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党旗,同心同行——中山大学姚友毅副教授挥舞画笔来“战役”,七米巨作致敬白衣战士
请战书
作品小草稿
姚友毅副教授一边从渠道搜集资料一边深化作品创作构思,每一笔每一画每个细节都是发自于他内心的感动和对医疗队的崇高敬意。他认为不应该快速了草地去描写某个场景或为赶时效而简单地去创作,而是应该好好地、认认真真地塑造好每个形象,画好每个细节,将情感融入作品。所以他决定画成三联画,希望作品能像丰碑一样,让观众在看到以后由衷地敬仰每一位医护工作者,让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形象更加地伟岸而高大。
姚友毅副教授细心投入的创作过程
从向党"请战"到奋力抢救患者的"奋战"再到战胜疫情的"胜战",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每个感人的瞬间。
姚友毅副教授的作品素描画图
作品《请战》与《奋战》
来自姚友毅副教授创作过程的自我感受↓
姚友毅:
在这个不寻常的寒冬,除夕之夜听到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响应国家号召,逆向而行征战湖北武汉,医疗队里有许多熟悉的面孔,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与事,是多么的真实,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很了不起,心灵被深深震撼,觉得每一个医疗队成员他们都是英雄,而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于是那天晚上就有了《众志成城》的初步灵感。在我脑海里面浮现出一座雕塑。觉得他们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是一座丰碑。
节后回到广州就立刻进行创作准备,一方面从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一方面继续深化作品创作构思,出于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对医疗队的崇高敬意,我觉得不应快速了草地去描写某个场景或为赶时效而简单地去创作,而是应该好好地、认认真真塑造好每个形象,画好每个细节,将情感融入作品,从容地抒发内心的感动,我要让观众在看我的作品时如在敬仰丰碑一样,我要让每位医护工作者的形象显得伟岸而高大,所以我决定用大画幅去表现,并且觉得单单一个画面不足以全面表现整个事件,所以决定画成三联画,从向党"请战"到奋力抢救患者的"奋战"再到战胜疫情的"胜战",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每个感人的瞬间。
新冠肺炎肆虐全国,在这次疫情抗战中,一张张请战书、一枚枚手印、一位位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坚毅地要求到第一线奋战,使我深深体会到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是多么的神圣,此时,我心里更加明白坚定我的创作,更加清楚我要表现的是什么,所以在深入创作中我把原先草稿画的中山大学支援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医疗队的旗帜画成党旗,并且把请战书也融进画面,表现出"众志成城"的意志和决心,画面中人物代表中大各附属医院众多参与战“疫”的医护人员,象征中山大学全体师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与学院领导沟通,她们也非常支持,积极提供了素材,使我的创作更加顺畅、内涵更加饱满。
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我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创作,当时满腔热血用了六个小时创作完成一幅800X1000的写实油画,深入细致表观地震灾后灾民的表情,重点在脸部细致刻画,而这次要表现的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大家簇在一起,全身素白,只有露出眼睛和党旗有色彩,如一座丰碑,崇高而神圣,所以我决定想用水墨去表现,并且人物尺寸接近真人大小,画幅达到2350X2200,黑白的水墨与党旗的永固红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张力。
由于疫情期间,很多材料买不到,给创作进行带来很多的不便,从小草稿到1:1的素描稿,素描稿用六张全开纸拼贴而成,为了画好细节,时而贴墙站立而画,时而平铺趴在地上描绘,又怕把纸搞烂,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从素描稿到正稿更加艰险,宣纸拼接多张对画面创作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幸亏家里还藏有几张丈六宣纸,勉强能用,但还是得拼接一条三十公分宽的宣纸,为了保持画面的整体性,每个人物都得细心渲染七、八遍,生怕不小心画错而前功尽弃,每画一遍,我都会静静地在画前不断感受,思考着画面的结构、水墨的层次、色彩的对比。而交响乐让我激昂,使下笔时能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更重要的是心存对一线医护战士的敬畏,让我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激情去创作。春节过后是广州的梅雨天气,非常潮湿,要等很久才能画第二遍,如果水分没有控制好,很难把握水墨的层次,且纸很容易裂开,党旗的渲染,由于面积大,要染得均匀,需要一遍遍、层层透染,这就足足染了二天,等将来装裱完成还得渲染几遍才显均匀。
经过十天的奋战,第一幅《请战》初步完成,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等装裱后还需要深入调整,现在又以饱满热情创作第二幅《奋战》。
姚友毅简介
推荐阅读
来源: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编辑:支肖欢
校稿:夏慧欣
初审:聂林
审核:陈淑芬
审核发布: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