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外需减弱,中国外贸如何解压?
中国外贸仍在承压。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不及去年同期,与多个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也有所下滑。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中国料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破解外贸压力。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扩大6.8%。
受今年春节不少工厂“放假早、开工晚”等周期性影响,我国前2个月进出口数据的确有略微下降,但并未出现网传的断崖式下滑,而是相对平稳。在全球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以人民币计微增的出口规模还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
不过,经历了疫情下外贸普涨的企业个体,感受到今年的压力陡升是不争的事实。前两个月进出口额缩水,固然有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原因,但也折射出中国外贸正面临不小挑战。
另外,受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等因素影响,今年世界经济贸易前景晦暗,衰退风险上升。据世贸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料仅增长1%,较2022年放缓2.5个百分点左右。
贸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市场冷暖,外需减弱将不可避免对中国外贸造成冲击。如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所言,今年外贸压力“明显加大”,不少企业反映手上的订单在减少,下单在延迟,大单变小,长单变短。
与此同时,此前备受关注的码头空箱堆积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外需减弱的问题。从最新的外贸数据来看,空箱堆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需持续收缩的影响。不过,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海运行业本身的供需变化——一方面此前运价暴涨期间大量新的集装箱流入市场,供应倍增。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在集装箱海运市场高涨的行情下,全球生产了超过700万标准箱集装箱,是常规年份的近3倍。另一方面,疫情期间港口拥堵的问题不再,顺畅之下供应大幅增加。再叠加春节这一周期性原因,供大于求愈加明显。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提出,从历史经验来看,集装箱企业更愿意将空的集装箱调配至中国大的外贸出口港口,以应对淡季过后出口规模的大幅增长。空箱多一定程度上反而说明这些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外贸未来的复苏前景。
订单大量流向东南亚?部分订单流到东南亚或回流美国的趋势的确存在,结合多项外贸数据来看,这是已持续多年的缓慢的全球区域产业分工演变,而非今年或近两年突然出现或急剧发生的趋势。这种演变背后,也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化布局的需求。
海关数据显示,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837.2亿元,下降26.7%;手机1633.5亿元,增长10.5%;汽车968.3亿元,增长78.9%。同期,出口劳密产品5733.2亿元,下降7.4%,占16.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498.9亿元,下降7.5%;纺织品1324.1亿元,下降15.9%;塑料制品992.5亿元,下降2.1%。
这意味着,外贸结构性分化还在增强: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增长,下降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近期,不同行业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于外贸行情的冷暖感受也大相径庭。
需要结合来看的数据是一般贸易占比和民营企业占比。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01万亿元,增长1.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6万亿元,下降10.6%,占18.8%。其中,出口下降6%,进口下降18.3%。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1.2%,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提高是我国外贸结构升级的重要指标。继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后,今年这一占比继续提高,也可见整体外贸的活力和韧性并不差。
此外,即使外需整体收缩,我国对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加。
前2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519.3亿元,增长9.6%,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对东盟出口5700亿元,增长17.9%。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12万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15.2%。另外,前2个月我国对日本和韩国分别出口1835.6亿元和16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0.2%。
关于中国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近期撰文分析称,以越南为例,综合数据可以判断,越南的制造业发展仍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贸易战这几年来,人们注意到越南对美出口的上涨与中国对美出口的下降,但如果不看到同期中国对越出口的上涨,则理解便是不完整的”。
欧美订单严重下滑?网传有外贸企业称今年我国B2B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的欧美客户减少了三分之二,每天询盘只有一两个。
从前2个月的海关数据来看,我国对欧美的出口的确呈现下降趋势,对欧盟和美国出口的跌幅分别为5%和15.2%,对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则在增加。纵向对比海关近年来的历史数据,2022年前2个月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分别增长21.4%和11.1%,2021年前2个月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更是双双增长超过50%。今年有企业个体感受到欧美订单下滑严重不难理解。今年的开局即使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还要更严峻一些——2019年前2个月数据,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7.5%,对美国出口下降9.9%。
不过,从平台上的询盘数据来看接下来的需求并不悲观。根据阿里国际站的数据,2月份以来,海外订单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进入3月每年的外贸旺季,趋势正在回暖。3月新贸节首日,国际站的海外订单需求量同比增长30%。
事实上,在欧美高通胀、俄乌冲突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叠加下,近年来大量外贸企业纷纷把市场开拓重心从原来的以欧美为主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更多元的市场,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也在主动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使得我国与这些区域分工合作加强,也推动了我国对东盟以及“一带一路”的出口持续提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提出,我国今年前2个月的出口增速基本符合预期。除了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之外,从价格角度看,2023年1月与2月的CRB指数(反映的是美国商品价格的总体波动)同比分别为11.90%、2.64%,远低于2022年同期;从数量角度看,近期美国ISM制造业PMI与Markit制造业PMI虽有反弹,但是均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预示美国宏观经济需求较为疲弱。短期来说,3月我国出口增速依旧面临来自量与价两个方面的压力,大概率会在前2个月的基础上持续下探。
今年外贸到底怎么样?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要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分析人士认为,从近期官方透露的信息看,今后中国稳外贸料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其一,培育新的“拳头产品”。曾在疫情期间支撑中国出口猛增的防疫物资、“宅经济”相关产品,如今出口业绩逐渐回归常态,中国需设法找到新的贸易增长点。
从官方数据看,近期中国出口的突出亮点在于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前2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速高达78.9%。预计今后,中国将在优化产品结构,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方面采取更多切实有力的措施。
其二,深耕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不确定性上升之际,前两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仍保持近10%的高增长,这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相当难得,足见双方贸易互补性之强,潜力之大。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更多东盟国家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速推进,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再创新高可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将成为中国拓展市场的重点。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日前称,将在继续扩大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规模的同时,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优质商品的进口,加快建设覆盖“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称,东盟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很大,深耕这些市场将有助于稳定中国外贸基本盘。
其三,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疫情期间,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对中国外贸“突围”作用显著,今后还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王文涛称,今后将协调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此外,还将顺应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提高东部地区贸易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贸易占比。
另外,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认为,2023年各季度的外贸应该会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虽然全球需求量减少,但在多重不利因素逐渐减弱的影响下,我国进出口还是会保持正增长。
在施展看来,网络上关于供应链转移的很多说法,是将数据剥离于参照系之后的有误判断。还原到参照系后会看到,最近几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和萎缩,实际上与其他生产国(主要是东亚国家)是同步变化的,生产国的出口增减首先是因为消费国(主要是西方国家)需求的增减,数据显示两者也是同步变化的;而消费国需求的增减又是与其自身的货币政策直接相关,货币政策的变动会传导到通胀率上面,通胀率的溢出效应会传导到其财政成本(国债收益率)上,而美、欧的国债与GDP的比例关系皆已接近甚至达到政策规定的上限,财政成本的压力会迫使其保持高利率以打压通胀率,从而导致全球需求在未来几年里大概率萎缩,生产国也大概率将普遍承压。不过,体量大的生产国会因为“脂肪厚”而更容易在严冬中存活下来。
对于微观的个体而言,在主动“走出去”参展、开拓多元化市场的同时,通过线上平台获客、借助大数据寻找商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并在供应链端持续修炼内功以提高全球竞争力,也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常态和升级方向。
来源: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上游新闻、浙江贸促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聚焦 | 听!这是开放的声音
关注 | 代表委员热议“稳外贸外资”
贸促先进 | 山东省东营市贸促会——“跳出东营看全国” 牢记嘱托创新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