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讲堂 | 从鱼米之乡到世界工厂再到世界“硅洲”
诸位同窗
你可曾听过
维港潮汐诉说的百年风雨
前海浪花歌颂的发展传奇
往昔的富饶宁静仍历历在目
如今的科技发展已世界闻名
走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前世今生
未来的故事篇章便等你来写就
本期「三思讲堂」系列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携手驻深北莫办公室和人文社科学院城市学项目共同举办。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带领我们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同时,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同学的加入也为讲座带来更多活力和创意。身为大湾区青年,我们一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主讲嘉宾:陈永勤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院长
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鱼米之乡
“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地大物博”
陈院长从他的专业领域出发,分享地理知识。首先概要地介绍中国的地理格局及其决定的人口、资源和经济活动分布,由此说明东部沿海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视野由远及近,纵览祖国地理格局,最后将目光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
大湾区坐落于珠江三角洲,这里“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口门众多,江海交汇。” 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珠三角地区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这里美丽富饶,有荔枝、木瓜、桑树等各类农产品。兴之所至,陈教授还吟咏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此地还保存着“桑基鱼塘”等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世界工厂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改革开放后的珠江三角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陈院长提起凭粮票购物的往事,不禁感慨如今生活购物之便利、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标语标志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经济阶段。那时的人们争分夺秒发展经济、创造价值,共同造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奇迹。
随着珠三角与港澳地区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 蛇口模式、“前店后厂”模式、“三来一补”企业的相继出现。改革开放后的湾区日新月异,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今日“硅洲”
“后起之秀,领跑全球”
近年来,大湾区新建五大跨江通道,连接东西岸,建设高度分散的多中心城市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珠三角“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粤东西北则“筑巢引凤”承接产业转移,各地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今昔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里的城市竞争力、人均GDP、宜居竞争力等均在国内名列前茅。深圳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奇迹,在粤港澳大湾区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特殊和引领作用,一举成为世界级的创新之都和高端制造业中心。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制造、高端品质享誉世界。
2017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特别报道《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并给深圳起了一个比硅谷更为传神的美名——“硅洲”(Silicon Delta)。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后起之秀,深圳正在领跑世界潮流。
无限可能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决不会也不能关上”——李克强总理
当前对外开放的政策仍是大势所趋。陈永勤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活力,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鼓励同学们做好准备,随时迎接机遇和挑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Q&A
Q: 请问陈院长澳门在大湾区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呢?
陈院长指出了澳门在湾区联络沟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澳门虽然受限于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等因素,但联通广泛,在“一带一路”在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休闲旅游、博彩业等领域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优势。相关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使澳门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
定格精彩
通过陈院长的讲解,同学们对湾区的前世今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了解身边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有助于我们把握机遇,实现理想。
此外,深北莫师生的到来促进了两校合作、交流。在沟通与对话中,同学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互动交流中,我们取长补短,拓宽彼此的眼界。同为湾区青年,同学们独特各异的想法观点共同造就了包容多样、精彩纷呈的粤港澳大湾区。
港中大(深圳)驻深北莫办公室陈允老师、人文社科学院屈静如老师为陈院长送上致谢纪念牌和纪念品
同学感想
既然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就不能不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历史发展。并且了解身边环境和发展动向,也有助于我做好准备,随时抓住机会。怀着这样的期待来到讲座现场,最后的效果也让我感到不虚此行。陈院长分享了很多关于湾区有趣的历史,当然还有满满的地理、水文知识干货。他讲到的产业升级、转移方向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让我对大湾区的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就业和升学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最后,陈院长提到“立足大湾区,心系大中华,拥抱大世界”的格局眼界也让我受益匪浅。
——张馨元
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二学生
陈院长先从国家区域地理的视角带我们回顾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又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各个地区的历史变革与经济发展,最后着重讲述了粤港澳大湾区是如何一步步从以渔业为生的小乡村到边陲小镇,再从制造之城到如今的创新之都。我被陈院长对区域地理的热情所感染,回忆起了很多初高中所学习的地理以及历史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陈院长所说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必要性,地理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联动与交流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协同发展,也为我们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贾夏妮
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项目研一学生
对这次的主题很感兴趣,到港中大(深圳)校园里听讲座也比较新鲜,所以选择了线下参与,感受氛围。我自己学过地理相关的知识,因此听的时候也更能理解陈教授讲得专业性比较高的部分。过程中有和邻座同学交流看法,受到了一些启发。这个讲座也更坚定了我在大湾区继续发展的决定,资源、区位优势之类的因素都有利于个人发展。很感谢有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了解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也能够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
——余清正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城市生态与区域规划专业研二学生
陈院长对粤港澳大湾区前世今生的生动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见证了湾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原来我现在身处的如此现代化的深圳,在几十年前只是一个边陲小镇。当然,深圳能有现在的繁华景象多亏了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合。听了陈院长的讲座,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充满着机遇的时代,相信在包容与富有创造力的大湾区我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我认为我们也肩负着让大湾区更加蓬勃发展的重任。
——董金国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硕士项目研一学生
转载自思廷书院微信公众号
文案:张馨元
排版:张馨元、Esther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