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考生,关于上中大,你最关心的问题在这里!

祝你得偿所愿的 中大招生
2024-12-04


近日,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邹丹老师

央广网《我的大学——高招直通车》节目

为广大考生在线答疑

介绍学校概况、解读招生政策

分析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

为有志报考中大的学子保驾护航

解答你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央广网胡融

嘉宾: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主任邹丹


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今年正值世纪华诞!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今天的中山大学,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三座核心城市广州、珠海、深圳办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拥有70个院系和10家直属附属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Q1

您能给我们介绍下中山大学么?



邹丹: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是“985”“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大学是一所拥有光荣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的大学。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抱“为社会福,为邦家光”之信念,持“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之精神,亲手创立中山大学。一百年来,中山大学秉承伟人志业,传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中山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座核心城市广州、珠海、深圳办学,今年,学校还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中大是大湾区重要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引擎。在各大排行榜上,中大综合实力国内前8,位居世界大学百强。中大的三个校区是同一招生代码(都是10558)、同享培养资源、同样毕业证书,欢迎考生报考中山大学,与我们同庆中大100周年校庆。




Q2

中山大学作为很多学子所向往的高校,2024年的招生规模有何变化,招生政策有哪些新的调整和亮点?



邹丹:2024年,学校计划面向全国各省(区、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55人、华侨港澳台学生500人,招生规模跟往年相比保持稳定,略有增长。入校途径除了高考普通录取,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的国家专项、高校专项等。


今年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继续保持近两年的成熟做法,按院系专业招生,学生录取的时候即确定了被录取的院系。学校在全国普通本科录取实施满足考生专业志愿的招生政策,那就是:“零调剂、不退档、认加分、无级差”,即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专业、政审和体检合格且报满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则不退档、认可考生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无级差,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采用“专业(类)+院校”志愿模式的山东、浙江、辽宁、河北、重庆、贵州无调剂。


传统高考省份我们以河南为例,普通批理工类计划投放12个专业,同学们在志愿填报系统里,院校选择中大,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填5个不重复的专业,注意是要符合专业的体检要求(比如,有色盲色弱的同学则不能填写临床医学),然后考生勾选好服从调剂选项,中大保证将同学录取至他填写的那5个专业,而不调剂到未填写的剩下7个专业。新高考省份以广东为例,选择中大的某个院校专业组后,考生可以填写6个不重复的专业,不会被录取到本专业组其他未填写的专业。


大一新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大类培养,浸润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传统,来自7大学部最优秀的师资组团给新生上课,学生大二再进入各自专业所在的校园学习;新生入校即可在多个特色院系专业中二次遴选,选择新专业,总名额超200个,学校后续还提供了一系列转专业、辅修等跨学科学习方式,支持学生探索和钻研自己最喜欢的专业领域。




Q3

学校2024年的校内二次遴选专业具体有哪些?新生们入学以后,还有其他方式可以选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吗?



邹丹:今年中大新增了4个新生二次遴选项目,目前新生入校即可参与遴选的项目包括8个:博雅学院,政治学、经济学、哲学(PPE),整合科学,保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慧交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永銮创新班本研一体化)等。这些项目中既有在国内最早推行博雅教育理念,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博雅学院;也有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如PPE、整合科学、智慧交通等;还有国际化程度高,毕业将获得中大及世界名校双学位的项目,如会展经济与管理。部分二次遴选项目,打破了原有高考选考科目的限制,文理兼招,给全校新生更大选择空间。之后,还分别有优中选优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个院系专业实行入校二次遴选。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近年来,中山大学完善跨院系、跨专业和跨学科学习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和学习自主权,相关制度还包括:


1. 三级辅修制度:学校72%的院系开办了辅修课程,学生修满相应学分就可以获得辅修微专业(12个学分)、辅修专业(25个学分)、辅修学士学位(6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等不同层级的证书,拓宽自己的跨学科视野。


