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考试,肇庆交出载入史册的胜利答卷!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王永强 谢江涛


蔚蓝星球,人类的家园,
贫困却始终如影随形。

2020年,注定为历史的坐标
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千年企盼的梦想终于实现。
中国整整提前10年实现了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
减贫目标,
递交了惊艳世界的时代答卷。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在肇庆1.5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
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悄然发生,
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脱贫乐章已经谱成。

△大勇 摄


截至目前

全市贫困人口37504户8820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11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由帮扶伊始的3.08%下降到0,对口帮扶的广西资源、龙胜、富川、昭平4县全部实现“摘帽”。


躬逢盛世,这是厚积薄发的时与势;
关山路遥,这是矢志不渝的担与责。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进程中,
肇庆市委市政府不辱使命,
交出了脱贫攻坚的胜利答卷!

△大勇 摄


NO.1


把握方向 统筹推进

战“疫”战“贫”两手抓两不误


历史的进步,往往从重大节点开始。



2016年起,肇庆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肇庆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五步走”策略,攻克最后堡垒,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肇庆市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近5年来,肇庆市先后召开33次市委常委会会议、2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35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7次肇庆—中山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书记、市长累计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87天,先后7次和中山市对接扶贫工作,12次率队到桂林市、贺州市开展扶贫协作并召开联席会议。


△2020年3月13日,肇庆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笑 摄


同时,肇庆市29名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分别挂点联系1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或乡镇,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一把手抓扶贫责任机制,全面落实四级书记遍访制度。
肇庆市出台《关于建立制度性安排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111个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全面升级改造122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派出市县帮扶单位732个、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和驻村干部2456名。
△图源:封开发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此时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决战脱贫攻坚的倒计时冲刺。肇庆也一样,这场伟大的攻坚战,只能赢!“手榴弹炸跳蚤”要不得,精准施策才是良方。面对新形势,肇庆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精准解决贫困户外出务工、扶贫项目复工复产、扶贫产业转型增益、扶贫农产品销售“四难”问题,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 在联合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封开县杏花镇三礼村的贫困户黎献林养起了杏花鸡。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一方面,多措并举推动返岗就业。坚持疏通就业“大动脉”,落实“三个一批”措施,即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扶贫车间吸纳消化一批、引导发展种养业项目解决一批,明确要求新增的公益性岗位必须全部用于安置贫困户就业,2020年新增2634个公益性岗位。“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举办市域劳务对接招聘活动107场,提供就业岗位3241个。



△驻村干部练毅到贫困户苏勇盛(左一)家向其介绍招工信息。受访者供图


另一方面,全力推动扶贫项目复工复产和转型转产。把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作为重中之重,落实“一项目一对策”,全方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工程项目、扶贫车间和小微扶贫项目复工复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全市310个扶贫产业基地、136个扶贫车间已100%复工复产。安排资金413万元,支持全市20个野生动物扶贫特色养殖项目100%转型转产,得到省的充分肯定。

△对叶百部南药种植基地为德庆武垄镇栗村贫困户带来过百万元的收入。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永龙 摄


再者,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拓宽农产品产销链条,积极推动电商营销、政府采购“线上线下”精准发力,搭建覆盖全市的肇庆“供销优农”消费扶贫直营店。创新“常态+动态”直播模式,搭建肇庆供销直播间、“粤菜师傅”直播间,开展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活动。全市扶贫农产品没有出现因疫滞销问题。
△肇庆供销直播间。图源:肇庆发布



NO.2


精准施策 脱贫攻坚

四大工程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
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刚过去的春节假期,52岁的脱贫户彭树枝与家人在新建的房屋里欢度了佳节。从“打满补丁”的泥砖房搬进结实宽敞的混凝土房,彭树枝说,就像做了一场梦,“如今梦想成真了!”


