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港中大(深圳)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通识教育篇(上)
自古以来,无论中西,高等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育具有健全的道德和审美修养,又对人生、世界及大自然有反思和好奇能力的知识精英。中国儒家的“六艺”、西方传统的“人文七艺”(liberal arts)都是这种高等教育理念的体现。然而在现代社会,因人类知识和技术的急剧增长,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有识之士开始忧虑大学的教育宗旨。1943年哈佛大学发布《通识教育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系统论述了通识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在美国及欧洲高校引起广泛关注和呼应。终身恪守通识教育理念的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在他的《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的著名论述可以说是对红皮书理念的精彩回应: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优秀的大学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而在本科阶段,其核心就是通识教育,以培育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你可以扣问大师哲思
在与人文对话中,你可以追寻宗教之密
在与人文对话中,你可以见证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你可以探索世界宇宙
在与自然对话中,你可以了解生命的起源
在与自然对话中,你可以反思的科技的诞生和进步
(1)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明辨思维的能力和独立的态度。(2)拓宽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专业课知识,而是尝试多领域、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由于不再以专业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让学生得到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超越了功利性与实用性。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育不像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同一个模子,而是发掘出不同个体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孕育”出真正的“人”。通识教育就是这种培养模式的代表。
感谢大家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学特色的关注,敬请期待通识教育篇(下)
信息部分由百度提供
图片来源/cpr文案/张哲元 汪津成
编辑排版/汪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