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看这里!广工有这些国家级一流专业①
最重要的填报志愿阶段已经来临
为此,工仔将带领大家了解广工的2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建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这些专业定位如何?
师资力量怎么样?
有什么样的培养特色?
工仔将分两篇推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01.自动化
0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3.信息与计算科学
04.工业设计
05.产品设计
06.环境设计
07.数字媒体艺术
08.信息工程
09.通信工程
10.土木工程
11.制药工程
12.化学工程与工艺
13.应用化学
14.国际经济与贸易
01自 动 化
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 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 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教育部已验收) 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
专业所在控制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
0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
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
建有“电气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所依托学科建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讲师1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教师20人,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30人。
办学特色
图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设备
专业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职业规划、继续深造意向等因素,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个性化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汇集政府与企业资源,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面向智能电网与新信息技术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图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
专业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建有“电气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国家与省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了“电力电子技术”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三进三升”电气信息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被《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进入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及下属各地市级供电局等供电企业的毕业生约43%;进入中广核、五大发电集团及下属发电厂等发电企业的毕业生约11%;进入华为、施耐德、西门子、电力设计研究院、三大电信运营商等电力设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信息服务等相关领域企业的毕业生约30%;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约占16%。
03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数学类专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
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000年广东工业大学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003年9月获得“应用数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0年获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2年获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本专业有20余名教师从事智能计算,优化算法,计算数学,系统控制的研究,在信息与计算科学方面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底蕴。本专业领域的老师共招收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20多名。学院参与了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并开设了智能计算课程。
办学特色1、突显理科学院的特色,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强化数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功底,从而为学生未来各个专业方向的发展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由于地缘优势,本专业经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企业家到校交流、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进而建立起专业自信;同时,协助专业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以帮助毕业生拥有更好的就业竞争力和持续的职业发展动力。 3、由于本专业内涵的宽广性,它与学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的多方面的课程有一定的互补。因此专业建立了与这些专业在教学和科研上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4、广东工业大学紧跟时代步伐,于2015年成立了粤港机器人学院。机器人学院的生源从学校9个专业的学生中选拔,本专业每年都有学生被选拔到机器人学院学习。
就业去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有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就业率、保研率持续上升。毕业生多在政府机关、计算机公司及经济与情报、信息与统计、教育与科研等部门,如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从事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软件开发方法和理论计算机科学。
04工 业 设 计
专业介绍工业设计是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专业坚持以工业设计创新驱动“中国制造”升级转型的理念,瞄准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强能力、宽视野、有担当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T型人才。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创建于1995年,2003年至今担任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长单位,2011年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得IEET工程认证。拥有国家级大学生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协同育人基地等育人平台。
办学特色
全面系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专业协同的设计创新能力、深度融合产业的设计实践能力,三大特色鲜明:
1.集成新工科
2020年起设立三个全新方向:“机器人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执行“1+2+1”创新培养模式:1年机械工程综合基础课+2年专业方向课程+1年项目综合实践。1-2学年基础课程按入学行政班教学,3-4学年按学生兴趣及能力分流进入3个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
图 | 工业设计专业学子参与汽车设计之夜活动
2.深度国际化
拥有从北欧引进的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团队带头人Hannu Kahonen是欧洲顶级工业设计大师、芬兰总统授予的艺术家教授、芬兰设计决策制定者和总负责人。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设计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国际院校密切合作。每个方向都设有外教课程,每个学期都有跨专业的国际设计工作坊。图 | 汉诺•凯霍宁、威沙•洪科宁教授与学生授课
3.深度产学研
大力推动“教科融合”,每个方向建有一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分别是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体验设计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服务设计工程联合实验室。长期推行“教产融合”,长期与广汽集团、美的集团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还建有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产学研平台。图 | 工业设计专业学子在UXDA(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晋级现场
就业去向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率和就业率历年保持96%以上。20余人赴欧美等国攻读硕士学位,或留学阿尔托大学,或保送同济大学。近90%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如华为、腾讯、广汽、字节跳动、美的、格力、网易等。受访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满意度为95%。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斐然,支撑我校获得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7项国家级荣誉。
05产品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产品设计专业是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本专业以建构“兼具东西方文化与设计视野”为导向,应对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家居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工科院校背景与学科优势,以构建整合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设计、人文、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文化创新与商业创新的指导下,面向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生态材料探索、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发挥各自优势,贯通教学资源,形成专业发展新思路。
本专业现分为以下两大方向:绿色设计方向与电子信息设计方向。
绿色设计方向在延续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生态材料探索等可持续设计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强化对学生的培养;
电子信息设计方向则围绕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培养人才。两大方向各具特色又有交叉合作,通过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执行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宽广国际视野、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产品设计人才。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两位国家级专家以及一位“青年长江学者”,在广东高校甚至全国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居于领先地位。是广东省高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单位、省教育厅高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办学特色