彭树枝是封开县江口镇大旺村人,家庭收入微薄,住房为上世纪的砖木混建房。在中山市南朗镇帮扶工作组指导下,彭树枝通过发展养殖业逐渐有了一份稳定收入。但彭树枝还有一个郁积多年的心结:家里残破不堪的住房已无法正常居住。


△贫困户住上新房。通讯员供图


在帮扶工作组沟通、协调下,一座混凝土房很快就动工建设,彭树枝一家很快搬进了混凝土新房里,圆了多年翘盼的新房梦。“有了新房子,我们就有了新日子,有了新盼头。”彭树枝高兴地说道。
房屋是安居乐业之本。我市大力实施贫困户安居工程,在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再梳理、再统筹,做到应改尽改。
从2016年至今,我市共完成省、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8146户,近5成在册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D级危房更新改造前后对比。 岑永龙 摄


因贫弃医,是不少贫困家庭的无奈之举,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去年年初,市医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保扶贫遍访行动”期间,了解到广宁县义和村贫困户潘海棠长年患眼疾,因家庭贫困担心医疗费用得不到报销而不敢医治,存在失明风险。

△肇庆市医疗保障局开展医保扶贫遍访行动。图源:肇庆医疗保障


遍访行动志愿服务队当即与眼科医院联系,并安排爱心专车将其送院进行手术治疗。通过“一站式”结算,原来约3000元的医疗费用,绝大部分由基本医保、医疗救助支付,个人支付部分也由医院爱心减免。最终潘海棠不花一分钱,就把眼睛治好了,潘海棠对此非常感激。
医疗健康扶贫工程是我市精准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的一道良方。


△为病患诊治。资料图


五年来,我市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并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每年度的基本医疗和大病保35.6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约6500万元。此外,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与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推进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五个一”工程,建成35间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30间村卫生站,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脱贫攻坚不仅要富口袋,

更要富脑袋。



去年暑假,肇庆学院学生戴若萱自愿报名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该校456名“青年云支教”首批志愿者中的一员。之后在每周的线上课程里,她利用网络,为她负责施教的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小俊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线上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业困难,以及提供体质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肇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走访当地留守儿童家庭。图源:肇庆学院新闻中心


“每次上课我都很有收获,在大学生哥哥姐姐的帮助下,我觉得暑假变得充实多了!”在志愿者陪伴教导下发生喜人变化的不只小俊,通过“青年云支教”项目的开展,去年肇庆全市有超过200名乡村孩子因此受惠。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扶贫干部的庄严承诺。


过去5年,我市全面推进助教兴学扶贫工程,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全市无发生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情况,全市有1101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入读技工院校。我市还引入社会资金设立“冯毅助学金”“碧桂园兴教助学金”,有力资助了贫困学生学业。


△扶贫助学献爱心,文明肇庆公益行。刘畅 摄

按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原则,我市还大力实施政策兜底脱贫工程,符合条件的5.1万多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全额资助3.99万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这一张张摆脱贫困后的笑脸,正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刻画的肇庆表情。


△村民正在采收玉米,喜笑颜开。图源:肇庆民政
人间烟火气,最抚百姓心。未来,肇庆市将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兜住兜牢已脱贫人口的民生政策底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



NO.3


使命担当 尽锐出战

千余名扶贫干部日夜奋战脱贫攻坚一线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山高路远,风雨兼程。

越来越会干,越来越想干,
越来越能干。
伟大的脱贫攻坚实干中,
党员形象在提升,工作能力在提高,
干群关系在改善,磨练出的
一大批干部将成为社会治理的栋梁之才。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代表为莘莘学子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想课”,迅即刷屏朋友圈。人们对脱贫攻坚的奋斗者满怀崇敬,对我市脱贫攻坚的成就倍觉自豪。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怀集县大岗镇大钟村浪美观光旅游农场内,各种时令果蔬生机勃然;农场设有电商综合服务站,通过“触电”销售,田间美味能“一键”送上城乡各大餐桌;现场还有风车长廊漫步、捉鸡摸蛋、土地认耕等各种农趣体验项目,好一派惬意的田园风情。
经过3年多的建设,如今浪美农场在珠三角地区已小有名气。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合作模式,浪美农场每年要向大钟村支付土地租金,并带来一笔固定收益,同时能为村民提供超过20个稳定就近就业岗位。

