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这间民宅里,曾上演了一出现实版“潜伏”!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在肇庆端州区麒麟街,
两旁多为趟栊屋,
其中一间普通的趟栊屋,其坐西向东,
临街有一面开了小门口的围墙,
可挡住外面路人的视线。
但是你知道吗?
这幢掩映在小巷里的民宅
——麒麟街54号
曾是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这里,曾上演过一出现实版“潜伏”!
抗日战争时期,
曾任中共西江特委书记的刘田夫,
在这简陋的民宅里住过近一年时间。
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
他和女中共党员周敏玲假扮夫妻,
从事地下工作,
上演了一出肇庆版“潜伏”。
幸运的是,
两人假戏真做成为了革命夫妻,
收获真情,相濡以沫数十载。
据端州区史志办主任科员郭剑泉介绍,刘田夫是四川广安人,曾任广东省省长。1939年秋,中共广东省委调他到西江特委当书记。1939年10月,刘田夫与特委其他领导商量后,把位于广宁县石涧黄塘村的特委机关迁到肇庆城区,最后迁入麒麟街54号特委交通站。
虽说抗战时期国共合作,
但在国统区,
中共地方机关不能公开,
开展活动须隐蔽进行。
为了掩护刘田夫开展工作,
党组织安排了年轻的女党员周敏玲来肇庆,
与刘田夫假扮夫妻,一同居住在机关,
暗中传递文件,收集情报。
那时的麒麟街两旁商铺、医馆众多,人来人往,繁华喧闹。选择在此开展秘密工作,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同居”期间,刘田夫住在54号楼上的小楼阁,周敏玲住在楼下厢房。住下不久后,他们便遭遇了一场危机。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刘田夫和周敏玲在这里上演肇庆版“潜伏”。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那天晚上,
国民党的警察突查户口,
发现这对“夫妻”
竟然楼上楼下分开居住,
于是顿生疑窦。
千钧一发之际,来自广东新会的周敏玲心生一计,立即用广东话巧妙应对,说“丈夫”患病,怕会传染到自己,所以分开睡。一场危机暂时得以化解。但多年从事地下工作形成的警惕性,促使刘田夫两人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刘田夫立即于清晨离开躲避。
果然,那些警察看到他们家里摆设简陋,刘田夫又操着外地口音,疑云难消,第二天又来传唤周敏玲到警察所查问。由于事前已有准备,周敏玲应答自如,从容镇定地通过了审查。
此后,
刘田夫和周敏玲机智勇敢,配合默契,
多次成功应付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盘查审问,
刘田夫满口川腔,到肇庆后语言不通,不仅不利于与地方干部、群众交流,还容易被敌人发觉从事地下工作。这时,周敏玲成为了他身边学习粤语的好老师。经过向身边同志请教,勤学苦练,刘田夫很快就能用粤语对答,后来他作报告、谈话、下乡,一般都说广东话了。
这里,
推动了西江各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麒麟街54号
在中共西江特委驻在肇庆期间,刘田夫还领导西江各地党组织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当国民党顽固派宣布解散西江青年抗日组织时,他立即根据省委的指示,委托李超写文章加以抨击,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一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在隐蔽的革命工作中,
刘田夫与周敏玲患难与共,
感情因理解日渐加深而升华。
1940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路过肇庆检查工作,经向张文彬请示并得到批准,已产生同志加恋人式真挚情感的刘田夫和周敏玲,终于真正结婚。
这里,
成为肇庆红色革命遗址著名打卡点
2007年6月,
见证着刘田夫和周敏玲传奇故事的
麒麟街54号,
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抢救保护这个红色革命遗址,2013年我市启动了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让这幢充满红色革命色彩的民居重新焕发光彩,成为了肇庆红色革命遗址著名打卡点。
麒麟街54号经过重新修缮的阁楼。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松连 摄
热点视频推荐
↓↓
◆二审 陈楚◆三审 刘小洪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版权均属肇庆西江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的一律属于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