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所庆】知名期刊编辑畅谈环境法学术论文写作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请滑到文末给我们点亮 “在看” 吧!
2021年9月25日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40周年所庆系列活动暨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三十二讲“环境法学术论文写作交流会”在法学院325会议室开讲,同时以线上方式直播。本次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曹明德,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评论》编辑柯坚,《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编审周振新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章诚。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陈海嵩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环境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线上直播观看人数2000余人。
陈教授首先对各位教授、编辑莅临参加我所40周年所庆系列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接着,他对与会嘉宾的研究和工作经历进行了介绍,并谈到论文写作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曹教授谈到写好一篇论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论文的选题基本上反映出作者对学界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因此选题应当精准明确,具有前沿性、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且不宜过大,倡导“小题大做”,尽量避免主标题加副标题。第二,论文的分析论证要充分,即in-depth analysis。要有一个自己擅长的分析工具,具备其他部门法的功底,同时不能笼统地分析问题,要学习实证主义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第三,论文的逻辑要严密,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有语法错误或错别字,以及标点符号问题。
柯教授讲到法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判断,从生活中来,从经验中来,要逐渐从学习借鉴外国经验跨越到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他勉励大家要学会坐冷板凳,不断进行写作。关于论文选题,柯教授谈到,应在中国现有的主流语境下去寻找题目、寻找文献,在现实前提下,探明社会的张力和冲突,不能成为话语术,而应理性思考。
周振新编审谈到论文写作的“四个意识”:第一,要有游戏意识。学术研究其实是一个游戏,不仅为社会正义服务,也是在体制内生存的手段,这对年轻人而言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第二,要有规则意识,具体而言亦即分类意识。环境法的论文可以分为立法型、解释论型、评论型等类型,了解文章类型相匹配的期刊也很重要。第三,要有模板意识。选择一个经典文本进行反复研读,对选题、论证以及框架设计等进行学习。第四,要有突破意识。熟悉研究领域的知识谱系,再做陌生化处理。
随后,在场研究生就交叉学科的论文选题、论文的技术性以及学术趣味等方面与各位教授、编辑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互动交流。
讲坛最后,陈教授再次由衷地感谢各位教授、编辑共聚一堂,莅临我所分享环境法学术论文写作心得。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绿法相约
敬候光临
珞珈环境法讲坛(Luojia Lecture Series on Environmental Law),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办的系列学术讲座。讲坛秉承“法理与实务兼顾、权威与前沿并重”的宗旨,邀请国(境)内外环境法学理论权威和实务精英对环境法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精彩演讲。
本公号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维护,与中国环境法网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官网 (www.riel.whu.edu.cn) 互补,与各位同仁分享环境法资讯 ——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为你提供最新最热环境法学术资讯,
欢迎关注、转发或分享朋友圈平台
ID:whu_riel
官网:http://www.riel.whu.edu.cn
投稿邮箱:whu_riel@163.com
微信号:
(长按可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