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会展开启强国建设新征程

储祥银 中国贸易报 2023-06-28
聚焦二十大携手奋进向未来

十月的金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十年的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2013年至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思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新发展征程。中国会展随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十年奋进,中国会展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与日俱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全面提升,昂首傲立世界会展之林。



01会展大国地位确立


境内展览面积接近1.5亿平方米。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显示,2019年,统计会展举办城市从2012年的102个增加到187个,展览总数由6901场增加到11033场;展览总面积从8250万平方米增至14877.38万平方米;与2012年相比,统计展览城市增加85个,展览数量增加4132场,展览面积增加6627.38万平方米,增幅分别达到83.33%、59.87%和80.33%;2012至2019年,中国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93%和8.79%。


出境展持续稳步增长。据中国贸促会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91家组展单位共赴73个国家参展办展1766项,较2018年增加94项,同比增长5.6%;展出面积92.13万平方米,较2018年增加9.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参展企业6.1万家,较2018年增加0.2万家,同比增长2.9%。2012年组织出境展览1258项,展出面积69.73万平方米,与2012年相比,2019年出展项目增加508个,增幅40.38%;展览面积增加22.4万平方米,增幅32.12%。


大型场馆评价指数排名世界第一。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按可比统计口径计算),2014年统计到投入使用展览场馆226座,可使用面积830.69万平方米,在建场馆16项,面积114.24万平方米,计划建设4座,面积19.20万平方米;2019年投入运营展览场馆292座,可使用面积1196.6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24个,面积261.74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6项,面积17.60万平方米。根据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会展国力综合评价指数,中国超大型场馆评价指数名列世界第一。


会展城市集群区域格局形成。依据区位特色、国家发展战略布局,我国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会展城市群,中部、西部、东北三个会展城市带、海南和海西两个会展城市特区。2018年,长三角地区共举办展会2898场,占全国总数的26.61%;展览面积3776.45万平方米,占全国26.12%;展览数量和面积占比均处于领先地位。珠三角地区办展数量占比12.38%,面积占比15.96%;京津冀及环渤海办展数量和面积分别占比15.89%和17.94%;中部、西部、东北举办展会数量分别占全国的14.67%、21.53%和8.92%;展览面积分别占比10.82%、20.96%和8.74%。


率先启动复展复业。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会展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全球范围内会展全面陷于停滞。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全球晴雨表(2021年1月)统计显示,2020年展览行业收入只相当于2019年的28%,50%展览企业亏损。2020年,德国展览业产出共计60亿欧元,仅为一般年份280亿欧元的21.42%;2021年9月,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AUMA)统计显示,全年380场展会已有220场延期或取消。根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统计,2020年ICCA成员会议数量比2019年减少37%,除去线上,减少55%;参会人数减少19%,除去线上,减少49%。


中国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控了疫情。全国各地积极推动复展、复业。2020年4月30日,长沙“湖南车展”于线下举办,打响了疫情防控后专业展览场馆线下展“第一枪”,在中国乃至世界会展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会展人坚守创新,抗疫复展取得较好成效。2020年,全国举办室内专业展览会5408场,展出面积7726.61万平方米,比2019年减少5625场,展览面积减少7147.77万平方米,分别下降50.98%、48.05%,好于世界会展总体形势。2021年,中国会展继续恢复转好,全国举办线下经贸展5495场,展览总面积达9183.57万平方米,较2020年净增87场和1456.96万平方米,增幅分别为1.59%和18.86%。


综合展力指数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展览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展览数量、面积、会展设施拥有量都名列世界前列。根据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对展馆、展商、展会三大指标综合会展国力评价指数衡量,德国名列第一,中国排名第二;其中超大型展馆指数排名第一,大型商展指数排名第二。虽无可比统计数据,但中国会展场馆拥有数量和可使用面积、每年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名列世界前列,似乎没有异议;中国会展业国际影响力日渐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大国。



02会展强国建设启航


会展强国不仅表现为展览活动数量多、规模大、设施齐全,更重要的在于会展体系的完善、举办会议、展览等活动的层级与影响、国家综合会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于会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发挥及其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促进,在于其在国际会展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会展强国与国家综合国力密切联系在一起。


十年来,伴随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中国会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向会展强国迈进。


中国特色会展体系进一步完善细化。经过多年努力和建设,中国构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体系,其中包括开放性经济贸易展览体系、周边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机制性展览会体系、多边机制性国际会议展览体系、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会展体系、新兴产业会展体系,市场化、专业性会展体系和世界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专业组织会议、展览申办、举办体系等。十八大以来,这一全方位、立体化会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中国会议展览的层级不断提升,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在建设会展强国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重大会议活动提升国际竞争力。2014年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2017年的厦门金砖国家第九次会议,2018年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重要会议在中国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政党峰会等重要高层级会议的创办和延续,彰显中国大国外交风范,展示主场外交魅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举办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重大国际会议成功举办锻炼了组织队伍,提升了中国会展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博会四大平台效应全球共享。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博览盛会,是国际交流交往史和商品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博会的举办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响应,首届进博会就有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世界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商采购。进博会成功举办了四届,越办越好,让展品成为商品,展商成为投资商,搭建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进博会对于稳定预期,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动能;做大增量,扩大全球总需求和贸易规模;促进发展,推动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引领潮流,探讨世界经济前沿焦点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博会将展会与国家意志、经济贸易和国际合作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会展经典案例,也是中国会展由大变强的历史性标志。


