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语新声”讲座回顾 | 听邢文教授讲述宇宙语言与宇宙尘埃
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在他逝世三十七年后,莱布尼茨提出了二进制。仅由0和1组成的数字充满了简洁隽永的美感,处于近代西方科学黎明时代的人们离宇宙的真相更近了一步。而莱布尼茨本人是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当他看到千年之前的《易经》八卦图时,不禁猜测——中国人是否早已有了二进制的算法概念?
”2017年11月21日,“隽语新声”人文社科系列讲座有幸邀请到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终身教授邢文教授,讲述有关宇宙语言、宇宙尘埃与中国绘画的融会贯通。
邢教授表示,此次选题的灵感来源于我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其中蕴含着包括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通”理念,使他联想到艺术与哲学、科学之间超越物质层面的、不同维度的交通。由此,邢教授引领听众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和维度的宏阔的思想之旅。
壹 | 宇宙语言与中国绘画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邢教授用一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种“交通”。
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在他逝世三十七年后,莱布尼茨提出了二进制。仅由0和1组成的数字充满了简洁隽永的美感,处于近代西方科学黎明时代的人们离宇宙的真相更近了一步。而莱布尼茨本人是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当他看到千年之前的《易经》八卦图时,不禁猜测——中国人是否早已有了二进制的算法概念?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来源,它的核心同样简洁而隽永,阴与阳的交织、重复和排列,诉尽了世间万物的存在与运动;而它的阴阳交错,与二进制用0和1表达一切的思想核心不谋而合。古代中国或许没有发明“二进制”的概念,没有将其理论化、数据化,但同样的思想已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融会交通,不断思考、探寻着宇宙的本真。
向前追溯,或者向后推想,简单元素的组合与重复的艺术概念已经深刻地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血液。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壶到汉代的漆画,同样的纹样经过一定规律的变形、组合、重复之后,便成为了极具装饰性的艺术图形。中国画的三大经典题材,山水、花鸟和人物的表达上,也无处不见墨色浓淡的阴阳变格、笔触重复的回旋宛转。它们以宇宙尘埃——一个基本形状为材料,重复构成宇宙,组合形成形象。画作的艺术价值不在于其对真实的刻画,而在于其中流露出来对宇宙的思考。而这一思想在现代的中国绘画中依旧鲜活,画家把它与现代西方在透视、光影等方面的科学技巧结合起来,创作了充满创新的现代经典。
从邢教授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或许中国人的思想自古就有质朴天然的特点,不像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对科学和精准的追求,但中国的追求更直接地指向颇为飘渺的“哲学本源”。在表达上,“阴阳”代替了“0和1”;在画上,“水不容泛,亭仅容膝,人大于山”。中国传统绘画向来不注重对真实事物的还原有几分,但它们已经在用宇宙的语言讲述与思考。
贰 | 宇宙尘埃与分形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邢教授重点讲述了“分形”和它在艺术中的运用。
分形的核心是一种“自相似性”,一个结构对自身的分裂和重复,使它得以在非整数维度上存在,从而跳出了传统整数维度的藩篱,成为一种沟通不同维度的描述手法。
邢教授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分形艺术:一片绿叶,在对它进行放大之后我们看到,整个图案仅由“永”字的重复和组合形成。这种艺术思想具有数学迭代重复性的特点,使简单与繁复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分形几何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它找到了更具有交通性的方式表达自然的美感,从而在更广阔的维度上接近了宇宙的本质。
邢教授指出,书画同源,而中国传统艺术的本源就是分形艺术的一种运用。中国画更像是写出来的,而书写的过程就像宇宙创生的过程:从一张白纸的“无”,到第一笔落下的“有”,然后墨色浓淡变化、笔画交错组合,大千世界的概念抽象成墨点,再具象为一纸画作。因此我们说,古人绘画的重点不在摹形,而在于参悟宇宙之“道”,在于撷取宇宙的一点尘埃,将它挥洒出一个世界。
叁 | 中国绘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邢教授讲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变化。
中国的传统绘画已经构建了宇宙语言的基本结构,其中艺术成就尤以董源、李成、范宽三大家为盛。而现代的中国绘画也从西方借鉴科学的表述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此同时,现代西方的艺术大师也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邢教授讲述了毕加索和达利两位艺术家的事例,他认为,前者已经在中西交通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相比之下,后者对分维的理解更深刻、成就更突出。达利的许多经典作品都表达了对不同维度“交通”的探索,并且在维度的突破上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展望中国绘画的未来,邢教授再次提到了分维画法。他给予现代艺术家黄宾虹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将这一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每一幅画就是一个太极”。这种艺术形式与现代进行交通,在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上更近了一步,将是中国绘画的未来前景。
图文转载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