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三个融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院院刊 Author 徐扬生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接受了《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出品的《闳议》栏目专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科技领域,我们应如何加强国家创新能力;在教育领域,我们要如何推进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对此,《闳议》节目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进行了专访。
《闳议》访谈节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出品,通过采访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深度探讨迈入“十四五”的中国社会在各领域的发展前路。以客观、精准的解读,科学、前瞻的思考,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发展破题解惑,为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从国家层面和科技工作者的层面应如何发力?
徐扬生:国家有这么一个目标是很鼓舞人心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也好),地方政府也好,最重要的还是两件事:
一是注重基础科学理论方面的建树。我国因为以前底子比较薄,从简单的、实用的、工业的方面开始,对基础理论方面重视不够。现在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思潮了,因为到了关键的时候。很多同事、朋友都跟我讲,“卡脖子”的技术多少年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克服,真正能自足自有?我算了算,其实也不会太久,五年不够(再)五年,七年不够(再)七年,十年不够(再)十年。这些技术都不是那么艰难,都是可以克服过来的,按照我们目前的能力,我完全有自信这么说。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如果我们克服了以后,五年、七年以后,会不会有新的“卡脖子”技术出来?我们一定要注意基础理论体系这方面的人才。
二是人才,基础科学人才这方面很重要。因为理论和人才的培养两件事做好的话,整体使我国走上正轨,这是不怕的,任何“卡脖子”技术无非是发得晚一点、慢一点,(这)无所谓,到最后还是能克服。我们一定要有自信,完全有能力走到世界前沿。
《中国科学院院刊》:在教育领域,您提出了“中西合璧、古今通会和文理融合”的教学理念,您为什么如此看重“合”“通”“融”?
徐扬生:国家到了非常关键的战略点上,这个战略点上培养人才很重要。因为国家的发展跟经济有关,经济的背后是什么呢?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人才。人才的背后是什么呢?是教育。所以教育一定要做好,我们一定要有能力培养领导我国走上世界前沿(人才)的能力。以前可能大家重视不够,因为中国是毕竟比较贫穷、落后、技术比较薄的国家,现在我们走上世界前沿,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创新型人才就不是要光解决问题,(还)要提出问题,一定要用国际化、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顶峰,要有世界的视野。
创新型人才一定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我国国情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样你才会有自信心,否则你就没有自信心,什么都不如人家,怎么行呢?所以我提出“古今通会”的概念在里面。
培养人才当中一定要注意人文教育,即Liberal Arts Education,这条国内的大学普遍比较忽略,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因为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这样涵养会很高,想象力会很好。想象力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是创造性的基础,没有想象力的话,创造性是不行的。人文教育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是非常强调的。
这三条连起来之后,才能把整个创新性人才培养抓起来,创新型人才培养抓起来的话,自己培养的人才领导自己的国家往前走,这个多好。
《中国科学院院刊》:您是不是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书院和学院来具体落地您的“三个融合”这样的模式呢?
徐扬生:对,因为一个学生进来以后,我们就给他分成一个学院、一个书院,比如你是数据科学学院,你去学数据科学有关的课程。书院是什么呢?就是跟上课,跟课程数据科学没有关系的很多事情,比如说体育、跟国外的交流、吃、喝、舞会、晚宴、争论、答辩等事情全都在书院里管,书院管怎么做人、怎么办事、怎么说话,学院管知识的传授,是分开的。所以刚刚说的人才培养三个要素里,书院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在培养人的学校,这个很重要,因为中学毕业以后到大学以后,后面还有两三年时间是同学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时候,这时候打下基础,对他一辈子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科学院院刊》: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您有哪些经验和建议?
徐扬生:时代是新的,但还是有很多不变的东西在里面,比如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有规律的,每年有春夏秋冬,这都是不变的东西,所以要在新时代中让同学们学不变的东西。比如说学习历史,学习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历史,这都是应该培养人才中很重要的东西。包括刚才讲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想象力是从艺术中诞生出来,并不是说我们希望把他(们)培养为知名的艺术家、歌唱家,除了音乐学院以外的学生我们不是要培养为音乐家、歌唱家,但我们希望有艺术的熏陶,这样对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会非常有用,这是学校在坚持的地方。
刚才讲的国际化也是很重要,新时代了,时代发展很快。疫情三年很不容易,每个人非常艰苦,总算克服下来了,我们也非常高兴。但这三年当中,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发展非常快了,我们一不留心可能就被人家赶上去了,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意识。
转载自中国科学院院刊微信公众号
出品:《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制作: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