本专业依托省级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团队、国际大师工作室、东莞设计创新院、华南工业设计院、广东省工业设计技术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子产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广东成熟的产业优势及市场需求,通过“2+2”培养模式、拔尖设计人才创新实验班、国际课堂等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系统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设计实践能力,提倡科学、技术、美学的有机结合,重视现代工业设计理论方法研究及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学生获得包括德国IF奖、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奖等国际顶级设计大奖在内的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奖励250多项,专利200余项。
基于设计学国际前沿动态、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广东工业大学优势学科基础以及学院教学科研和师资特点,以“国际化”和“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出发点,目前本专业的本科教学在学院本科生招生模式的改革背景下,实施2+2创新教学:一年级的学生依照学院大类平台教学模式培养,二年级专业分流后进入本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学习。
3、4学年按照绿色设计方向、电子信息产品设计方向两个创新培养方向进行专业课学习。从而形成文化创新与商业创新并行、跨方向教学促进交叉融合、强调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平衡发展的专业特色,培养方案以面向创新创业、产业革新以及人文关怀为专业发展范式和思路,凝练融合文化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人才的专业特色。
图 |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库卡波罗椅子展览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消费类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以及文化类产品等相关产业。如广汽、华为、腾讯、美的、TCL、康佳、格力等著名企业的技术与产品研发部门,以及国内知名工业设计与设计咨询公司,如深圳嘉蓝图、洛可可等。还有一部分学生任职于科研院所和各大高等院校,或继续研究生深造、出国留学,也有一部分自主创业。专业方向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
06环 境 设 计
专业介绍环境设计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于1994年(原装饰材料与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19位,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A类(前5%)。2019年广东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被列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比较广泛的专业,属于艺术设计范畴里又兼顾了规划、建筑、景观多方面的技术专业融合。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能适应各个方向的工作要求,在当今社会学科交叉明显、需求综合能力较强的现实中,有极大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前景。
办学特色
1.积极践行“艺术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办学理念
图 |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博物馆馆长Esa Laaksonen & 澳洲昆士兰大学教授、建筑师Silvia Micheli ,以“从沉默圣所到市民起居室”,给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讲解如何设计当代图书馆
2.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打造国内“艺术乡建”第一品牌
充分发挥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青田学院等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平台作用,发力“艺术乡建”和“关怀与服务设计”两大方向,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
图 | 环境设计学生在“国际设计周”分享自己的作品
3.构建“绿色设计”国际化团队,开创国际合作交流新模式
就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竞争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和认同,学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毕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2020年本专业就业率在98.20%,其中在广东就业占95%,超过82%毕业生进入了各类企业,3%毕业生创业,3%在国内或出国升学深造。
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规划研究单位、房地产公司,可以从事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陈设、公共艺术与管理等多种领域工作,毕业后还有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参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07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介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数字技术”与“媒体设计”相融合为核心特色;面向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精神、科学技术素养,能在互联网+、信息设计、数字游戏、互动媒体、会展、娱乐、教育等行业从事数字艺术研究、数字设计创作、数字艺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服务于新兴的数字创意产业,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专业发展顺应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需求,以“数字化健康服务”和“数字化教育服务”为两大方向,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将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态势,成为当今数字化时代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2020年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是广东省动画、数字媒体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经有12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大胆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数字化生活服务”的创新理念,聚焦“数字教育”、“数字娱乐”与“数字健康”三大数字创意产业领域,形成以跨学科、国际化为特色的集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广东省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在省内乃至全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与数字创意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和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办学特色数字媒体艺术是典型的交叉特色学科,广东工业大学良好的工科背景和齐全的专业设置,符合学科的发展规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设计与艺术学科等校内资源,在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艺术与技术背景的老师共同指导,形成鲜明的“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跨学科特色。每年固定开设4期跨专业国际工作坊(国际教师全英文课程)。
图 | 学生作品—动画
就业去向毕业生就业以服务广东省地区为主,多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从事互联网、游戏产业等数字创意产业领域的工作,包括互联网、游戏娱乐、影视、动画、新媒体展示公司等。本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薪酬远远高于传统产业的标准。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有:腾讯、网易、小鹏汽车、京东、学校、电视台等,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08 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名片
信息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信息工程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
信息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22,广东省排名第1
师资力量专业现有专任教授9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8人,讲师42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2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博士毕业人数占91%。近几年通过学校“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引进了37名高层次师资人才,其中包括引进和培育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和重大科技项目入选者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2个,大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实力,涌现出一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
专业特色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优越①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具有资源优势②定位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具有特色优势③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2019年到校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亿元,具有创新优势,以科技变革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二、专业建设依托高水平学科平台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信号处理、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 三、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信息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信息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结合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开展卓越工程师班的特色培养;信息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全省高校排名第一。 四、多层次平台助力学生高素质成长优越的专业实践平台:学院专业实验平台设备先进,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实验室3个,与企业共建工程教育平台并已组建实习实践基地13个;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平台:信息论坛、创新实践大讲堂、飞思卡尔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竞赛。
图 | 林杰强同学团队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毕业去向毕业生在2017~2019年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19%。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了众多知名企业:
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运营商在各地的分公司。研究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业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金融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企业: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另外,还有一批学生升学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学习深造。
09 通 信 工 程
专业名片
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全国排名第20位,广东省排名第2位,世界排名前100名内
师资力量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8人,讲师42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2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博士毕业人数占91%。近几年通过学校“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引进了37名高层次师资人才,其中包括引进和培育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和重大科技项目入选者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2个,大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实力,涌现出一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
专业特色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优越
1.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具有资源优势;2. 定位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具有特色优势;3. 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2019年到校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亿元,具有创新优势,以科技变革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二、专业建设依托高水平学科平台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信号处理、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
三、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信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专业全省高校排名第二。
四、多层次平台助力学生高素质成长优越的专业实践平台:学院专业实验平台设备先进,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实验室3个,与企业共建工程教育平台并已组建实习实践基地13个;
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平台:信息论坛、创新实践大讲堂、飞思卡尔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竞赛。
毕业去向毕业生在2017~2020年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70%。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了众多知名企业:
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运营商在各地的分公司。研究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业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金融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企业: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还有一批学生升学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学习深造。
10 土 木 工 程
专业名片
国家级特色专业 广东省名牌专业 广东省级(优势)重点学科 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和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历年志愿生源率达到100%,我校热门专业之一
师资力量
本专业有专业教师70人,教授17人,副高职称22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其中教育部非力学专业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学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培养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百人”15人。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就职于行业著名企业的举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
专业特色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立足广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瞄准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广东建筑业深度融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宽广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经过60余年办学,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逾万名,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教育特色:
① 发挥地区优势,主动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共享港澳区域优质资源,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② 构建以实践环节、科技活动和竞赛为载体的创新训练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 构建多专业协同、校企协同和区域协同的多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5年,专业获得教学成果奖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教师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78篇;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11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0项);建设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毕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在房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工程、岩土与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和开发等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尤其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本专业2020就业率达到100%,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对我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较高认可度,评价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好用、耐用、留得住、用得上”。很多著名企业常年招聘本专业的毕业生,如中建集团、中铁建设集团、广东省建工集团、广州建筑集团总公司、广东省市政设计研究院、恒大地产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雅居乐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同时,本专业可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给予毕业生更多深造机会。
11 制 药 工 程
专业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科类专业。本着“为学生未来负责、为行业发展负责、为社会进步负责”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医药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具备“行业高度、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既懂药又懂工程”的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8年获广东省重点专业
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
2008年专业所处的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广东省“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特色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拥有广东省创新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师资力量,2018年获批广东省制药工程教学团队,赵肃清教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聘请国外制药工程相关专业的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珠三角地区知名制药企业的工程师为兼职教师。本专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总共获得了8项教学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5项。
图 | 制药工程专业雄厚的师资
二、特色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面向大湾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制药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药工程GMP创新实践中心,中美、中英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药物生产工艺虚拟仿真生产实习系统。具有“校内实验教学、岗位模拟仿真、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锻炼”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三、特色培养模式
“制药工程创新训练营”,为本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学生入校后,结合高考成绩,在第三学期统一考核选拔,小班教学,“一对一”导师制下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择优推荐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培养与研究生保送。
“校企3+1联合培养”,提前一年进入省内企业或科研单位开展实践实习,校内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注重与工作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与美国或英国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支持优秀在校生海外长短期研修交流。
本专业支持优秀本科生保送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就业去向毕业生供职于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如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王老吉药业、陈李济等)、丽珠医药、三九医药、海王药业、美国辉瑞、罗氏制药、美国默克等;以及政府药监部门和科研机构。
或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9%,平均薪资位于理工类专业前列。新冠疫情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更为突出。
12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介绍
师资力量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9人,38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杰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珠江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广东省杰青2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人,省级“百千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
