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器 重器 利器 ——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渐行渐近

2017-08-25 袁平海 慧保天下

本文为作者在“2017中国金融青年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慧保天下』全文首发。


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会秘书袁平海


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特别是基础管理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现阶段保险业的核心缺陷,从而出现了“富饶的贫困”、“风险管理者输出风险”等异象。


本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快推动建立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完善保险业基础设施体系,打造行业公器、风控重器、创新利器,或许能找到重塑业态、服务大局的一根金针,进而有助于找回行业的尊严和自信。


关于现阶段保险业的核心缺陷


一段时间以来,防范风险被确定为金融领域的主旋律,保险业被视为风险高发区,与风险相关的词汇在各种文件和资料中也成为高频词:问题、困难、挑战、不足、短板、漏洞、缺陷、隐患、欠账、风险处置的风险、次生风险,等等。


不同的主体,基于不同的立场,站在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斟酌不同的措辞,运用不同的腔调,都在品评保险业的存在问题,各有高见、莫衷一是。


去年上半年,本人曾对保险文化进行了归纳和推崇。爱之深、责之切。现在,我也开谈对于保险业的审视和反思,完全是出于“挑战蕴含机遇、问题预示答案”的良好愿望。


就在去年下半年,保险业还没有陷入千夫所指、万箭穿心的境地,本人曾组织团队,试图对保险行业进行一次广谱扫描、寻找市场机会,当时采用的是比较温和的措辞,例如痛点、痒点、盲点、交叉点。


很快,我们发现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全球金融业,保险历来以业务运营结构复杂著称,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的中国保险市场又具有特殊复杂性,存在若干种二元、三元甚至更多元的交织叠加因素:


原保险和再保险;

财产险和人身险;

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

传统保险业务、非传统保险业务、非保险业务(后两者统称NTNI);

负债端和资产端;

保险业务、运营管理和公司治理;

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

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机构下属非保险子公司;

市场主管角色和市场监管角色;

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顺周期监管和逆周期监管;

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环境和国际环境;

历史因素、现实条件和重要趋势,等等。


考虑到有益的理性讨论需要公认的理性方法,本人在此近取供需两侧的主流分析模式,远鉴老人家的经典思想方法。


按照供需分析法,过去若干年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需求驱动型,即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实体经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产生出日益旺盛的多元化保险需求。相对而言,保险业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政策准备和工作准备,供给侧的有效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呈现出典型的“富饶的贫困”,这就是现阶段保险业的核心缺陷,也多少应了一句老话,“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


在这一背景下,增加有效供给成为行业的强烈共识,但相应的市场实践和探索却鱼龙混杂,治理失效、投资失控、创新失序、营销失信、数据失真,种种乱象假供给侧改革之名泛起,使得保险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最大诚信这一立业之本。


虽然我们把保险业的核心缺陷归集到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显宽泛,需要进一步剖析和聚焦。在此,可以借用“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十六字真言。


通过“去粗存精”,我们发现,保险业的最重大问题是内生发展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保险机构对要素驱动、跑马圈地、大进大出的外延式发展形成了路径依赖,创新驱动、自主研发、有效培训的动力和能力都不足。


通过“去伪存真”,我们进一步发现,保险业之所以内生发展能力不足,其真正问题是差异服务能力不足。许多保险机构对终端客户缺乏精准画像、精准挖掘,在产品、渠道、管理、投资等诸多领域高度同质化,在财富管理领域也没有形成与金融同业的错位优势。


通过“由此及彼”,我们更进一步发现,保险业之所以差异服务能力不足,其紧要问题是基础管理能力不足。制度基础、数据基础、管理基础、文化基础,保险业在这些领域都存在大量欠账。打一个比方,过去若干年,保险业善于也乐于做地平线以上的事,起高楼、铺高速、建园区,颇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但是地基很不牢固、四通一平没有做好、受污染土壤没有移除。一经凛冬,一降暴雨,一场小震,必然是高楼倾斜、路面翻浆、园区内涝的狼狈景象。


通过“由表及里”,我们最终发现,保险业基础管理能力不足,其本原问题是战略定位能力不足。保险机构制定战略规划时,常常偏离初心、偏离家底、偏离气候。偏离初心,就是看不清自己的血脉基因,对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这一行业核心价值认识不到位,缺乏“保险业姓保”的战略耐性。偏离家底,就是看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没有平衡好公司资本、业务规模、价值发展、风险承受力等制约因素。偏离气候,就是看不清自己的上下左右,对各利益相关方缺乏同情的了解,满足于行业、商业的小道理小逻辑,罔顾周围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关于保险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环境


