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就业”,广工有这些“招”!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9-23

新冠疫情让全球2020年毕业生招聘市场低迷,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提供不了更多职位,就业问题严峻性不言而喻。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广东省应届毕业生约60万人,预计超过8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


作为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我校今年共有1.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8829人,研究生2307人,他们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

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什么困难?学校都拿出哪些帮扶措施?

校党委副书记胡钦太表示,近五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毕业生就业薪酬大幅增长。3月份,学校2020届毕业生整体签约率居广东省属本科高校第一,但受疫情冲击和研究生录取延后等因素影响,整体就业率水平同比低于去年。

学校针对疫情紧急启动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把握重难点,“非常举措”稳就业

2月中旬,学校紧急制定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着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做好调研预案,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创新开辟线上工作模式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与困难帮扶工作。


其中,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实施“十项非常举措”稳定就业,各学院落实就业创业工作主体责任,深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研疫情影响;落实“一院一策”“一人一册”,全面提升精准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引入智慧云业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停歇;密切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因应防疫需要,延后实习安排与稳定用人计划;安排专项帮扶基金,支援因“疫”受困学生就业创业。


大力开拓“云招聘”市场

“就业工作要做实做细,具体到每个学生。”胡钦太介绍,学校各相关部门和各学院负责人、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骨干等组成多维度的就业工作服务团队,开展“网格化”个性化服务,在线上密切跟踪每位毕业生的就业进展,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同时,学校依托“晓业咨询室”开通了就业创业指导线上咨询工作,对有困惑的同学们给予一对一的咨询指导帮扶。与华民慈善基金会合作,选拔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求职规划设计、简历面试指导、实习就业推荐、工作机会选择等个性化就业服务,全程指导扶助对象求职。


学校积极组织“24365”全国网络联合招聘活动和广州市“木棉花开”云招聘,并与“智联招聘”等机构联合推出系列“空中双选会”。


通过聚合平台、行业、企业与校友等资源,截至6月8日,学校共举办空中大型双选会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110292个,主办线上宣讲会91场,提供岗位数6300多个,举办行业领域专场招聘会3场,区域专场招聘会2场,较好地满足了毕业生在线求职需要。


3月,就业签约率排名省属本科高校第一

由于应对及时,措施得当,全校上下一盘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的冲击与影响。


截止5月9日,我校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同比下降幅度缩窄至1.26%;研究生毕业生签约率58.81%,同比逆势增长3.94%;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科毕业生签约率45.1%、研究生毕业生签约率66.07%;湖北籍毕业生签约率均高于全校平均就业率。根据省教育厅3月底公布的就业进展显示,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签约率率先超过30%,位列广东省属本科高校第一,目前保持稳步推进态势。


胡钦太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就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与就业形势,学校举全校之力更多更快促进毕业生就业。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动足脑筋,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密切政行校企合作,多方协同,多措并举,线上线下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和就业期望教育指引,引导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调节求职心理,不断提升生存与发展技能,积极化解“慢就业”“不就业”和“就业难”等各种困难。


与此同时,毕业生们也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解决就业难题。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就业故事。


林梓聪:企业更看中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动性


 林梓聪: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已签约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毕业在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大学生涯的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人生下一阶段的更好的开始。


我的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秋招时我投了几家公司,因为忙着实习没有时间刷题,导致多次在笔试中就被淘汰的情况。后来我改变了简历投递策略,“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从只投私企,转向多种企业同时投递。


最终我拿到了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offer。我发现,在几轮面试中,面试官对我在粤港机器人学院的学习经历非常感兴趣,我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主动性让面试官很满意。


回想起来,很感谢在粤港机器人学院四年的学习,学院的“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收获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掌握了快速理解知识的方法,综合素质的提升让我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


一方面,我参加过多次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受到这些项目的启发,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我会从最简单、最根源的概念入手,由简入繁,逐步加深思考。


另一方面,多学科融合、团队合作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点。每个项目都由不同专业的人组成团队,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先各自思考,各抒己见,因为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多个视角的碰撞往往能让问题得到最优解。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我们都乐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再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


