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 | 当心!中企在美知产纠纷仍多,谨防“缺席被告”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近日发布了《2021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中企涉案数量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新立案专利和商标诉讼案件量分别较去年增加了37.02%和112.45%。此外,中企涉美“337调查”案件数量和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在知识产权方面,非专利实施主体是在美对中企发起专利诉讼的主要原告,发起的专利诉讼达到36.06%。诉讼涉及的领域相对集中,专利诉讼主要涉及移动通讯设备行业。商标诉讼主要涉及消费品/消耗品行业,商业秘密诉讼则主要涉及信息技术行业和设备制造行业。从诉讼的结果来看,专利诉讼多以撤案结案,鲜有中企胜诉;商标诉讼有71.57%的案件被告缺席被判败诉,18.95%的案件达成和解原告撤案,仅2家中企获胜。专利诉讼案件结案周期平均为398天,商标诉讼案件结案周期平均为204天,商业秘密结案周期平均为662天。专利诉讼案件平均判赔额1102.17万美元,商标诉讼案件为65.20万美元,商业秘密案件为1024.75万美元。
而在涉美337调查方面,《报告》显示,案件专利侵权问题为主要立案缘由,电子设备行业案件高发;中企获积极终裁结果的情况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但仍有不少中企缺席应诉,致使产生不利结果。
记者注意到,《报告》还对近期美国知识产权变化规则进行了提示。送达程序方面,疫情以来,美国法院越来越倾向采取《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之外的替代送达方式。专利无效方面,美国专利商标局增加了临时局长审核程序,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决定对裁决进行审核,审核的范围包括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商标撤销方面,美国商标审查程序明确了商标撤销事由包括“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商业使用”,以打击不以实际商业用途为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对已注册的闲置商标进行清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对于“缺席被告”的认定和法律责任愈加重视。同时,“337”调查的程序性安排也进行了相应变通,例如部分案件通过书面、电话或视频等方式实施部分调查程序。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业务快速增长,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额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企在美知识产权纠纷依然处于高发状态。企业必须主动了解海外知识产权规则,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主动防范和应对风险、纠纷。
来源:中国贸易报记者 穆青风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关注 | 6月大反弹!关于外贸出口,上半年哪些产品卖得好?
商法 | 肯尼亚“关于对进口商品进行强制备案”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动态
分享 | 下半年中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增长动能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