按照上述分析,保险业的紧要问题是基础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缺乏行业基础设施这一重要载体。近期发布的关于金融基础设施的一系列重要政策要求,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金融基础设施(FMIs)被伯南克称为金融的管道(Financial Plumbing),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支撑,也是跨机构、跨市场、跨地域、跨国界开展金融活动的主要渠道。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金融基础设施的良好表现,有力证明其对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增强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趋势看,近年来,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和规范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国际社会对构建高效、透明、规范、完整的金融基础设施达成广泛共识,2012年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正式发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并对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二是金融基础设施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的最新成果,2015年11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专题技术报告,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效果和影响提供了系统性分析框架,纳斯达克继推出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股权市场,于2017年5月与花旗联合建设区块链支付系统。


三是保险业加快建设完善自己的行业基础设施,英国劳合社持续提升基础运营服务能力,美国在各州建立了健康险交易所,纽约保险交易所也发布了具体的重建方案。


从金融同业看,我国的各个金融行业在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定义的基本五类,即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和交易数据库,在我国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有的机构兼具多个功能角色。此外,伴随行业性、地方性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行业性或专项金融产品的登记托管机构、地方交易所、互联网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相对分散化的基础设施或准基础设施。


从保险行业看我国保险业建立了两家主干型基础设施,即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保信)、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保交所),两家分别侧重从信息端、交易端发力。中保信一方面致力于建设各类信息共享平台,包括新一代车险信息平台、保单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农险信息平台等等;另一方面致力于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能力,形成了“两地四中心”的数据中心格局。作为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的主导方,保交所将是下文的讨论重点。


从政策导向看,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得到了反复强调、不断强化。以下两段表述,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工作要求,“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与监管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保监会也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了加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


本人体会,面对新形势下中国金融领域的三大任务,保险业的主干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三重作用。


一是对标服务实体经济,承担“供给侧的供给侧”角色,为保险机构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高效能的基础功能服务,推动保险机构更加聚焦专注地服务终端保险需求;


二是对标防范金融风险,承担“一线市场自律管理者”角色,发挥一线、靠前的市场地缘优势,当好政府监管、企业内控、协会管理的链接器,提高保险市场自律性管理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对标深化金融改革,承担“保险创新实验室”角色,探索协同化、集约化的“沙箱(sandbox)创新”模式,形成保险业态特别是保险科技的创新集聚地、孵化器。


 关于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的最新进展


过去的一周,保交所的动态在保险圈乃至整个金融圈两度刷屏。8月18日,《上海保险交易所保险产品交易业务规则(1—3号)(征求意见稿)》发布;8月23日,《保险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以上举动之所以备受关注,既是因为,保交所成立一年多来,埋头规划、密集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无线电静默”,大家难免好奇,保交所正在做什么;也是因为,制定并落实交易规则体系是金融要素市场的核心功能,交易规则集中体现了市场建设者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大家很想了解保交所的真实想法;更是因为,保险业苦市场“不公”久矣,在保险监管断然归位、保险机构艰难转型之际,大家十分盼望保交所能尽快推出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引导行业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心无旁骛地努力回归保险保障本源。


本人理解,这是保交所坚持交易预热、规则先行,主动面向市场、接受市场大考的重大前置安排,体现了保交所的战略自觉和战略自信。


保交所的战略自信不是腾空而起的,一年多来其已经受了多轮考试、考察、考验,成绩抢眼 46 33698 46 15533 0 0 2627 0 0:00:12 0:00:05 0:00:07 3010


其中有监管之考,2016年6月,监管部门把建设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运营平台的重任,交给了刚刚开业的保交所,经过100余天的奋战会战,12月平台按期顺利上线;


政府之考,保交所获得了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这一殊荣,《“健康上海 2030”规划纲要》同时明确,以上海保交所为平台,推动商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和整合;


行业之考,2017年3月,保交所成功组织9家保险机构搭建联盟链,从功能、性能、安全、运维四个维度验证了区块链在保险征信方面运用的可行性;


股东之考,2017年6月,在年度股东大会上,91家股东通过热烈掌声和全票赞成的方式,对创业团队的工作点了大大的赞。


保交所的战略自信是全面的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模式自信和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方面。关于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国际上并无成熟范例,保交所可以说处在一个战略“无人区”。但是我们知道,只要锚定保交所姓保的发展方向,“让保险市场更有效率、让保险产品更加惠民”的愿景目标,市场化办所的经营方针,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苦干、巧干、坚持干,就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为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交易公器、风控重器、创新利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利器意味着我们必须“为学日增”,坚持有所作为,促进保险业供需再平衡,找到高频、广谱、宽赛道的发展蓝海,交易公器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为道日损”,坚持有所不为,当好中立第四方,与市(市场)无争、与民无争。


