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会展·特别篇|凡事预则立,后冬奥机遇超出预期

兰馨 中国贸易报 2022-09-21




“奥运会将在后疫情时代成为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如是说。随着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后冬奥时代场馆的再利用和运营成为热门话题。





“冬奥会场馆将成为承载‘黑暗隧道尽头这束光’的场所。”有关人士表示,伴随“冬奥热”,后冬奥时代冬奥会场馆将呈现更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北京冬奥组委近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在建设之初就考虑了赛后使用和赛后遗产的双重要求,制定了相应计划。


用好冬奥资源和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近日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以下简称《报告集(2022)》)显示,其收录了7大领域中形成的44个典型遗产案例,包括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冬奥场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区域协同、文化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志愿服务、包容性社会建设等。


《报告集(2022)》发布后,业界关心如何用好冬奥资源和遗产。为此,北京石景山区已着手谋划首钢大跳台、北京冬奥组委、“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赋予其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


记者了解到,进入后冬奥时期,北京石景山区将培育“体育+”产业生态,重点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


石景山区还将在首钢园重点发展科幻产业,推动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腾讯、当红齐天等十余家科幻企业已经入驻集聚区,相关项目也已落地。


后冬奥继续水冰转换模式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化身“冰立方”,成为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


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冰壶比赛对场馆设施条件要求高,国家游泳中心结合在冬奥会以后的可持续运营,在不破坏原有泳池的基础上打造可拆卸、可移动的冰场。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说,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集冰上精品赛事举办、大众冰上健身、冰壶运动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冰上项目平台。后冬奥时期,国家游泳中心将在游泳季和冰雪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成为“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


据介绍,为了在冬奥会赛后普及冰上运动,国家游泳中心在南广场建设了一个一年四季开放的地下群众冰场,将长期在冰上运动方面进行运营。


冬奥场馆赛后向大众开放



北京冬奥组委方面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将全面向大众开放,包括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设时就在赛道结束1/3处预留了大众体验入口。


据介绍,在非雪季,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这些场地将结合人文自然条件,重点发展山地旅游、户外运动、自行车、攀岩等运动,目前均有较好的发展计划。比如,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除了吸引冬季的滑雪人群,其他三季的旅游人口远比冬季滑雪人数多,在规划赛后利用时,会把场馆、赛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赛后的延庆赛区将把冬奥场馆和长城、世园会结合起来,考虑整个区域的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不只考虑某一个场馆运营,还要融入区域的发展,实现整体谋划。


北京冬奥组委会将推动三个赛区的场馆、 冰雪运动资源联动发展,与京张沿线的大众冰雪设施、体育设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借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这些快速交通联络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周边区域相互促进、发展,从而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



来源:中国贸易报记者 兰馨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往期精彩回顾
聚焦|针对美方最新言论,商务部作出回应
商法|北京冬奥会上的特设仲裁庭
观察|从Meta业绩看元宇宙投资热
国际|立法!欧盟欲与全球争“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