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巧心面店可能要搬?肇庆街坊:难舍这份“老味道”!
一碗云吞面,一份裹蒸…
位于端州区正东路125号的巧心面店
从1958年经营至今
承载着无数老肇庆人的美味回忆
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摄
但今年,
巧心面店因为现有商铺租约到期,
可能不能继续在原址经营了
这让不少市民感到惋惜。
因为在许多肇庆老街坊心目中,
在巧心面店这里,
吃到的不仅仅是美味,
更是一种情怀!
4月7日上午,
年过七旬的陈绍光来到巧心面店,
点了一碗炸酱面。
巧心面店餐票。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摄
那一碗招牌云吞面
▼▼
巧心面店特别讲究食材新鲜
面条和面皮都是当天制作
包云吞的猪肉馅
也是当天购买的新鲜猪肉
汤底都是用虾和猪骨
熬制的高汤
裹蒸也是老肇庆的味道
陈绍光讲道那一份情怀
▼▼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绍光在巧心面店旁的艳芳照相馆工作,一个月工资大约十几元,每周会来这里吃一两次吃早餐。“那时一碗云吞面要1角多,斋面要5分钱。”等到有了子女,他又带他们来到巧心面店品尝老肇庆的味道。
一名食客在店内就餐。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摄
巧心面店因为其价廉量足,深受附近工薪阶层青睐。市民白国颖还记得2012年大学毕业月薪只有1200元,最喜欢中午到巧心面店吃4块钱的皮蛋瘦肉粥,再加3块钱的煎饺,“那时快餐都要10元,巧心10元可以有很多组合。”
2016年春节前,一位香港同胞在肇庆火车站下车后,专门花了十几元坐出租车来巧心面店,只为吃一碗5元的云吞面。“老人家在香港谋生50多年,经常思念家乡的巧心面店,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再回巧心。”
现任老板陈小伦回忆道,
落叶归根四个字,
在老人内心深处或许就是巧心面店
一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
巧心面店为一间两层高骑楼建筑,
原为1925年开业的布铺,
字号“孖金钱”。
1958年,政府为规范商业经营环境,
将正东路沿街一带的“走鬼档”
集中引导入室经营,
成立一间饮食合作店,取名为“巧心”。
巧心面店。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摄
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巧心面店是属于肇庆市综合公司旗下的饮食合作店。“大到炉灶,小到桌椅当时都可以入股。”巧心面店经营者之一的龙铭波回忆道。他在1983年调入肇庆市第二商业总公司饮食部门担任经理。
到了80年代,公司将股份退回个人,巧心面店成为集体经营。“除了巧心,我们当时还管理着味香园和利民等十几家饮食合作店。”龙铭波告诉记者,当时,巧心面店一碗云吞面要一到两元,一个裹蒸售价两元。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巧心面店将巧心裹蒸推向市场,不少旅行社当时都找他们拿货。
员工正在煮云吞面。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摄
巧心面店地下还有一层,主要用于煮裹蒸。记者沿着楼梯下来看到,左边有多个旧式炉灶,右边则是两个新式不锈钢炉灶。“我们以前用木柴或煤炭熬煮,现在响应政府号召改用电力,比较清洁环保。”龙铭波说。
晾晒的裹蒸。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摄
上世纪90年代,
天宁路附近有一条成衣街,人流密集,
巧心面店一天能卖出上千碗云吞面。
每逢节假日,
店内也挤满购买裹蒸的市民游客。
那真是巧心的高光时刻。
今年,
巧心面店因为现有商铺租约到期,
未来能否继续在原址经营
变成了一个未知数。
巧心面店。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摄
对于他们来说,府城这片区域孕育了巧心,巧心也见证府城的历史变迁,只有在这里,巧心才会完整。
不少市民获悉巧心面店
可能不被允许在原址经营,
纷纷表示惋惜。
“城区老字号已经不多了,并且很难生存,
政府应该出台些扶持政策,
保护府城文化。”
端州区房屋商业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公房出租需按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公开招投标,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帮扶企业解决困难,建议巧心面店递交相关诉求申请,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同时建议市相关职能部门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更好地保留和促进老字号企业发展。
目前,市文广旅体局提议,从府城振兴的角度,建议巧心面店悬挂政府认可的“肇庆府城·百年老字号”牌匾,政府统一投资修缮,体现古城餐饮文化元素,同时制作宣传图版,展示历史信息和旧照片,还原巧心裹蒸的制作技艺。
最终巧心面店能否保留下来呢?
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下期线索征集
陆叔钥匙铺(艺巧五金修理店)位于城中路29号,原经营者陆贤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一批个体经营户和万元户,曾被顾客们称为“钥匙王”。如果您了解它的一些历史,欢迎留言讲述,让我们一起讲好肇庆故事,报料电话13929865022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编辑 江韵贤
校对 张嘉华
猜你喜欢:
今天,肇庆市举行2020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线上活动!这些知识点你都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