△大岗镇浪美扶贫农场一角。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稳定长效脱贫,背后是扶贫干部的精准施策。
2016年年初,市自然资源局干部冯永成再次响应组织号召,担任驻大岗镇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重拾起他陌生又再熟悉不过的扶贫工作。
先当“村民”再当“扶贫干部”——秉承这份工作信念,冯永成以村为家,始终“沉下心”“弯下腰”“埋头干”,因地制宜探索新型产业扶贫模式,联手肇庆水务集团驻村扶贫工作组成功打造浪美观光旅游农场,为大钟村找到一条长效增收路子。
△冯永成(右一)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人间有爱,病魔无情。2019年10月初,冯永成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最牵挂的扶贫工作一线。直到他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医院里的病床仍是他忙碌扶贫二三事的工作台。


“16年的扶贫生涯,我无怨无悔。每当看到村里的变化和贫困户脸上的笑容,回想与他们一起奋斗拼搏、历练人生的经过,我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冯永成生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这段话,是他扎根扶贫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最真实写照,也是一名党员干部无愧国家、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最真挚的表白。
永成已逝,扶贫不歇。

△冯永成(右)驻村时协助农民一起发展生产。通讯员供图
过去5年,一批批像冯永成一样的扶贫干部,在肇庆扶贫路上前赴后继,力拔穷根:我市全面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让乡镇党委书记成为脱贫攻坚“头雁”群中的组织者和领航员;派出市县帮扶单位732个、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和驻村干部2456名;其中,中山市派出3个驻县组、93个驻村工作队、选派干部539名;6个省直单位派出6个驻村工作队、选派干部30名……
4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请缨奋战扶贫工作一线,用一颗诚心,一份坚守,一股勇气,乃至整个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扶贫路上最壮美动人的乐章。
△图源:肇庆农业农村局
2月26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刘晓林,前脚刚走进工作单位,后脚就开始忙着帮脱贫户宣传和推销他们种植的菌菇。“刚帮他们联系到一个客商,成交了一笔5万元左右的订单。”



14年来,刘晓林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浇灌扶贫事业,把青春书写在农村大地上。在他与队员们的努力下,200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65元,比省脱贫标准8951元高出一倍。
扶贫干部一点一滴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头。“驻村后,刘部长迅速融入村民中,因地制宜引入菌菇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而且,他还经常给村干部一些有益的工作建议,帮助村委会的党建、管理等工作上新台阶。”时任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建初对刘晓林赞不绝口。
赴京领奖返肇后第一天,刘晓林看望脱贫户并了解他的近况。
摆脱贫困,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使命。
在广宁县宾亨镇“娟姐”藤编扶贫工作坊内,作坊负责人禤容娟正与工人们一起忙着赶藤椅订单。“娟姐”禤容娟曾是一名贫困户,习得一门藤编手艺。宾亨镇镇委书记黄捷在走访入户了解了她的情况以后,协调成立起藤编扶贫工作坊。如今,娟姐每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工作坊还带动了43名贫困户和群众就业增收。

△禤容娟(左二)


脱贫致富不仅是“娟姐”。在黄捷引领和推动下,宾亨镇817户1753名贫困群众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收入实现逐年稳定增长。
不久前,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黄捷说,荣誉属于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的党员干部,继续践行为民初心,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岁月为证,山河铭记!
黄捷走进村的产业项目种植基地,询问他们的近况。



NO.4


全部摘帽 全部脱贫

扶贫协作广西桂林、贺州两市四县成效斐然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时是两乡。

让乡亲们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了这宏伟而又朴素的目标,
相隔千山万水的奋斗者们心手相连,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
共同书写着感人的肇庆扶贫故事。



自2017年9月对口帮扶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和龙胜县、贺州市昭平县和富川县以来,肇庆按照“优于自身、当地所需、肇庆所能”原则,不断深化肇庆与桂林、贺州扶贫协作,出台多项帮扶政策、设立多个产业项目,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73亿元,对口帮扶的4县236条贫困村全部“摘帽”、16.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马堤乡芙蓉村的粤桂扶贫协作茶叶种植基地。


△端州区帮扶资源县车田乡发展香菇、茶叶产业。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走马镇黄胆村罗旭屯的村民范文欢永远不会忘记,3年多以前他还是一名住着破瓦房的贫困户,但是自从肇庆市鼎湖区的扶贫工作组进驻后,他和村里其他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好转,收入一年年提高。如今,他们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人均年收入超过了万元,成了周边村里的明星人物——脱贫户。