此外,由于培养计划的特殊性,大三、大四我们需要搬到东莞松山湖的研究基地。期间,我成为学院负责人兼辅导员助理,充当学校老师、研究院老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枢纽,同时还是研究院里十个实验室的总负责人,需要完成定期统计人流量、包括学生使用与基地团队使用实验室的次数,分析峰值时期与不同团队的使用习惯等工作。正是在更多元化、更需要灵活性的学生工作中,我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也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



邓乐诗:要提前做好求职准备,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


邓乐诗: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已成功收获心仪单位的offer


一般来说,企业秋招在大四上学期陆续开始,有些知名企业甚至在暑假时就开展提前批招聘了,所以在大一到大三的假期,我都会寻找实习机会,为求职做准备。在大四上学期,我参加了不下10场校园宣讲会、5场大型招聘会,有时我还会到附近的高校参加就业活动,以扩大就业信息的接触面。在了解充分企业和岗位信息的情况下,我在大四上学期应聘了4家企业,其中有三家都拿到了offer。


由于疫情,这学期我们在家学习。我继续通过各种不同渠道留意招聘信息和最新的就业政策。有一天辅导员在学生大群里发布一个校企合作企业的招聘信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递简历,经过三轮严格的线上面试后,成功收获了心仪offer,结束求职之旅。


求职感想:


1.提前做好求职准备


在大学前三年就应结合相应的课程和个人兴趣等思考将来的就业方向,并通过兼职实习等提高个人能力,初步接触社会,为简历增添社会经历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岗位制作对应的简历进行投递,提前练习常见面试问题的回答技巧,为真正的面试做准备。


2.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每天都会通过网页和公众号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发布就业政策等,学院领导、老师、辅导员每天通过微信、QQ等向同学们发布企业的招聘信息,尤其是导师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推荐学生到校友企业面试,协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要保持关注,多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就业活动,利用好这些身边的资源。



黄蔼琪:出国留学计划被疫情打乱


 黄蔼琪:材料与能源学院新能源专业毕业生,已拿到国外多所大学offer


大三的时候,我决定申请国外留学,也申请了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交换项目;在美国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我明确了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东西。


在申请季中,我拿到了英国包括曼切斯特、布里斯托等多所大学的offer。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国外大学陆续通知lecture(讲座大课)的课程将改为线上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一通知让我十分纠结。线上的授课模式无疑会使留学的学习以及生活体验大打折扣,一些当地学校的资源也无法正常享受。退一步讲,即使真的进行网课学习,由于英国是否开放学生签证的问题也是很大的未知数,所以我们这一届有在中国倒着时差上网课的可能性,即使去英国进行网课学习,父母和朋友也很担忧国外的疫情和疫情造成的或多或少的歧视。种种不确定性导致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摇摆不定。布里斯托的项目明确说明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可以选择defer(延迟一年入学),我也在不断思考如果真的延迟一年入学,如何去充实我这一年的宝贵时间。


转眼就是四年大学生涯,这四年好像过了很久,又好像在一晃眼间。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所有人一样,我曾经期盼着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身着学士服的仪式感,但即使取消,我四年间所收获的全部已深深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成为生命中的瑰宝。



陈俊洪:疫情坚定了我们创业的想法


陈俊洪: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已创立自己的科技公司


2017年,我们对东莞人工智能产业进行调研,发现现有机器人系统在新环境下部署的成本十分昂贵,效率也较为低下,其核心问题在于现有机器人系统大多使用的预编程指令系统,需要人工进行预编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让机器人通过视觉学习新的技能,免除人工编程的过程,提高机器人部署效率,为厂商省时省力。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决定共同创业,目前已注册了公司 ,公司名称是广州科博锐视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是一家软件公司,需要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人上进行实际验证,但在疫情影响下,大多数同学无法返回实验室进行实验,耽误了研发进度,相关的业务也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不过,在疫情中,我们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机器人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使用远程操控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希望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远程控制去掉,让机器人真正自主地学习和完成消毒等工作。


创业就像上了高速桥,要么一直往前奔跑,要么选择下桥退出,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庄晓峰:换个思路就业,到基层去


 庄晓峰: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已报名参加“三支一扶”


