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湾区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 广工校长邱学青接受新华网专访
战“疫”时期,“关爱”不停,拆开快递的包裹,我们的同学们都收到了什么?一封来自书记和校长的鼓励信,那是武汉同学收到的;4个功能模块组成模电实验套件,那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收到的;一封企业的录用通知书,那是家有两位残障人士的贫困生收到的......
疫情之下勇闯狭路,利用“云端”,开设“口袋实验室”,推动就业“云服务、云招聘、云指导”。日前,我校校长邱学青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 60多年来,学校坚持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紧密对接广东产业市场需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产教融合,培养一批批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服务广东,尤其是支撑广东产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
“线上教学”“云实验”“云指导” 行逢狭路多措并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校早谋划早行动,在1月底就制定了“线上教学”的预案。学校设立了爱心基金,联系三大运营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流量补贴。校长邱学青说,“能免的免,不免就减”。
“狭路相逢勇者胜,”邱学青说。面对线上教学,许多老师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驾轻就熟,为了讲好一堂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不降低,经常召开线上教学研讨会,开展线上案例教学分享,通过新媒体推介优质课件、优质课堂等,97.8%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优良。
6月3日,电子科学与技术19(4)班的全体同学收到了一件快递,那是陈安老师的教学团队自主研制的“口袋实验室”套件。捧着口袋实验室盒子和印着校徽的电路板,同学们激动不已。“实验装置+仿真实验”“翻转课堂”等项目,都创造性地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这些案例我听了都挺感动的,”邱学青动情地说,“32万人公共基础实验的线上教学时数,我们的老师做到了。”
就业居民生之首。遭遇疫情,招聘市场岗位萎缩,1万多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成“狭路”。广工大驶入“云”跑道,开启了“云服务、云招聘、云指导”。学校心系学生就业,克服重重困难,举办了大型双选会“云”招聘会7场,提供岗位145353个,“云”宣讲会97场,提供岗位数27550个,还为湖北籍困难毕业生发放专项求职补贴,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
瞬息万变的时代,广工瞄准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工科发展之道。“怎么接地气就怎么来”,邱学青说:“主动适应科技和产业革命之变,聚集校内外创新教育资源,培养新工科人才。” 2012年,广工大设立“IC2+2设计班”,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
在“工业4.0时代”与“机器换人”大背景下,广工粤港机器人学院应运而生,这是新工科人才跨境培养模式的新探索。瞄准广东省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的需求,学校与广州国家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化基地联合创办“集成电路设计联合学院”。
学校还构建了新工科教育平台,孵化了500多家高科技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新三板上市公司4家。
邱学青说,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是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一把标尺。广工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更高素质的新工科人才。
广州的国家IC基地建设、佛山的数控装备、东莞的工业设计、汕头的环境整治服务、河源的芯片制造……在广东,哪里有工业制造,哪里就有广工人的身影。在疫情的紧要关头,学校谢胜利教授团队坚持自主研发,发明“远程”听诊器,可以无接触处理心脏信号;王成勇教授团队在短时间内提升口罩机核心功能部件——超声焊接系统产能,大幅提高了口罩的生产效率。邱学青说,广工人就是育人才应广东产业之所需,建学科应技术发展之所需。
“我们要支撑广东省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邱学青说。从科技创新到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 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扎根南粤大地,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广东地方经济和科技需要的人才。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到培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一切都是为了广东省从“大”到“强”的转变。
60多年来,广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务实肯干的人才。而今,广工人正以创新推动广东经济发展,以担当瞄准社会的时代需求,勇立潮头。
广而告之啦!!!
来啦!它来啦!广工官抖来啦!
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工仔继续和大家讲述广工的故事FSAE车队、广工大饭堂······各种精彩故事将在后面持续放出!
如果你有不少有趣好玩的素材却又少一个讲故事的舞台欢迎随时私信投稿工仔的官方抖音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广工官抖更多毕业故事在这里!
■招生热点解读!广工校长今天讲了很多 | 2020招生
■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招生计划发布!
来源 | 新华网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编辑 | 肖晓填
责编 | 李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