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观察 | 深高金发布深圳企业抗击疫情调研专报与建议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抗击新冠疫情调研小组就疫情可能对深圳市中小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展开深入调研,发布研报建议。
深圳企业抗击疫情调研专报与建议
作者:张博辉、吴海峰、曾子轩
尽管国内疫情形势好转,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但新冠疫情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在春节前成立抗击新冠疫情调研小组,向深圳9个区共计974家中小企业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营收下降幅度、企业对本地区疫情帮扶政策的反馈与落实情况、企业自救措施及诉求等七大方面,共计14个问题。经过调研,我们共梳理出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四方面问题,同时基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的假设,提出五点政策建议,包括阶段性出台政策、推动政策落地、减免债务、探索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小企业振兴债券、适当增加重要节日假期天数、弥补疫情期间未实现的消费,在疫情结束后推动经济恢复,实现稳步增长。
报告摘要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通过电话会议、网络问卷等形式,对本地区企业做了深入调研。当前,有序复工复产及降低运营成本成为企业迫切需求。部分中小企业因为无法全面恢复产能,面临现金流紧张的窘境,同时还要支付高额的企业成本,双重压力导致不少受访企业面临关门倒闭的风险。
调研显示,超过90%的企业表示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将同比下降,其中,有31%的受访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去年下降50%以上。自2月以来,深圳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类帮扶政策,包括协调防疫物资、保障防疫物资生产、贷款贴息、直接融资政策、减税降费、租金减免、企业用工支持、紧急资金援助等。
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占比56.28%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提供补贴或阶段性减免,尤其是租金补贴。有超过80%的企业希望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来获得流动资金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企业也在采取多项自救措施,缓解资金压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通过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来平衡线下业务萎缩带来的损失。
调研结果
● 基本情况
I. 行业分布
休闲娱乐(线下娱乐、文化传媒、旅游行业)企业占比42%,高科技企业占比26%,医疗服务企业占比11%,工业制造企业占比9%,零售与中介服务行业占比4%,物流、批发、运输与贸易占比5%。
II.员工人数
本次疫情调研覆盖就业人数高达105737人。其中,70%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50-100人、100-500人的企业分别占12%、15%,员工人数在500人以内的企业占97%,500-999人和超过1000人的企业共占比3%。
III.2019年营业收入
21%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2019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55%。13%的企业营业收入在500万元-1000万元,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7%;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5%。这充分说明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 企业困境
IV. 账上现金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
51%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仅3%的企业表示可以维持半年以上。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出台系列帮扶政策的必要性与及时性。
V. 预计本次疫情对企业2020年上半年营收影响程度
超过900家受访企业估计此次新冠疫情将导致2020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去年下降。其中,有31%的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去年下降50%以上,34%的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去年下降20%-50%;还有23%的企业表示无法估计未来的损失。
VI.疫情期间企业支出结构
员工工资(含五险一金)占57.28%,租金26.65%,两项合计83.93%。数据显示,多数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占企业支出的大头,而租金仅次于员工工资,是中小微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偿还贷款占8.34%,三项合计占比92.27%。
VII. 疫情导致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调研结果来看,疫情导致的企业主要困难包括市场订单或客户减少(占比27.08%)、生产经营成本升高(占比25.98%)、订单无法正常生产(占比22.86%),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融资难度加大(占比约10.84%)和缴纳违约金的风险(占比约10.58%)。
VIII. 企业面临的资金危机
企业订单在疫情影响下骤减。为维持常规经营性支出,利润空间大幅收窄,企业面临资金断裂危机,尤其是深圳第三产业,许多企业处在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收入同比“锐减”,但租金、管理费、水电费等运营成本及员工工资、“五险一金”等企业费用仍在正常支出。由于大众消费预期下降,第三产业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压力,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约47%的受访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同时有约22%的受访企业表示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还有部受访分企业面临抽贷、断贷风险、短期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需求减少等资金挑战。目前,企业亟需资金为复工和产业正常运作提供支持。
● 政策落实与企业反馈
IX. 政策落实情况
在调研期间,调研小组共收录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1204份,金融机构政策139条。其中,仅深圳市政府及各区集中出台的政策文件就多达26份(数量与数据来源仅以各级政府官网公布的信息为准)。目前出台的政策覆盖:保障防疫物资生产、贷款贴息、直接融资政策、减税降费、租金减免、企业用工支持、紧急资金援助等。数据显示,占比约18.60%的受访企业表示不在政策覆盖范围,表示对政策不知情的企业占比49.61%,受到政策覆盖的企业占比31.79%。同时,政策出台后的落实情况也是本次调研的关注点,政策覆盖到的企业中,得到落实的占比29.27%,此外有36.59%的企业收到通知但尚未落实,表示政策尚未落实的企业占比34.14%。政策的出台是重要一步,而政策的普及和落实更是至关重要。
X. 企业自救措施
面对疫情冲击,受访企业陆续采取了相应的自救措施。为解决流动性困难,11.8%的受访企业选择现有股东提供流动资金来渡过难关。同时,有203家企业(占比约20.86%)表示将采取裁员减薪的措施来缓解资金压力。占比9.68%的企业第一时间考虑向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申请。在流动性危机面前,有16.2%的企业考虑以停工停产停薪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此外,一些企业还采取了引入战略新股东、员工集资、开展民间借贷与其他企业合作等自救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5%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积极拓展线上业务。
XI. 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诉求
56.28%的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提供补贴或阶段性减免,尤其是租金补贴或减免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呼声。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几个月,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企业支出的硬性成本压力。20.34%的企业希望减免税费或阶段性降低税率。另外,希望得到流动性支持的企业占比12.48%。
在对金融机构的诉求方面,现有贷款展期(40.83%)以及不抽、断贷(28.5%)成为受访企业的主要诉求。
中小企业疫情时期
面临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疫情对经济社会,包括各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行业角度出发,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困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几点:
1.社会整体需求萎缩;
2.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等)的流动减少,成本上升;
3.政策性影响;
4.舆论环境。
以服务行业为例,酒店餐饮院线等不仅面临社会整体需求萎缩,还受到政策性影响。疫情期间,政府限制了经营性场所的营业时间及人员密集度,而家政、物业、快递物流等服务业则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工业制造业的困境则是产业上下游传导。
举个例子,疫情期间,由于上游防疫物资原料紧缺,导致下游生产企业无法按时完成订单,又或者是部分行业下游需求减少,导致上游制造行业面临停产或待产状态。疫情早期还会显著影响贸易出口。深圳市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受益匪浅,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贸易中心,而疫情导致部分外贸出口企业无法按时供货,加剧外贸企业违约风险。
尽管国内疫情已经逐步得到控制,但是海外输入性风险高,特效药及疫苗研发尚未取得决定性进展。结合调研结果,我们将当前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说:
1. 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
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市场萎缩,企业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类支付义务依旧存在,包括社保、租金、税收、债务、薪资等。根据调查,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应急现金流往往不超过2个月。而本次调研受访的企业中,许多小微企业表示仅能维持一个月。大部分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部分企业在爆发流动性危机后,将有可能引起倒闭潮,最终,依靠这些企业生存的家庭也将可能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上述情况如果发生,将可能导致城市贫困(返贫)人口数量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 企业实现全面复工依旧面临挑战
面对海外疫情输入风险,抗疫物资的需求在短期内依旧高涨且消耗巨大,供不应求。其次,疫情带来人员流失,许多关键人才未能及时返岗。另外,部分企业现阶段营业时间也被迫减少,在年度生产工作进度被严重耽误的情况下,要想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效率和营业规模存在现实性困难。
3. 企业在疫情结束后,还要面对消费者情绪低落等问题,消费活动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
2020年春节本应是消费旺季,许多中小企业在春节期间有望创造全年的营收高峰。但基于对疫情的担忧,许多居民减少外出活动与聚会行为,造成市场需求萎缩。“寒冬”中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要想完全走出疫情的阴霾需更长时间。
4. 部分纾困政策未能有效直击中小微企业痛点
从调研反馈结果来看,许多企业对政策的落实及覆盖存在许多疑惑,且出台的纾困政策覆盖企业数量有限。以减、免租为例,国有控股或运营的物业及园区免租政策帮扶对象并非中小企业。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在调研时均表示房租未收到减免。当前首要问题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斜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帮助很难缓解他们的困境。中小微企业更需要”一针见血”式的直接帮助,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现金纾困。
具体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决策层面还要考虑到疫情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的形势不同,所需要考虑的对策也不一样。对比2003年SARS的疫情影响,可将新冠疫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疫情大爆发期。
从疫情走入大众视角开始,到全国各地的严防死守。在此期间,一切为了防控阻击疫情,同时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禁止聚集性活动,大部分企业还不能正常运行,高校及中小学延迟开学。
第二阶段是疫情拐点出现,防控工作进入缓解期。
在该阶段,疫情扩散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关药物效果和诊疗办法得到进一步确认,新增患者人数逐步减少至“零新增”。这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陆续复工,学校正常开学,人员流动限制逐步放开。
第三阶段是疫情心理消除期。
在疫情彻底过去后,各种针对疫情的防范措施已经解除,社会秩序和大众心态恢复到疫情未出现前的状态。
结合以上的分析,建议在深圳市范围内,落实下列建议:
1. 总体来讲,要加快落实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步骤出台组合政策,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复工,响应中小微企业合理诉求,防范疫情对深圳市宏观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风险;根据疫情发展阶段,把握节奏,留有余地,控制好帮扶政策出台的顺序和时间,并注重各类政策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真实性。
2. 完善现有政策实施操作细则,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真正让政策落地。建议有关部门细化政策实施细则,加强各部门协调与行业协会配合,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3. 减免企业债务,创新金融工具。鼓励支持各商业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多元服务。协调金融机构,针对有偿还能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和有希望尽快恢复的行业,积极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在对疫情持续影响的预估下,升级金融救助方案,政府金融站台,信用背书,考虑由财政出资,探索发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小企业振兴债券(民营企业救助专项债),向符合救助标准的中小微企业释放流动性。
4. 继续保障基本防疫物资的生产和供应,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当前,市政府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基本实现本市防疫物资生产供应正常化。面对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及疫情海外输入风险,决策层面应该做好未来一年甚至更长的抗疫物资战略储备,在保障本市疫情防控物资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对国内其他城市及海外的抗疫物资需求给予支援,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越性。
5. 针对特定行业出台扶持政策。在外贸出口行业中,考虑到深圳外贸总值占本市GDP比重大,而民营企业又占据了外贸总体的六成左右。积极出台落实针对深圳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帮扶措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深圳市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在消费行业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 政府可以考虑放宽部分行业的营业时间,或尝试“2.5天”休息制,弥补因疫情失去的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实现增长。在制造业中,决策层需要考虑,在稳岗复工和生产物资供应保障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对市场需求或订单未受影响的制造企业提供复工便利。在重点保护深圳市战略产业的同时,兼顾中小企业发展,避免因严重的就业民生问题而导致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致谢
本次专报调研和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深圳市诸多行业协会和机构的帮助与建议,调研期间众多企业家朋友热情参与问卷调查,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合作参与本次调研的协会(机构)有: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深圳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政经事平台(Roadlink GLB)、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深圳市文化市场行业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质量检验协会、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深圳自动化学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美食文化促进会等。
内容由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提供
作者:张博辉、吴海峰、曾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