大型会展活动品牌影响力日渐扩大。广交会创新发展,京交会升格服贸会,消博会创办成功,中国—非洲经济贸易博览会落户长沙;互联网大会、数博会、智博会、跨境电商博览会等新兴产业会展活动蓬勃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机械电子、汽车交通、家居家具、文化娱乐等专业性、市场化会展活动规模化、国际化进程加速,影响力日渐扩大,不少展会在国际会展市场崭露头角,跻身国际品牌展会之列。据《进出口经理人》杂志 2020年世界百强商展名单显示,中国入围展会增加到24个,仅次于德国。另据ICCA最近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综合会议举办排名世界第一。


城市综合会展竞争力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为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不仅使北京成为世界唯一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有效地提升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非常时期,让世界目光再一次转向中国。2020年,上海有14个展会入围《进出口经理人》杂志世界百强商展名单,办展面积达324万平方米,入榜展会数量和规模在全球主要会展城市中位列第一;上海连续多年名列全球城市展览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榜首。2019年,依据超大展馆、大型展会和大型组展企业编制的世界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入围64个城市中,中国有17个城市。


牵头起草国际会展标准。2021年10月,由中国牵头的《展览与会议第1部分:词汇》ISO 25639-1正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首次获得会展领域国际标准制订牵头权,在争取国际会展话语权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03会展先导性平台促进效应全面显现


2011年12月23日,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经过十二五时期的不懈努力,把会展业培育成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性产业,逐步提高我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使我国从会展大国发展成为会展强国”。经过十多年的历练,中国会展先导性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重视。


所谓先导性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先导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系数大,技术连带功能强;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代表着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方向;对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起到方向性引导作用,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等特征。会展具有这种先导性产业特质。


《指导意见》明确界定,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结合会展活动实际功能考量,会展对产业促进的先导性主要体现在市场保障、信息传导、技术扩散、要素合作、产品更新、产业升级、生产引导和消费引领等方面。


链接供给、需求的桥梁。会展是根据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主动搭建的平台,紧密联系着供给和需求,在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洽商,促成交易合作。


传递市场信息的渠道。通过会展活动组织,将产品、服务、技术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者,为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流搭建平台,为生产更多、更好切合市场需要的商品、服务和技术提供依据。


市场营销、扩大交易的路径。通过会展活动策划与组织,人为地打造一个商品、技术、服务交易市场,营造市场氛围,汇聚交易机会,扩大市场规模,节约交易成本。


推动产品升级的推手。通过会展活动安排,将产品、服务发展信息和技术进步信息传导给业内同行,促进技术合作和工艺流程革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进程。


促进产业进步的平台。通过会展平台,汇聚发展要素,通过最新技术、产品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产业发展要素跨区域、跨国境合作和组合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能,引领产业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加速产业集聚,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为会展举办国家、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开放型国际经济贸易会展项目搭建了链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践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念的平台;周边机制性会展平台有效地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合作;专业性、市场化产业会展活动根植产业,成为所服务产业产业链、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产业链顺畅运转和补链、强链提供了必要保障;消费类会展活动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交易市场,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洽商,发挥了很好的消费引领和消费拉动作用;会展活动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发展要素合作,为活动举办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贡献。


为进一步办好进博会,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2022年9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简称《条例》)。《条例》涵盖支持办展办会、服务与保障、综合效应等三个方面;特别对发挥进博会平台作用,利用进博会促进上海贸易、投资、产业、消费等作出规定,提出聚焦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推进关键装备、零部件和高价值专利技术进口,加强生产制造、技术创新等合作交流,推动与国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条例》特别提出依托进口博览会,提升上海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吸引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品牌重要展会、高层次、紧缺会展人才集聚上海,推进上海国际会展之都建设。


依据会展先导性产业促进功能特性,成都制订了“会展与产业一体化实施方案”,2020年,以“5+5+1”成都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为导向,共举办产业导向会展活动272个,签约重大产业项目637个,协议投资额9218.5亿元,聚焦66个功能区主导产业签约的重大会展项目48个。


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汇集产业发展要素,促进数据存储产业集聚,加快了产业化进程。2013年,贵阳市大数据产业产值50亿元,2015年增加到200亿元,翻了两番。目前,贵州省已聚集大数据企业超过9000家,产值超过1000亿元,每年吸引大数据人才数以万计。


回顾既往历程,十年砥砺奋进,中国会展硕果累累。放眼未来,中国会展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旗帜的指引下攻坚克难,在会展强国建设的征途上乘风破浪,再创新的辉煌。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开通白名单。”)


【作者简介】

储祥银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



来源:中国贸易报(图1: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供图)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往期精彩回顾寄语二十大 擘画新发展
凝心聚力向贸易强国迈进——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观察 | 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水到渠成
分享 | 厉害了!上合示范区再推20项制度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