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历日入万元的“黄金时代”,是老肇庆人舍不掉的地方~
北京有“王府井”,广州有“上下九”
肇庆有“新街”
这里曾经还
被称为肇庆的“小义乌”
视频记者:梁志锋
就是这样一条街
却蕴含着肇庆几代人的回忆!
benny摄
肇庆新街
对老肇庆人而言绝不仅仅是一条街
更是对温情的一处寄托之地
那里有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不过,
要说到新街和肇庆人的故事,
还是得从这里讲起
上世纪50年代
新街开始进入肇庆人的生活,
这里是端州区商业贸易的主要集中地、
小商品集散地,
有着“小义乌”的美称。
benny摄
上世纪80、90年代
是新街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新街门庭若市,
商户最高日收入近万元。
benny摄
那时候的肇庆新街
没有那么多来去匆匆的脚步,
人们步伐很慢,却很温暖。
牵着爸妈的手穿梭在这条喧嚣的小街
幸福得仿佛时间都静止~
benny摄
我不止一次问道,
这样一个带给老肇庆生活温情的地方,
为什么大家都说对它没印象了呢?
乘着“黄金时代”的东风,
1991年,
梁先生在新街开了一家日用品店。
“哇!那个时候不得了啊!小小的一家店,我和妻子都打理不过来,还雇佣了两个小工。虽然很累,但是收入非常可观。人来人往的新街可热闹了!”
回忆起当年,
梁先生语气里充满着怀念。
步入千禧年,
原以为新街能在一直繁荣到新世纪,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时代在发展,电商在兴起
依靠实体经济营生的新街商户
在人员雇佣和租金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难做。不过,我都几十岁了,没什么特别的人生追求,守着这间小店,不指望发大财,能养家糊口就够了。”
进驻新街的时候,梁先生刚过而立之年,
到如今二十八年过去了,
他也从壮年步入中老年。
梁先生常常笑称,
自己是跟新街一起老去的人。
在新街,
最让人怀念的是这里的人情味!
哪怕很久不见,但是一回到新街,
见到曾经的朝夕相对的老朋友,
便知道彼此的情分不减当年。
“我以前在新街开过店,跟附近的档主都很熟的。八九十年代的新街繁华又繁忙,档主们最早五点就开门做生意,一直忙活到天黑,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才肯收工。忙碌起来恨不得把店里当家里,相邻几间店铺的档主和员工们低头不见抬头见,就像家人一样。”
在新街,
商户与商户之间、商户与老街坊之间,
有种类似家人的信任。
这种信任在彼此之间
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情感桥梁。
“新街的节奏很慢。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拼搏,只争朝夕,他们是不太喜欢来新街的。但是中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尝过了人生百味,想慢下脚步,享受生活,他们就会发现还是新街海味街的鱼腥味、文具店的油墨味、杂货店的肥皂香最让人觉得安心。”
在很多老街坊看来,
逛新街是日常最好的消遣,
从街头到街尾,
一路上跟档主这些“老朋友们”
打个招呼聊聊天,最是开心不过。
90后的小林
是在新街长大的孩子。
她出生的年代
恰好是新街最繁华的年代。
“以前每逢开学前夕,我都在新街买文具书包;过年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新街购买年货;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家都是在新街置办的。逢年过节,家里生意特别忙,我放学以后都回店里帮忙照看生意。我相信那个年代,大部分的肇庆人都跟我一样,离不开新街。”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
新街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
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建起来了。
让“新街”跟上时代步伐
近年来,网购的兴起对新街的冲击更大,
小林急在心里,
她决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帮家里杂货店开通网络售卖渠道,
让客人可以在网上进行选购。
小林说,目前新街有很多商铺
都陆续为顾客提供了网购的服务,
很多像她一样在新街长大的90后
都积极参与到了帮助新街谋新发展的事业中。
作为时代新人,
小林对新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新街的商户还在坚守着,我们对这里有感情,也愿意为新街付出,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新街的发展。”
新街在历史的洪流中浮浮沉沉,
沉淀下来的正是人文情怀,
或许新街的进步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但是新街的人会一直坚守,
新街的情会一直流传。
肇庆新街的一砖一瓦,
见证着春夏秋冬的变幻,
让老肇庆人多了个念想的地方。
他们记住了在这里度过快乐的童年,
习惯了这里的路。
他们从旧时光走到新时代,
从小孩长大成大人,
从情侣变成了相濡以沫的老伴~
图片来源:肇庆交警发布
每一个地方
都有一条属于它的老街
这些老街,或许有的已经变了
但在我们的记忆里永不消失!
在你印象中,
你最熟悉的肇庆老街是哪一条呢?
全媒体记者 周仪 梁志锋
实习生 邹泳琪 杨乐祺
编辑 江婉仪
猜你喜欢: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版权均属肇庆西江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的一律属于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