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金盛:大学是一次认识自己的旅程
《诗经·小雅·伐木》中有一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在神仙湖畔,我们可以畅谈古今;在梧桐树下,我们不止听凤鸣,更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推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系列专访,为大家介绍本科毕业生校友。
Jin Sheng
金盛
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
学勤书院
高中毕业于浙江省温州中学
将赴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Information Networking Institute硕士项目
金盛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一参与了学生会公关部的工作,组建了魔术社。大二时加入了杨升浩教授的网络编码实验室,一直参与科研和创业项目至今,期间参与实现了独创的无线多跳网络协议,并与实验室成员在IEEE信息国际研讨会(ISIT)进行了展示;还参与了智慧灯炷项目并获得了星河创业项目资助,并在2019年在IEEE国际通信研讨会(ICC)发表了学术论文。
01
『 连点成线 』
金盛与港中大(深圳)的结缘来源于一次偶然。高三时,他无意中在食堂门口看到了徐扬生校长来高中的讲座海报,从此认识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并选择了来到这里。回顾大学四年,他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做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解自我,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课题”。从来到校园开始,他的大学生涯就面临着各种选择。正如很多人一样,刚进入大学的他对未来也没有很清晰的想法。他纠结于专业的选择,在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之间犹豫。他主动地与各个授课的教授聊他的困惑,并且参加了很多从世界各个地方来的学者的学术讲座。虽然大一的他无法理解讲座的内容,但他略微感受到了各个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是什么样的,国际化的视野意味着什么。这些让他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两场讲座。一场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金出武雄教授关于计算机视觉的讲座,另一场是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关于计算机科学未来的讲座,他在两场讲座结束后向两位教授询问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区别。带着这两场讲座的收获,他最终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修读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
主讲的课程期间和其合影
大二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应该参加一些科研项目。他最先参加了机器人研究院的四足机器人项目组。尽管研究院和科研导师给予了他非常大的支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他感到自己可能无法在这个研究方向做出很大的贡献,研究内容和自己的专业也不是完全吻合。于是他在负责机器人项目的钱辉环教授鼓励下,决定转换方向,加入了自己的学术导师杨升浩教授的网络编码实验室。谈起这段经历,他说,“机器人研究院的研究经历对我很有意义。让我明白了,尝试是帮助自己在了解一个外在事物的过程中同时了解内在自我的一种途径。
“科研前两年都在积累,也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前期的积累时间很长,边学边做。很多事情在有结果之前,可能会沉寂很长一段时间,太急切地想得到一个结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最初去做科研,他直言并没有考虑清楚是为了什么。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去尝试,去了解科研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海外升学需要经历,科研就是很不错的经历。“选择去尝试科研不管是因为理想,还是因为功利,都没有关系。只要理由足够让自己去尝试就都是好的。重要的是去尝试,看看什么适合自己。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要多想,多对自己进行反思。”
金盛(左二)在IEEE信息国际研讨会期间留影
在IEEE信息国际研讨会(ISIT)
和香农奖获奖者Erdal Arıkan交流
在网络编码实验室,金盛参与了编程开发一套网络协议系统。他在大三末开始了一些网络编码、调度和优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在大三末,他与很多同届生一样开始了海外升学的硕士项目申请。然而,理论研究上的尝试没有走到正确的方向,一直到毕业都没有实质性的成果,留学申请的结果也不尽理想,拿到offer的项目并不是他特别想去的。这时他面临着两个选择:接下offer继续学业,或是暂时告别学生生涯,选择gap。通过对自己的重新审视,他选择了后者。“我那段时间思考了很多自己为什么想要去国外留学。我申请的学校最终又不去,也是因为随大流、失学焦虑和当时我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我并不是对追求出国读一个硕士学位这件事本身有很大的执念,而是想上更多专业课,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计算机科学的更多领域。我弄明白了我的内心仍然向往着更高的学术平台,并且我觉得自己如果改进一些第一次申请中比较大的问题,我再次尝试应该会有更好的结果。
金盛(左二)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和同学合影
促使他选择gap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实验室的科研和创业项目的热情。他留在了学校继续实验室的项目,并且着手准备春季入学的硕士项目申请。实验室的理论研究终于有了突破。在10月份他投出了春季的申请,以及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之后他几乎收到了所有申请的项目录取,最终选择了前往被称为“计算机四大”之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选课自由度极高的MSIN项目。在今年一月份,他前往美国开始了学业,论文也获得了接受。夏天他因为疫情回国,并且参加了位于苏州的微软互联网工程院的实习。现在因为疫情,绝大多数课程都是线上教学,他选择回到实验室,一边上美国的网课,一边继续在网络编码实验室的项目。他目前正在进行多跳无线网络优化的问题研究,目的是能让多跳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一样甚至更可靠、高效、公平和易用,具体内容涉及网络编码的最优化、链路调度、拥塞控制等。