临近毕业之际,我选择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基层服务。疫情之下,我深深体会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年级群里看见 “三支一扶”政策的推文,便开始关注。当天晚上,父亲也向我提到了 “三支一扶”。在向父亲表明心迹并得到支持后,我毅然提交了报名表。


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我对家乡的热爱。我的家乡汕尾市并不发达,但这里养育了我,见证了我的出生和成长。其实,我也曾想过,如果在大城市或大公司工作,我会不会也能光鲜亮丽获得成功。后来,我意识到,以青春热血书写别样年华,也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我相信,基层的工作经历会让我获益匪浅。投身基层工作,建设祖国,就算“灰头土脸”,对于我也是“小事”一桩。“三支一扶”在别人看来,或许是“没有钱途”的苦差事,但对我来说却是何乐而不为的幸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岁月,不一定惊天动地,但一定记忆深刻,只要能让自己在老了之后想起时,回味无穷。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方艾莹:为农村脱贫脱困尽自己的力量


方艾莹: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已报名参加“三支一扶”


在大学期间,我本打算毕业后回到自己的生源地潮州参加工作,考取家乡的公务员也一直在我的职业规划中。不料此次疫情来得如此迅猛,原本计划的考试也被延后,遥遥无期,让备考中的我渐渐变得迷茫无措。当看到学校发布关于“三支一扶”招录的信息后,我重新燃起希望,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亲近群众、储备知识、锻炼自己的机会。随后,我在官方网站浏览阅读了关于“三支一扶”计划的相关政策,对这个计划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觉得这是一个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的基层工作群体,看到他们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更加坚定了我报名参加的决心。


记得2019年我参加了一个回访受资助贫困学生的志愿服务,和众多志愿者到湛江一个偏远的农村去了解被资助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那两天的走访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脱贫脱困。虽然知道自己力量很薄弱,但我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的家乡做起,期望自己可以参加到家乡的建设中,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汤丽媛:尽我所能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


汤丽媛:政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已报名参加“三支一扶”


2020年的我们是特殊的一届毕业生。在整个就业形势不乐观之下,很多同学开始着急,开始抱着有offer我就签的想法。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我,却从小就被父母灌输着“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个想法,我热爱教育事业,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去到学校附近的教育机构实习实践,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明亮亮的教室里露出的开心笑容,就算再累我也觉得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回到老家梅州当过一段时间的乡村教师,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想要尽我之能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给他们带去关爱和希望。


我已经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话,我会用“三心二意”,这里的“三心”为责任心、自信心、热忱之心,这是我始终坚持着的人生信条;“二意”为爱意与全心全意,这是我愿意在服务期期间为偏远地区人民做力所能及之事的的决心。我满腔热血,充满勇气,我已经准备好了!



彭妍:专业对口岗位减少,要调整心态,提升竞争力


彭妍:艺术与设计学院服装工程专业毕业生,仍在求职


受疫情影响,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少了很多。四月份开始,我先投了两家婚纱礼服企业的技术岗,行业不景气不需要人;后又转型销售岗,投了LV,内推途径由于疫情不招人;投了GIADA,通过电话面试完成笔试后不明原因被刷掉;想要内推歌莉娅发现歌莉娅关闭门店也不缺人;在51job上投了Dior、fila管培生、miss sixty 管培生、优衣库管培生,也没有下文;最后投了优衣库店员申请,暂未收到回复。


反思个人求职经历,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差,但似乎总是错过了企业的最佳招聘时间,没有在企业缺人时投简历。而且一开始求职眼光较高,没什么工作经验时,便盯着奢侈品销售不放。现在,我坚定了从服装行业的基层做起的决心。从技术岗到销售岗的转型,从高端零售转到普通零售行业,我根据就业形势,不断调整心态,不断打磨修改自己的简历,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拿到offer进入职场。



各位毕业生们保持好心态
拓宽思路  不断努力!











来源 | 广东工业大学报261-262期 第4版

文字 | 黄华利 李镇贤  林梓聪  陈俊洪 庄晓峰  黄蔼琪  彭妍  汤丽媛  方艾莹   邓乐诗

编辑 | 方嘉乐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责编 | 李胜彬审核 | 陈少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