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中山大学七年接力教育扶贫 云南大山少年终圆“中大梦”
7月23日上午,云南省凤庆县鲁史中学的彝族学生何应喆从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贾坤同的手中接过了录取通知书。
这意味着,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即将成为一名中山大学的学子。
此时,距离他这个梦想萌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多。
这是一个云南大山少年的追梦故事,也是中山大学的支教学生多年接力,让梦想成真的缩影。
四年前,当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骑着摩托车,翻越了几十里山路,到何应喆家里家访时,已是临近傍晚。何应喆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
“这么偏远的路,支教老师们就这样一家家走访过来了。像我们家这样偏僻的,一个岔路口走错,可能就找不到了。我和家里人刚刚干完农活回家,身上都特别脏,看到他们又意外又感动,家里什么也没准备,担心没招待好老师他们。”
支教学生们在何应喆家里跟他聊了很久,家庭情况、近期学习、未来规划……和他约定,以后要考上中山大学。
这在当时初三的何应喆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但这颗种子,在不自信的内心里潜藏许久,只能当做遥不可及的美梦。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这个踏实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他们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即便最优秀的学生,距离考上中山大学这样的名校,也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何应喆所在鲁史中学地处凤庆县鲁史镇,是一所建于1958年的初高中完全的农村中学,风景壮丽,然而条件艰苦,教育落后。当地多山,学生们的家大多散落在周边的一座座山上,上学往往是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回,放学还要帮家里劈柴、喂猪、做农活。
“当时我们这里成绩最好的师兄师姐,能上的也就是普通一本学校,走出云南,考上双一流的名校,对那时的我来说,就是痴人说梦。”但何应喆并没有意识到的是,他所赶上的已是一个不同的机遇期,变化已经埋下了伏笔,并且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何应喆进入鲁史中学读初一的前两年,也就是2013年,中山大学开始对凤庆县实行定点帮扶。2014年,中山大学开始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鲁史中学进行支教援助。
所以,初一时的何应喆在支教老师杨彦鹏的课上,头一次听到电视里才会有的普通话;初二时的他成了支教老师徐述腾屋子里借阅书籍分享阅读体会的常客;初三的他,在支教团方仕杰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广东一所高中的夏令营,那是他第一次走到县城以外的世界;高一的他,与其他九位同学一道参加了中山大学发起的“青翼计划”,在支教团钟滔老师带领下来到中山大学参观学习;高二的他在支教老师叶惠珠的电影鉴赏课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思想光芒;高三的冲刺阶段,更是得到曾小晖老师等新一届中大支教团的关注和培养……
“青翼计划”参观中大校园(左二:何应喆)
回想起来,每一年学校都在变化,而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动力也越来越足,那个模糊的梦想开始有方法、有路径,有了可以伸手触摸的轮廓,一步步清晰起来。直到2021年的高考,他以617分的好成绩被中山大学国家专项计划录取。
何应喆和班上的同学跟支教的英语老师曾小晖合影
(前排左二:何应喆)
截止目前,中山大学已派出7届研究生24人到鲁史中学支教。这七年间,整个鲁史中学的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在稳步提升。
“他们教学能力突出,能胜任各种科目的教学,参加了高三教学,近年来我们学校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他们功不可没。” 鲁史中学校长禹正强这样评价他们,“他们还是一支有爱心、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队伍,不止教学,还有空就去学生家里走访,联系公益组织捐助贫困学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中山大学学生的家国情怀。”
除了支教团,中山大学的教育扶贫更是打出了组合拳,通过改善基础教育设施、发展特色教育、设立奖学金助学金项目等,为凤庆县全面提高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8年间,中山大学已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的捐赠超过2000万元,着力用于改善凤庆县的教育硬件条件。期间,学校援建了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教学楼、平村完小综合楼,帮助修缮改造了鲁史中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助力建成了郭大寨乡中心幼儿园、第三中学远程教育课室等;挂职干部为凤庆申请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35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16年起,每年资助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100名贫困学生每人1200元;此外,还为凤庆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设立青少年心理援助基地等。2020年6月,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凤庆县第一中学,向学生们做了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科普讲座,激发贫困山区学生的科学梦想……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说:“80年前,日寇铁蹄直抵华南,中大师生从广州一路西迁,最终在云南复课,保留了一颗火种。回报云南自此便是中大人的共识。对凤庆进行教育扶贫,不仅帮助了凤庆,也让中山大学的年轻师生得到锻炼和培养。他们增强对基层社会的了解,提升了思想觉悟。”
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山大学将继续对凤庆县实施定点帮扶,对鲁史中学进行支教等教育扶贫援助。
何应喆们的圆梦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南方+等
转载编辑:许竹
校稿:李钏瑜、胡译匀
初审:胡文涛、张洁、聂林
复审:罗晶
审核发布:荐志强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