像范文欢一样的脱贫户在广西贺州市的昭平县处处皆有。脱贫户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部署的第三轮精准扶贫成效,来源于顶层设计的完善而又全面的脱贫攻坚政策,来源于肇庆市和广西两市四县党政机关的通力协作,来源于夜以继日、接续奋斗的广大扶贫干部。


民建鼎湖区支部主委李德明就是这批扶贫干部中的一员。自从他参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扶贫协作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往返昭平数十次。


对于昭平县的每一个乡村每一个贫困村,他非常熟悉。由于他和昭平的贫困户们太熟了,以致于这里的贫困户不称呼他的大名,也不称呼他的职务,而是亲切地喊他为:德叔。


△李德明到广西贺州市昭平县走马镇黄胆村贫困户家中调研。


“德叔”只是肇庆扶贫协作广西的一个缩影而非特例。


比如,广西富川县古城镇高路村有一个“粤桂扶贫协作车间”,吸纳了周边几十名贫困户在此就业,村民屈凤媚娴就是这家车间的一名员工。


但是在车间设立之前,她和其他工友一样靠着地里的一点农产品维持生活。


肇庆市四会市接手广西贺州市富川县的扶贫协作任务后,利用四会较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投入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设立了粤桂(四会·富川)扶贫协作产业园,作为富川县156个行政村(含58个贫困村)的集体资产,贫困户们既能就近工作增加收入,又能从产业园的发展中受益分红,感到非常的开心。


△粤桂(四会·富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区


作为粤桂扶贫协作探索“飞地经济”的有益尝试项目,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引进17家企业落户富川,投资额共计2.6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创税1000余万元。同时,通过实施“产业园+扶贫车间+就业扶贫”模式,吸纳就业带动脱贫1460多人。仅2019年厂房收益就达到572.53万元,帮助了富川156个村(含58个贫困村)每村平均增收4万元,富川成为广西首个所有贫困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国定贫困县。


“贺电送粤”项目也打造了粤桂扶贫协作成功典范,成为全国第一例直接由贫困地区电力输出到发达地区的能源类精准扶贫项目,获得中央脱贫攻坚巡视组的充分肯定,在粤桂扶贫协作第四次联席会议上得到两省(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作为优秀案例在2019年全国扶贫日三产联动扶贫论坛上分享交流。


△“贺电送粤”。图源:贺州日报


端州区对口资源县在苏州、南通、台湾地区引进企业3间,率先在资源县打造了竹笙种植、辣椒深加工、杜仲茶深加工等新生产业带,预计项目投产后可带动贫困户500名。


高要区投入广东省级财政帮扶资金1700多万元,建设6大农业产业基地(平等镇庖田村油茶产业基地、平等镇平等村松树坳油茶产业基地、平等镇小江村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乐江镇乐江村沃柑产业基地、伟江乡黄金梨产业基地、泗水乡泗水村红米产业基地),2个扶贫车间,直接受益贫困村59个,直接受益贫困人口8500多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1.8万多人。


△平等镇庖田村油茶产业基地。图源:高要发布


跨越山河,手足情深。肇庆把对口帮扶广西桂林、贺州的扶贫协作视为分内事、自家事,动用最优资源、最强干部来落实帮扶工作。


据统计,自2017年9月以来,肇庆已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73亿元,帮助扶贫协作的广西四县转移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7383人,促进就近就业5535人,对口帮扶的4县236条贫困村、16.57万贫困人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高要区援建龙胜高要友谊小学。图源:高要发布


NO.5


五载帮扶 情重千钧

中山市对口帮扶肇庆9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时光是忠实的见证者,
更是伟大的书写者。



5年来,中山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勇挑对口帮扶重任,把帮扶肇庆的“政治任务”变成了“全民义务”,不遗余力地真情帮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05亿元,派出3个驻县工作组、93个驻村工作队和302名优秀干部扎根扶贫一线,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贫困劳力就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目前,中山市对口帮扶的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个县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4698户13698人100%达到脱贫标准,93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达标出列,其探索的“中山模式”和展现出来的“中山力量”,为肇庆脱贫攻坚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中山经验”。