2019年,方岩雄教授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化工原理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包括国家级人才等在内的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学团队。
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中坚持课程建设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建设了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视频公开课2门;获得了各类教改项目16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出版了5门核心课程教材。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实践体系,建设了一批用于本科教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0多个,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
图 | 轻化学院大型仪器测试平台
本专业以广东省的产业特点为导向,以“符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宽口径、重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专业培养特色:包括校企联合培养的“化工卓越班”和以创新教学为特色的“化工创新班”;构建“以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衔接,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着力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并行,培养既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阔国际视野与竞争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本专业具有专业口径宽、行业覆盖面大和就业面广等特色,毕业生能在化工、精细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消防和军工等行业。
就业区域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如:浪奇实业、立白集团、环球集团、天赐高新、中山天图、广药集团、丹姿集团、美轲(广州)化学、澳宝集团、茂名石化、广州石化、百安石化、众和化塑、新华粤、西陇科技、光华股份、深南电路、景旺电子、崇达电路、兴森科技、胜宏科技、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近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此外,约有2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包括出国留学。
13应 用 化 学
专业介绍
师资力量应用化学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4名,包括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和讲师10人,全部具有海(境)外留学经历, 46%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经历,其中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外籍院士各1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杰青、青年珠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各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珠江新星4名,校青年百人18人。与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关系。
特色优势应用化学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环保和新能源用催化新材料以及表面处理技术相关的日用化学品的特色专业方向,拥有多个大型实践平台和科研平台,设计并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科研开发能力的训练。同时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三年级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或选择3 年在校学习、1 年在基地企业实习的“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优秀的学生亦可选择去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最长1 年的国际交流。
就业去向应用化学专业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特色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专业学习导师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在珠三角就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签约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
毕业生供职单位包括广州石化、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立白集团、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椰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
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国内继续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有大量学生保送本校或前往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国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4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介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能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良好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涉外业务能力、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我校1984年开办工业外贸专业,是全国首批3所招收工业外贸专业的院校之一;● 1995年获评工业外贸省级重点专业;● 1998年调整专业名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0年获国际商务管理二级硕士点;● 2012年起相继获评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拥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PBL课程群和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2013获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5年获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 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一、师资队伍科研教学能力得到了强化,以科研反哺教学
专业教学团队科研教学整体素质较高,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约占5成,将科研“活水”引入到教学当中;10余位教师获国家级竞赛、省级“三下乡”实践活动等的优秀指导教师奖。不少教师拥有国际贸易师、礼仪训练师等证书。 二、形成了符合专业发展定位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建立了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等8门课程为主的PBL课程教学团队和以《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19门课程为主的双语和全英教学团队。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南粤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培英育才第2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宣传思想战线“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没有出现任何师德师风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四、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现有专任教师18人,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为6:6:6,博士占比为67%;同时,还建立了30余人学院级别的企业导师团队,参与到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校内讲座、各种学科竞赛等教学环节。其中,约15%的毕业论文由企业导师指导。
五、教学名师及双师型教师介绍
张成科:省级级教学名师,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原:校级教学名师,双师型骨干教师
马风华:双师型骨干教师
叶德万:双师型骨干教师
办学特色一、基于OBE的2+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预期产出为导向,根据用人需求和预期产出,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矩阵匹配,并以此为依据实施教学,根据预期产出的达到程度予以动态评估和改进,实现用人需求-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匹配,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其长效竞争力。 2+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1年PBL教学和双语课程教学+0.5年集成化反馈式实践实训+0.5年毕业论文或设计,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之间孤立的格局,实现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相互贯通,构建“理论学习-行业+企业实践-理论提升”的集成化、反馈式课程体系。 二、工科印记,与行业联系紧密1. 工科院校背景,在培养过程中会烙上工业产品贸易这个工科印记,包括修读《商品学》《工程训练》《工程制图》《国际工程市场学》,以及至少选修6个理工科学院开设的公选课。
2. 与主管外经贸工作的政府机构和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力求符合行业需求。“培养方法+学校学习+企业实践-学企联动”教学模式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一直贯穿于实践教学中。 三、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或全英教学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授课和双语授课,旨在提高学生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英语交流水平和涉外经济交往的能力。国际学生的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全英教学。 四、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夯实基础、拓宽口径的基本原则下,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选修课、实训课的比重,比如外贸模拟交易和外贸制单、国际营销学实训、报关与报检模拟、金融业务模拟、专业综合研讨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将课外比赛纳入学生考核体系,比如国际商务技能大赛、行业分析大赛、创新创业训练等特色竞赛和活动,强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去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主要在阿里巴巴、广晟集团、广新集团等外贸相关企业、外资公司等从事进出口贸易和管理或在银行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等工作,90%以上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就业,部分学生考研或出国。就业区域以省内为主(95%),集中在广州和深圳(54%)。出国深造主要集中在英、美、澳等国知名大学。
本期介绍就到这里其他国家级一流专业介绍见于工仔今日为大家推送的第二篇推文或是点击话题查看
往期推荐
来源 | 广东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编辑 | 黄雪儿 武韶博 陈小珊 刘德炀
责编 | 杜清
审核 | 陈少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