缓慢的白额鹱。它一直贴着湖面向东北角低飞,我的视线紧紧跟着它,直到它消失在城市上空。最后,我判断它是短尾鹱或灰鹱(形态相似,野外观察极难区分)。接下来几天,在上海浦东、辽宁大连陆续救助了灰鹱,也提供了某种提示。
【短尾鹱,图自Flickr】
16:35,一只绿鹭飞过;
16:48,鸟会的东斯老师闻讯赶来,带来了长焦相机的火力支援;
16:53,一只浑身漆黑的鸥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回看照片确认是乌燕鸥幼鸟,杭州新记录get
【乌燕鸥幼鸟,东斯/摄】
16:55,一大群约150只红颈瓣蹼鹬飞过,应该是在海上集群迁徙的途中遭遇了台风;
【群飞的红颈瓣蹼鹬,东斯/摄】
16:56,发现三只白额鹱漂浮在湖中心的水上,应是一成二幼的一家子;
【白额鹱一家三口,东斯/摄】
17:02,通过东斯老师照片确认,那6只褐色的燕鸥都是乌燕鸥成鸟;
【风中的乌燕鸥成鸟,东斯/摄】
17:05,一只矶鹬飞过、夜鹭到处乱飞。
17:20,我撤退后,东斯老师又记录到白翅浮鸥1只,白额鹱确认有4只。同时拍到1只疑似黑叉尾海燕,但只留下模糊的影子。
【四只白额鹱和一只疑似黑叉尾海燕(最左),东斯/摄】
周日清晨五点,天高云淡,已有众多鸟友在平湖秋月聚首,对着湖面望眼欲穿,但台风已离开,湖面风平浪静,连昨天密密麻麻的家燕也变得零散。等到六点,只有小群的红颈瓣蹼鹬飞过,昨天满湖的妖怪早已不见踪影,部分鸟友失望地离开。难得我带了单筒,于是打算多看一会儿。
【严阵以待的鸟人们,范忠勇/摄】
6:35,文明大大在湖对岸打电话给我们,说有一只燕鸥朝我们的方向飞来。单筒里看清楚了,那是一只美丽的粉红燕鸥,羽毛雪白,喙呈鲜红色。它也是杭州的鸟种新记录。
【粉红燕鸥,东斯/摄】
6:59,靠近对岸钱王祠的水面,我用单筒扫到一只奇怪的小黑鸟,一直以奇怪的姿势“贴”在波浪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它在脚踏浪花,同时高举双翼,像只轻盈的蝴蝶在水面跳跃,“海燕!”,我直接喊了出来。单筒内可见它有清晰的白腰,这不是我熟悉的黑叉尾海燕。腰部白色的海燕,我有印象的就是白腰叉尾海燕(Oceanodroma leucorhoa)和黄蹼洋海燕(Oceanites oceanicus,也叫烟黑叉尾海燕),而我隐约记得,洋燕鸥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喜爱踏浪觅食。这可能是个大妖怪,于是我们赶忙让在对岸的文大师拍照。很快,文大师就拿下目标,发来照片---能看出长腿、白腰、黄色脚蹼的特征,真的是黄蹼洋海燕!
【黄蹼洋海燕的第一张照片,文明/摄】
要知道,虽然这种小型海燕在南半球各大洋数量巨大,但在太平洋分布的种群数量并不算多,国内更是仅有一笔尸体记录(江苏车牛山岛, 1991),今天的这只应是国内第一笔(活体)野外记录,当然也是浙江省鸟种新记录!
随后的两个小时,大家赶到钱王祠的码头,用单筒和长焦相机追踪这只小鸟。
它一直在湖区的东北面以固定的路线来回踏浪飞行、觅食,飞到某个位置后,它就会沿直线飞回线路的起点,再重复。虽然距离岸边始终较远,不过所有人都看清楚了这只小鸟的形态和行为。
【黄蹼洋海燕,东斯/摄】
【踩水觅食的黄蹼洋海燕,战晓岑/摄】
黄蹼洋海燕体长仅17cm左右,翼展40cm左右,野外的观感只比金腰燕略大。别看它体型小,它可是南半球种群数量最庞大的海鸟之一(据估计有至少5000万对__Wikipedia),并且也是在南极地区繁殖的体型最小的温血动物。黄蹼洋海燕极其适应海洋生活,在海上风暴来临时会飞入海浪的低槽处躲避风浪。夏季在日本海域有些记录,这次出现在西湖的个体很可能就是来自太平洋的种群。
【黄蹼洋海燕踩水觅食,图自Flickr】
9:57,黄朴和李思达目击并拍摄到一只乌燕鸥成鸟在西湖上空匆匆飞过,很快消失不见。
【乌燕鸥,李思达/摄】
下午,江浙沪都有鸟友闻讯赶来,但13:35最后一次被目击后,这只海燕就没有再现身,悄悄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西湖神奇的两天也就此谢幕。
【台风过后的西湖,王小宁/摄】
*台风天出门有风险,请以生命安全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