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中国制造业仍有必要坚持全球化战略

张凡 中国贸易报 2022-09-21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美国极力拉拢其他西方国家将遏制中国作为长期战略,对我国科技制造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科技和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不仅是我们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基。虽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全球化形势较此前更为严峻,但中国制造业坚持全球化战略仍有其必要性。”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已经连续几年都提出了关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建议。今年两会,李东生从当前中国制造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构建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的建议。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为31.4万亿元,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并且,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021年,我国先进制造业PMI皆大于50%,且保持较快增势。这反映出高新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数量的增加、生产扩张、雇员数量增多、配送时间加快、原材料库存增加等良好态势。


对于企业界而言,并没有因为这些成绩沾沾自喜,而是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李东生认为,虽然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深刻调整,制造业国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中国制造面临“前后夹击”的困境;二是全球贸易规则改变影响中国制造全球化布局,使中国企业出海面临阻碍;三是中国制造面临西方国家的“创新围剿”,使我国产业链攀升面临困境。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要放弃全球化战略,反而要更加坚定地走全球化发展之路。李东生表示,中国企业要维护中国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持续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就必须加强全球化经营能力,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目前形势下,中国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还需要“走出去”将竞争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


“这将打破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夯实重构中国产业链的全球竞争新优势,加快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李东生说,“基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我认为未来衡量中国经济的不只是GDP,GNP也将成为一个重要指标。这会在之后的中国经济衡量维度中逐渐显现。我相信未来中国GNP的最大贡献将来自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


李东生还注意到,近日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与跨国巨头竞争。”


对于如何支持国内企业加速全球化、走“双循环”发展之路,李东生提出了四点建议:建议率先支持产业基础较好、已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国产化率;建议国家一方面利用本轮产业链重构的机遇,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将工业制造优势延伸到海外,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根据亚洲周边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中企业,TCL已经在夯实“双循环”发展的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尽管当下国际形势尚未稳定,但TCL的全球化业务却依旧强势增长。在2021年,TCL海外实现营收1174亿元,增长60%。与此同时,TCL在近2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TCL智屏全球销售量1706万台,其中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1.6%,新兴市场同比增长74.9%,欧洲市场同比增长140.8%,整体排名稳居全球第三。这得益于TCL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产业布局与业务出口相互促进的关系。


对此,李东生总结了三条经验:“第一,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我们在原有海外工厂的基础上新建、扩建多家工厂,如扩建越南工厂、新建墨西哥第二工厂、印度基地等。通过对海外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的调整,逐步降低了经贸摩擦造成的影响。第二,扎根当地,提升本土化经营水平。以巴西为例,我们选择与当地合作伙伴SEMP成立合资公司,共建生产基地、供应链和研发体系,目前TCL已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第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建立全球研发体系。目前已在中国、美国、波兰等地设立42个研发中心,汇全球之智,长自己之力,通过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在支持中国制造企业向高端升级方面,李东生还就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的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贸易报记者 张凡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往期精彩回顾
最新|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来了!你最关注哪项?
聚焦|全国政协委员钟茂初:为碳达峰碳中和构建多角度激励机制
关注 | 系列举措酝酿出台 开拓内外市场为发展蓄力
分享 | 首个全球“限塑令”要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