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港中大(深圳)等你 | 港中大(深圳)的机器人上央视啦
—编者按—
机器人如何拥有情感?又如何与艺术相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深圳机器人智能化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感受到机器人的魅力。“着眼未来,广纳良才。深圳积极营造机器人产业集群,迫切需要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
在深圳市龙岗区,我们有一位来自“星星”的机器人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他在五年中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落地生根,还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研究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动了深圳智能制造产业迅速发展。
本期文案,让我们跟随 CCTV-4 《走遍中国》系列片【特区创客】第三集《机器人总动员》,一起来看看港中大(深圳)的机器人吧。
201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副校长的徐扬生接受聘任,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任校长,他不仅让香港中文大学在龙岗区落地生根,还建立了机器人研究院和实验室,推动了深圳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徐扬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机器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此他构建出一副机器人做早餐的应用场景——家政机器人为你做一份早餐不在话下,但是如果它心情不好给你的咖啡里放胡椒粉也是有可能的。
在这一幅应用场景中,隐藏着徐扬生教授对于机器人产业的一个期许,为此他组建了一个俱乐部,提供学生从事机器人方面研究的机会。
俱乐部辅导老师李帅君(右二)、2015级理工学院学生张贵麟(左一)、雷翔宇(左二)接受记者采访
这个聚集了机器人研究爱好者的俱乐部被叫做匹诺曹聚乐部。“匹诺曹小木偶最终希望自己能有一颗人类的心,变成一个小男孩能被人所爱。俱乐部取名‘匹诺曹’也是引申了这个意思,” 徐扬生教授的博士生、匹诺曹俱乐部导师李帅君说:“我们工作的对象并不在于冷冰冰的机器和技术,而是能够像人类一样充满爱,服务人类社会。
情感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张家铭博士
研究院情感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张家铭博士的团队则让这一设想有变为现实的可能。外表萌萌的情感机器人将用于和脑退化老年患者的交流中,张家铭博士说:“我们希望给熊猫机器人倾注一些情感,让它们和老人的交互中能提升老人的情绪。”
张家铭博士及团队研发的熊猫机器人
这些情感机器人已经通过香港沙田医院脑退化康复中心的验证,它们能通过触摸、语音、面部识别来让老年痴呆的病人进行认知康复的治疗。而它们提供的陪伴和学习是利用机器人擅长的记忆逻辑,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
而徐扬生教授又谈到:“机器人产生人的情感现在还是蛮难的,我现在主要做机器人学习人类艺术方面的研究。” 港中大(深圳)机器人研究院里有一台“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毛笔机器人,它可以模仿人类的力道、笔触。
毛笔机器人
除此之外,徐扬生教授的办学还主张产学研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完成机器人的定制。徐扬生教授的博士生韩龙就是在港中大(深圳)和龙岗区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投身创业,成为深圳灵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徐扬生的博士生韩龙
韩龙说:“非常感谢机器人实验室给了我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有一个起点。” 韩龙团队研发的机器人是一种不需要人遥控的奔跑机器人,只需要下达指示,它就能自己到达目的地。经过试验,韩龙的机器人非常精准地到达了指定目的地。而这类移动机器人就是像人类一样实现目标点的移动。
安保巡逻机器人
2017年下半年,为了设计出一款满足在突发状况和特殊地形下执行勘察巡检任务的机器人,韩龙为机器人大脑配备了肢体和五官,推出了一款能辅助警察守护设为安全的安保巡逻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自主移动和迅速建图的能力。
韩龙跟师兄弟们一起探讨机器人研发问题
作为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走出去的创业者,虽然韩龙已经将移动机器人导航模块开发得非常稳定,他仍然经常回到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跟学校的老师和师兄弟们一起探讨机器人研发的问题。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管是对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的研发,还是以客户定制为前提的研发,都是高校培养机器人研究人才,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的努力。而面对全国数万机器人人才缺口,徐扬生尝试了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方法。
张濮阳老师在讲解机器人编程课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研究院,张濮阳老师开设了一门给小学生上的机器人编程课。9岁的小学生在两小时内就能编程创作出一个机器人。用大学教育资源教授小学生机器人知识,是徐扬生为深圳市机器人人才种下的种子,机器人教育从娃娃抓起。
不到10岁的小朋友能在两个小时内编程创作出一个机器人
点击二维码
观看视频
点击右侧二维码,
观看《走遍中国》系列片
【特区创客】第三集《机器人总动员》
点击左侧二维码,
观看《“来自星星”的徐扬生教授》
内容和图片来自CCTV-4《走遍中国》
文案排版/ 郑天晴(2016级经管学院学生)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来自星星”的徐扬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