理论自信方面。保交所事业的独特性、开创性,凸显了基础理论对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支撑作用,而不能沿用“先有事实、后有概念”的一般路径。我们研究认为,保险交易的本质属性是风险交易,保交所就是风险交易所,具有自身特有的业务逻辑和业务边界,主要体现为四大属性:


一是基础设施属性,保交所作为特定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天然具备金融交易所的一般技术和基础功能,如账户、登记、托管、交易、结算、反欺诈等。


二是公共平台属性,保交所只是为风险的转移和分散提供便利化服务,不提供承保能力,不承担保险风险。


三是公开市场属性,保交所应当通过公平、公正的交易规则,充分信披的公开性要求,标准透明的交易产品,保护公众利益的优先原则,维护行业的集中交易秩序和效率。


四是金融科技属性,保交所应当顺应技术驱动的金融变革潮流,形成保险科技运用的后发优势,大幅度降低保险交易成本、提升保险交易效率。


模式自信方面。为了更好更稳定地履行责任、完成使命,保交所必须尽快探索形成自身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们把这种商业模式称之为“保交所+”模。其核心要义,就是先为市场创造价值,后与市场共享价值。


这种价值创造的方向包括交易产品、交易渠道、交易服务和交易技术,通过建设统一的保险账户系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我们可以精准地描绘出客户的足迹、业务的痕迹、资金的轨迹,为价值创造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种价值创造的路径包括若干个“两端发力、相向而行”,例如,改善市场存量与做优市场增量,增强行业内涵与扩大行业外延,挖掘市场需求与辅助监管需要,业务创新驱动与科技创新驱动,自主开发与协作共建,等等。


前述的“保交所+共保体”,以及“公益+交易所+保险”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保交所+行业组织”的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就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实践。


文化自信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好比一辆汽车的方向盘、油门、刹车。


一是担当文化。如前所述,保交所具有使命先行的文化基因,正所谓,“大时代选择了保险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保险业选择了保交所,使命在我、责无旁贷;保交所选择了保交人,使命必达、责有所依”。在担当方面,保交人当以两句话自勉,一是论语所谓的“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典守者不得辞其咎”,一是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责任止于此)”。


二是创新文化。保交所团队精干而充满活力,决策层都是行业领头雁,年轻成员中有4名全国金融青联委员,还有多位上海市金融金才、国际化人才。我们鼓励年轻人牵头形成跨部门的项目团队,因为我们深信,保险业的诸多痛点和无限商机汇集起来,就好比一个超级油田,这些团队就好比一支支钻井队,把握好探索要轻、转换要快、优势要突出、战术要协同,就能识别、比较和锁定重点,最终实现业务发展的井喷。


三是风险文化。一个普遍共识是,保险业理当成为全社会的风险管理者,而不是风险制造者;相应地,保交所理当为整个保险业更广泛地分担风险、更主动地管理风险、更有效地控制风险,而决不能成为行业风险的传播者、放大器甚至是制造者。


贯穿保交所四大战略自信的,是能力建设这条主线。马化腾说过,对他而言最可怕的是,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感到,对于保交所而言可怕的是,不知道保险市场真正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盼望什么。所以曾于瑾董事长反复强调,保交所必须持续提升三种市场能力,即深入市场抓痛点的能力,创造性解决市场问题的能力,与市场联动并调动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应地,必须着力培养“四会”干部,即会定策略、会找项目、会带团队、会打算盘。与此配套,保交所将用好混合所有制的基因,实现团队不待扬鞭自奋蹄,“心情舒畅地做大做优,义不容辞地保值增值,光明名正大地共享成果”。


相对于各类保险业务交易平,保交所在账户管理、清算结算、保险征信、保险科技等基础功能领域,布局更早、用力更深,宁可“大马拉小车”、保证必要的基础能力冗余,也不允许出现“做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的能力不足局面,从而影响到客户的良好体验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当前,“改名换姓”成为金融业的最炫风。境界之一,不认为自己是在销售具体的金融产品,而是强调正在打造汇集各种产品的金融平台;境界之二,不认为自己是在经营特定的金融业务,而是强调正在打造融合各种业务的金融生态;境界之三,不认为自己是在经营金融业务,而是强调正在为各种金融业态提供底层科技。保交所则当仁不让、不遑多让,正在建设中的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兼具金融平台、金融生态、金融科技三重属性,而且致力于让这三重属性不仅仅是物理对接、化学反应,更要实现基因融合、理念通贯。



“觅得金针,成己度人”。在整个保险业再思考、再定位、再出发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完全可以本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动建立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找到重塑业态、服务大局的金钥匙,进而找回行业的尊严和自信。


Just do it, nothing is impossible.

End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慧保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