2. 转专业制度:学生1-4年级的春季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转出申请零门槛,各专业可以按本专业同年级人数的30%为上限接收学生,全校转专业成功率达六成以上。如果原专业设置辅修,可申请将原专业作为辅修。灵活的转专业制度有助于学生们选己所爱,更好地投入学习。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进行跨院系选课,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荣誉学位项目以及参加本研贯通培养。总之,中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同学们跨专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你明确目标,持续努力,就能在中大找到自己热爱的学科专业,获得很好的发展。




Q4

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



邹丹: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中大现已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强大的学科实力和顶尖的教学研究水平,将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最坚强后盾。家长和考生可以关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中大招生公众号,查看具体的学科专业目录。


学校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优势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高峰学科数量倍增,传统文、理、医优势学科升级晋档,工科实现历史性突破;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所有招生专业都是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在世界主流排行榜上也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若干指标已经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52个学科上榜,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ESI全球排名76位,2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并列国内高校第3位,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在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国内第7。




Q5

学校在培养模式上有何亮点?



邹丹: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践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多措并举,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跨学科地学习、国际化学习、通过研究和实践学习,努力培养具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创造性人才。


以研究性学习为例,学校鼓励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通过开放各级各类重大科研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国家、省部以及学校的各类科研平台,包括国家高端智库、天琴中心、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极地破冰多用途船、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都对本科生开放,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近日,由6名本科生组成的中山大学超算队荣获2024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ISC2024)线上总冠军。中山大学超算队成立于2012年,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重大超算赛事中斩获大奖,这些荣誉背后是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实力支持。近年,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荣登全球最具影响力超算中心榜单五强,是我国唯一入围前十的超算中心。


学科竞赛是锻炼本科生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本科生开展早期科研训练的重要途经。根据学科的不同,学科竞赛也差异较大。近年来,我校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ARC)、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2023年中大在校本科生共有6861人次参与大创项目。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设立大创项目,支持非毕业班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研究项目设计、实施、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开展科研训练。和普通课程相比,大创项目自主性、实践性更强。各院系结合大创项目实施,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科研训练相关课程。




Q6

学校有哪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邹丹:中大共有1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四。这些拔尖基地班包括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陈心陶)、历史学、数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大一学年末,各拔尖基地集中组织学生报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拔尖班专门培养,而后每学年进行年度考核和动态培养管理,普通班同学仍有机会进入拔尖班,实现梦想,服务国家战略。




Q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并且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我们的国家战略需求,学校会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邹丹:早在2020年,学校就创办了人工智能学院,逐步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多达几十门的专业选修课,支撑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智能计算与智能学习”、“智能感知与智能探测”、“智能决策与智能控制”三个学科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泛且多元化的选择空间。此外,学院还设置了深度学习、图论算法、无人系统、现代控制工程等多门本硕贯通课,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和一贯性。


近年来,在校级层面上,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精心打造通识课程《遇见人工智能》,通过“一课多校区”同步教学模式,实现跨校区协同育人,培养具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创新型人才。学校也与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合作,深化科研与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培育高端人工智能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Q9

对于即将高考填报志愿的学生来说,选择中山大学有哪些具体的优势和吸引力?



邹丹:选择中大的理由有很多,这里可以具体强调3点。


首先是学校的区位优势,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学源结构优越,地缘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中山大学的学生,将穿梭于改革开放前沿这片热土,领略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种跨校区的求学体验、多城市的交流互动,将会带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更多样的可能、更丰富的资源、更高远的志向以及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是学校的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顶尖。没有哪一门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全部知识和能力,但一所强调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于,她为学生提供了多学科的资源、机会和视野。学生可以在中大的不同学科里,完成本硕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不断提升自我!


第三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生活条件,中大的所有校区都地处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交通便利,各校园之间都有校车通勤。住宿条件优越,基本是4-6人一间,空调、热水有保障,24小时网络开放,体育场馆一流。俗话说:食在广东,中大食堂的出品也是“远近闻名”的,不仅有广府美食,各个菜系、各种口味的饮食都能保障,而且很正宗,一定能让你大饱口福。光是大一新生所在南校园,就有超过8个食堂,保证你可以吃一个月不重样!




