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闹市中的这个古建筑,曾是肇庆古代的文化中心!
👆星标“西江网”,与肇庆相约
红墙绿瓦,古树遮阴,
门前车水马龙,庙内宁静清幽,
位于端州区正东路42号的
肇庆府学宫
老肇庆人习惯称之为文庙,
是大家心中的神圣之地。
这所创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的学宫,
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
可谓是肇庆古代的文化中心。
今天,就带你走进TA,
了解这位肇庆千年文脉的延续者。
▼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制
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
肇庆,古为端州,
自古尊师重教,学风纯朴。
肇庆府学宫又称高要学宫、文庙。
元至明期间,多次易址重建
明嘉靖十一年(1532)巡按御史吴麟、知府钱铎复建府学于城东原地,并将城中县学迁出与之合并,称为府县学,形成“左府学,右县学,庙居中,两学合为一庙”的特殊格局。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建城中县学宮,府县学分开,城东处学宫仍为府学。
▲肇庆府学宫平面图
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
现保存有大成殿、西庑、大成门、泮池、文昌阁等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其形制风格保留至今,是研究岭南古建文化的重要标本。
其中,大成殿建筑面积达到357平方米,五开间、五进深,高12.3米,全殿竖36根大楠木柱。
大成殿为九脊重檐歇山顶,双槽殿阁式平面营造法式,保留了明代榫卯木结构梁架、斗拱建筑以及地方性画梁装饰等遗存。
整座殿宇开阔高宏,结构严谨,
雕梁画栋,装饰富丽堂煌,
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
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研究价值。
▲大成殿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
两次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内十分安静,
大成殿中间是自1987年秋设置至今的
孔子塑像。
居住在正东路的老街坊梁姨,
说起孔子心怀敬意。
“以前我女儿考高中、大学前,我都带她来这里拜孔子。每到这些考试前,家长不是带着子女就是三五成群相约来拜,都希望子女能考个好成绩。”这两年,她进去参观过一两次。“孔子像还在,整座文庙变化很大,漂亮了很多,这样的历史建筑,是应该要好好保护。”
记者看到,殿内自去年开始陈列了肇庆儒学历史文化展,详细介绍了肇庆儒学及学宫历史,展示着有关学宫的书籍、文物等。
殿外西侧的碑廊,展示学宫现存的十多座碑刻。这些石碑,记载着明清时期学宫的数次修葺史。
1979年,肇庆府学宫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又重新公布“高要学宫(文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石刻镶嵌于学宫门口。同时,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县拨出专款修葺大成殿,1987年12月修缮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
图源:肇庆画册
历史风貌已尽可能恢复
据介绍,肇庆府学宫一直由高要政府管理使用。2009年5月,肇庆市政府将其交由肇庆市博物馆管理使用。当时,由于年久失修,大成殿、两庑等文物古建筑严重损毁,出现虫蛀、倾斜、局部坍塌等安全隐患。
▲修缮前的正门(棂星门)
2010 年11月开始,当时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施了共两期的“高要学宫维修保护工程”,工程内容包括成殿局部落架修缮,清拆影响文物风貌的后期建筑,复建大成门、棂星门、泮池、泮桥、东西官厅,修建展馆、碑亭、八角亭等等,2016年全部完工。
▲修缮后的正门(棂星门)
此次抢救性修缮保护
尽可能地恢复了学宫的历史风貌和传统礼制,使之成为岭南儒教文化和展现祭祀孔子仪式的文化景区,提升了肇庆府学宫在肇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我市文物史迹档次和传统儒学文化的活力,又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连成文化旅游线,增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文昌阁暂未达到开放条件
作为肇庆府学宫的附属建筑、
位于其东南面的文昌阁,
建于清嘉庆七年至九年(1802—1804),
占地面积56平方米,
与肇庆府学宫合并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该阁坐北向南,南面有一小空地,周边建筑稠密、破旧。2014年,市政府安排60万元用于文昌阁的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2019年,根据《肇庆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为加强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及活化利用,市博物馆启动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升级改造方案》以及《肇庆阅江楼片区景观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该计划依托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红色文化资源,范围是东至阅江楼东边禹门坊,西至文庙西边近圣里一带,南至学宫前朝圣路、学前东巷、学前西巷、江滨堤,北至阅江楼后阅江楼路。
该计划将阅江楼、崧台书院、肇庆府学宫、文昌阁等连成一片,成为集亭、台、楼、阁于一体的明代风格古建筑群,并将周围民居、道路、巷道、绿化带等进行整合,形成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打造成肇庆一处耀眼的文化氛围浓厚的历史文化景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
文昌阁周边杂草丛生,
市民无法进入参观。
图、文、视频: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编辑 江韵贤
校对 王雯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