△封开县杏花镇的三礼村和长岗镇的小圩村时,看到分属两个镇的两个邻村之间的4.2公里水泥路被命名为中山路。该路结束了村里封堆河上不通桥的历史。程明盛 摄


5年前,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的村民莫汉洲还是村里公认的贫困户、亲戚眼中的老大难,他全家六口人挤在一间狭小而又破旧的平房内生活,其母年老体衰,其妻患慢性病,其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每年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治疗费用。沉重的负担压得莫汉洲几乎喘不过气来,面对艰难的窘境,莫汉洲既焦虑不安又前路茫茫,思想压力很大。
但是在中山市人社局联合帮扶工作组驻凤楼村工作队5年来坚持不懈的帮扶后,莫汉洲家庭收入年年递增,不仅起了新宅还成为全村的养牛能手,总资产超过了20万元
从贫穷到脱贫,莫汉洲的幸福生活之路折射出肇庆、中山两市兄弟情深、密切合作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莫汉洲的脱贫经历,是中山各帮扶单位、肇庆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驻村工作队踏实、细致工作的成果。

△驻村工作队在莫汉洲的新住宅里进行沟通协调。图源:封开发布


中山市南朗镇驻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扶贫工作队有一名80后的扶贫干部孙广宁,别看他年龄不到35岁,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扶贫经历已有8年。
孙广宁原本是中山市的一家外资企业工程师,待遇高、条件好,在国家开展第二轮“双到”扶贫是,他自愿投身到山区驻村帮扶。因为扶贫成效明显,2016年孙广宁又被中山市南朗镇政府选派到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从2013年到2020年的7年多时间,中山市南朗镇的扶贫干部轮换了一批又一批,心系扶贫的孙广宁却依然坚守在扶贫一线,从26岁到35岁,他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扶贫工作。

△孙广宁落户走访。图源:南朗发布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里,孙广宁不仅是个雷厉风行的工作狂,还是一个“狠人”。他一到五星村的扶贫工作岗位上停不下来,白天和同事走访贫困户,晚上整理材料档案到凌晨2、3点。
2017年,孙广宁在一次入户走访中骑摩托车不慎摔倒,致右手两处关节骨膜破裂,需要休息和恢复治疗3个月以上才会彻底愈合。
但他仅仅经过消毒和包扎后又马不停蹄回到五星村的扶贫工作岗位上。甚至为了不影响工作,他还向家人和亲友隐瞒受伤的实情,两个月都没有回中山,留在驻村的地方边治疗边工作。

△五星村扶贫产业基地上的番薯大丰收。图源:南朗发布


因为右手带伤,他只能将白天走访的数据和材料用单手敲打键盘录入数据系统,同事劝他休息一下,将工作量转移给其他人一部分,但他坚持要做完自己份内的工作。工作队的同事和村干部都对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敬佩不已。
在中山市的302名优秀扶贫干部中,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干部”。


△麦润金在现场讨论如何把规划图变为现实


从2017年开始,中山市退休干部、农业经济师麦润金就来到我市任职封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顾问。麦润金是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他就将28个贫困村的280多个自然村全都走了个遍,并手工绘制了280张精美的美丽乡村建设设计图纸。
按照麦润金设计的新农村建设方案,他所遍访的贫困村全都破茧蝶变为社会的新农村,中山和肇庆还将他的经验推广到了全市,目前肇庆的111条省定贫困村不仅摘了帽、脱了贫,而且建设的越来越美丽。

△麦润金在封开县凤楼村依托村口大榕树设计了“福寿洞”,并作诗一首刻于碑上。图源:中山日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虽然他们的名字不像明星一样广为人知,但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永远铭记在肇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永远铭记在肇庆8.8万多名贫困人口的心中。五载帮扶路,千钧手足情!正是在麦润金、孙广宁、吴奇兵等一大批扶贫干部的默默无闻的努力下,为肇庆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
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
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
肇庆人民将更加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让脱贫路,行稳致远,  
   让好日子,纷至沓来!  


热点视频推荐

↓↓↓


◆编辑 邹泳琪

◆二审 陈楚
◆三审 郭杏连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版权均属肇庆西江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的一律属于侵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