Q10

主持人:学校的保研率是多少?各专业的升学和就业的情况如何?



邹丹:中大各院系的保研率在20%-30%之间,还有很多学生成功考研和出国,所以全校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近70%,近95%国内升学学生深造于“双一流”高校,大多数境外深造学生入读世界前100大学。同时,中大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发展,中大近8成学生在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就业,超7成学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全国31个地区及中央部委均将我校列入定向选调范围,每年中大定向选调生的录取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学校一直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就业实习实践。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校内公众号看到大量政府单位、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到中大不同校区举办招聘宣讲会,同学们不出校门就可以获得很多机会!截至目前,学校与华为、腾讯、中建集团、广汽集团、招商银行等百余单位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或签署了就业实习协议。



Q11

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邹丹:中大每年约有90项本科生奖学金,超1万人次获奖,约占本科生总数的1/3左右。学校设置助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项目,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00%全覆盖,做到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学,为学生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力保障。




Q12

中大转专业到底难不难,请给同学们一些建议,怎样才能成功转专业?



邹丹:说起难不难,首先给大家一个总体数据,中大近年转专业成功率是6成左右,也有是说60%左右的人申请转专业都能成功进入自己想去的专业,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各个院系可以按本专业本年级人数的30%来接收转专业学生,比如一个学院大一招收了300人,就可以再接收90人转入。


再说说热门专业,比如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2024年接收60人转专业,要求原专业对应学位为理学、工学或医学学位。中山大学法学院接收转专业时,不受高考选科限制,文理兼招,2024年接收了52人。同学们在大一第二个学期4月份,会看到全校各院系的通知,按照要求准备笔试面试就可以去争取转专业。当然,如果进校就有了转专业的目标,可以提前自学或旁听相关课程,做出自己的学业规划,多跟老师同学请教,转专业的时候就更加胸有成竹。




Q13

中大的强基计划实施本博衔接培养,请问学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成长有哪些好处?



邹丹:强基生在本科阶段后,符合考核要求的可直接获取直博生推免资格。在课程上,强基生在修读完本科课程后,可以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生阶段免修这些课程,鼓励和支持我们优秀的强基学生从事有意义的长线研究,尽早接触学科前沿,实现课程衔接、科研衔接,减少重复学习。


在奖学金评审方面,学校提供丰厚的奖学金资助。强基生转段后,就是直博生,博士生奖助金最低每学年5.2万元,最高8万,如果特别优秀又拿了国家奖学金的,每学年可以到11万。为我们强基生专心学习,潜心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转段后学科专业发展和交叉情况,大家都很关心。在博士阶段培养,除了延续本科学科专业方向发展以外,还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如数学专业,未来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网安等领域做研究;化学专业可做新材料、环境、化工等方向,基础医学可以做药学、生物与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文史哲3个专业可相互交叉。




Q14

主持人:近期中大获得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男排高水平组和本科组比赛双冠王,让大家非常关注,中大的体育场馆怎么样,体育活动多吗,听说学生还有免费体育时?



邹丹:长期以来,中山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将体育育人理念及提升学生体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从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以及活动类型多方面入手,大幅提升学生体质。中大体育场馆设施完善,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体育锻炼和比赛场所。我们有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和大型的现代化综合体育馆,为各类体育赛事和日常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中山大学推出了体育锻炼激励项目,学生每年可以获得500额度的免费体育时,用于预订体育场馆进场锻炼。学校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比如“康乐杯”学生体育赛事,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校园马拉松、龙舟赛等18项,每年有近2万人次参赛。同时,中大学子在历次全国大型的运动赛事中都获得了出色成绩!此外,学校还有多个体育社团和协会,这些社团经常组织各类比赛和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立大志,做大事

大湾区,大未来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中山大学




听说关注中大招生并加入咨询群

考上中大的几率更大哦

↓ ↓ ↓



扫码输入区域即可加入官方咨询群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排版:梁经业

校稿:刘婉仪、龚光瑞

初审:张洁

审核:胡文涛

审定发布:邹丹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大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