他用“戏剧化”来形容过去一年的经历。“过去一年我感悟最深的就是《阿甘正传》里说的‘生活就像巧克力’,以及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所说的‘连点成线’。用我自己的比喻来形容的话,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做的决定,所付出的努力,或是发生的事情,就像一个音符。你在那个时候无法知道这个音符意味着什么,也无法预料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音符。只有过一段时间后回头看,才会发现这些独立的音符如有魔力般地连在了一起,形成了有趣的旋律。高三时看到徐校长的宣讲海报,大一时被分配到杨升浩教授的导师组,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恰好没课因此去参加计算机的讲座,这些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但最后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一些在当时看似不幸的事情最终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如果第一次留学申请再稍微好一点的话,我就不会有机会再深入地尝试科研,投出我的论文,在学术上给世界带来一点微小的贡献;我不会想到自己能够到一直在憧憬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求学;最重要的是,我不会有机会有这半年的空闲去思考一些事情。”因为要重新准备申请所需的材料之一个人陈述,他得以进行深入地自我反思关于人生和未来的看法。他想通了一些问题,更了解了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并且在心态上获得了成长。
金盛(左二)和同学参加IEEE信息国际研讨会
如今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他并没有感到迷茫和焦虑。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他称自己的好奇心胜过了担忧。大学的经历让他懂得感谢生活和学习路上的种种巧合。“大学四年可能会遇到很迷茫的情况,但不需要太焦虑”。相反,他很喜欢这种有未知数的生活。“未知让我感受到无限可能,无论遇到什么就顺其自然。”谈及未来的科研方向和职业规划,他说:“我对未来没有一个确定的打算,不想过早自我设限。不过很早以前我一直想做设计。现在想想也许我是想做一个内容创造者,想有一些人们能记住的作品。我想做与文创有关的工作,也想帮助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输出。和这些方面以及我的专业相关的就是游戏设计开发和图形学了。所以我在硕士阶段可能想多修这个方面的课程”
02
『 尝试感兴趣的事是认识自己的方式』
对于假期,他不建议把所有时间放在暑课上,选课的数量也要量力而行。“时间是一定的,选择较少的课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可以学得更深入,学到的东西可能比浅尝辄止多得多。”他认为假期可以去各地旅游,开阔眼界,也可以去其他学校上上暑课,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除了计算机,他还喜欢做设计,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都很感兴趣。他也帮学校设计了很多logo, 他觉得丰富的课余生活与学习之间并不冲突。他建议同学们:“享受生活,做一个有趣的人”。本科阶段有很多时间可以尝试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想想,人类真的很伟大,能创造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设计,比如作曲,比如截拳道的武学和哲学,比如盆栽、摄影、作曲、茶艺、剑道、魔术、冥想、作诗。我觉得大家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学业上,可以去尝试打开新的大门,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我现在就后悔没有在本科期间去尝试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可能机会越来越少了。”
金盛(右二)和同学在毕业旅行期间留影
03
『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对于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他提到几方面的主动。
1. 主动联系老师。加入实验室前,去了解老师的研究领域,看看有什么可以加入的科研项目,这本身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2. 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入实验室后,与老师交流具体想做哪方面事情,不要被动等待分配任务。
3. 主动和实验室的其他同学交流。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取长补短也能学到很多。
对于海外升学,他建议:“申请学校要尽早准备,以免错过一些重要的时机和时间节点。个人陈述要做得细致一些,反复修改,改到一定阶段甚至可以推翻重来。在这个修改过程中,从文章层面来看,要架构完善、逻辑严谨、语言真诚;从个人层面来讲,个人陈述的修改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这是在本科阶段很重要的一件事。关于简历,要能做取舍,舍得删内容,做到留下来的都是精华,less is more。同时,要多关注学校和项目信息,可以多逛逛留学论坛,比如‘一亩三分地’。选择学校需要深入了解,理想情况下要知道这个项目具体上什么课以及上课体验,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学校。”
·结束语·
大学,是一次认识自己的旅程。在金盛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未知事物无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也看到了他面对波折的洒脱和乐观。认识自己,是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大学路上的必修课。认识自己,让我们更加从容笃定的面对未来,面对变化无常。
READ MORE
点击下方标题 浏览更多
撰稿:余励航 (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学勤书院)排版:魏子昕(2018级经管学院、逸夫书院)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