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肇庆小巷出现这种火热场景……

资讯最全的 肇庆头条 2024-04-01

最近,

肇庆的大街小巷

出现了不少这样热气腾腾的画面。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雯倩 摄


红彤彤的柴火烧着半人高的大铁桶,

外面冒着白烟,

缕缕清香向四周溢出。


网友珊珊 摄


本地人都知道,

里面蒸煮的正是肇庆的传统美食

——裹蒸


啊伟哥 摄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

巷子里的那缕清香,

是镌刻在许多肇庆人记忆中的味道。

于是,民间有了“未食裹蒸唔算过年!”

“唔食裹蒸等于冇来过肇庆!”的感悟。


啊伟哥 摄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赖超 摄


“外包柊叶片,糯米绿豆放里边,

肥肉芝麻作肉馅,裹好扎牢蒸半天。”

传统裹蒸与一般的粽子不同,
糯米、绿豆、五花猪肉为原料,

再用本地特有的柊叶紧紧包裹。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包好的裹蒸再置于大甑中

用2小时左右的猛火蒸煮开,

然后温火再煮8小时,

边蒸煮边加入适量的开水。


啊伟哥 摄

对于这个春节不可或缺的家乡滋味,

不少街坊甚至通宵达旦地

守护在大甑前添柴加水。


网友珊珊 摄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裹蒸吃的不仅是滋味,更是情怀!

在裹蒸制作的过程中,

一家老小共同参与

洗柊叶、洗绿豆、淘糯米、

煮开水、腌制五花肉……

团聚在一起边制作美食边聊家常,

家乡年味,代代相传。


图源 网友 赖女士

肇庆裹蒸用本地特有的大柊叶包裹。肇庆市融媒体中心实习生 李梓骞 摄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赖超 摄

以上两图  啊伟哥 摄

裹蒸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根据史书记载,百姓制作、食用裹蒸的时间是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置苍梧郡高要县。南朝时,裹蒸还作为御食载入史册。《南史·卷五·齐本纪下第五》刻本记载:“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四片破之,余充晚食。’”这是史籍对裹蒸的记载。

实习生 杨敏艺 摄


到了明清时期,一到了春节

大街小巷、门前屋后都随处可见到

冒出浓烟煮裹蒸的场面,

家家户户都忙着包制裹蒸,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裹蒸采用传统柴火烹制的方法,从入锅到出锅中需要8-10小时的烹制。肇庆市融媒体中心实习生 李梓骞 摄


时至如今,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肇庆也已发展多家裹蒸制作工坊,

他们不断擦亮肇庆裹蒸品牌、

采用真空包装等新技术、

积极拥抱电商、

让裹蒸销往全国各地,

让更多人品尝到肇庆传统美食。


新春佳节将至,肇庆裹蒸订单到达高峰期,工人们开始连夜赶制裹蒸。实习生 杨敏艺摄


金字塔,绿衣裳,

中间藏着五花腩,

个头实在的裹蒸,

里面蕴藏的浓厚滋味

让人垂涎欲滴。



扒开尝一口,

猪肉藏于绿豆之中,

绿豆藏于糯米之中,

肉豆入口即化,肥美鲜香,回味无穷。



除了传统的蒸煮、香煎的吃法

随着时代变迁,

各路大厨也对裹蒸进行不断的创新,

包含裹蒸元素的新鲜菜品层出不穷,

给这款传统的美食注入了新的活力。



裹蒸鸭




裹皇凤展翅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松露裹香金蚝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杏菇裹香扣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裹皇酿西江鲮鱼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裹香桂花肠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广隆驴肉裹蒸饼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脆皮裹蒸


图源  《肇庆印记——裹蒸》


裹蒸,将岭南的风物精华,

以包裹的形态,

汇聚成醇厚的乡情与思念。

每一口糯香劲爽,

都有厚重的岁月与故乡的山川。

味道是最长久的记忆,

这个年味,必须一尝!



热点视频推荐
↓↓↓

◆部分资料来源《肇庆印记——裹蒸》

◆编辑 王雯倩

◆二审 郭晓琳

◆三审 李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