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总理被爆“黑脸”装扮的背后:黑脸与种族歧视 | 微思客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2019-09-20



      

编者按:

        距离加拿大大选投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时代》杂志重磅爆料:18年前,当现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还是温哥华一所学校老师的时候,曾在Arabian Night装扮Brownface。此事在加拿大乃至国际社会引起了关注。特鲁多证实确有其事,表示当时的行为是一个错误,并为自己错误的行为道歉与担责。次日,又有媒体继续爆料,挖出早年特鲁多扮blackface的影像。


       特鲁多的brownface与blackface风波持续发酵, 不禁让人联想起2018年春晚里的“黑脸”小品。为什么“黑脸”如此敏感,这里涉及怎样的“种族歧视”议题?


       今天,我们旧文重推,以飨读者。本文系微思客与Black Lives China合作的《来自非洲/非裔的声音:“黑脸”小品是中国特色的种族歧视》。



--------

前言:

在春晚“黑脸”小品播出后,舆论场上意见纷纷。有人说,小品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中国人缺乏基本的种族意识;有人说,不要拿西方的“政治正确”套在中国;也有人说,那只是娱乐开个玩笑,无伤大雅。在众多的声音里面,唯独缺乏了来自“当事人”非洲人/非裔的声音。


微思客团队携手Black Lives China,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非洲人/非裔是如何看待春晚“黑脸”小品的。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Black Lives China.

关于Black Lives China


Black Lives China是由Nicole Bonnah在2016年创立的,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团队主要由Nicole Bonnah, Runako Celina Bernard-Stevenson以及Hannah Getachew负责。Black Lives China的宗旨是从黑人的角度出发,真实地记录黑人在中国的故事,全方位地剖析黑人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发出黑人自己的声音。

 

Runako Celina Bernard-Stevenson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一名硕士生,同时也是北大Africa Think Tank的公共关系顾问。Runako关注非洲群体的发展,泛非主义(Pan-Africanism),是非洲非裔志愿者组织(The African Diaspora Volunteer Network, ad-vn.org)的创始人。

 

Hannah Getachew是北京大学跨国法专业的一名硕士生。在这之前,Hannah已经拥有加拿大McGil University的本科学位以及英国Queen Mary University的法律学士学位。她在联合国工作过,也在她的家乡埃塞俄比亚环境部有过相关工作经历。Hannah关注中国“一带一路”,泛非统一(Pan-African Unity)、姐妹/女性赋权(female empowerment)以及south-south cooperation.

Runako (左)和Hannah(右)

作者:Hannah Getachew and Runako Celina Bernard-Stevenson

翻译:微思客翻译团队(三木、邹林志、胡正江、一一、Jennifer、刘怡、Jie Chen、元嘉草草)

校对:吕顺

(2018春晚小品《同喜同乐》截图)


生活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非洲人和非裔群体都在网上热烈讨论着2018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一起臭名昭著的事件,中国人甚至西方媒体现在也纷纷加入讨论。大约有8亿人可能收看了这个节目:节目里一位中国演员把自己的脸涂黑,戴着假臀假胸在舞台表演。正如现在很多人了解的那样,这个有争议的小品情节是这样的:

 

一位18岁的非洲女孩面临母亲(中国女演员娄乃鸣扮演)的逼婚压力。她不想结婚,想去中国学习。原因正是她在剧中热烈表达的,中国是个令人惊叹的地方 。于是,她请她的一位中国朋友假扮未婚夫,试图蒙混过关,让妈妈相信她遵循了妈妈的意愿去结婚。当妈妈听到她打算嫁给一位中国男士的时候,她非常激动,还告诉观众她有多么感激中国为非洲所做的一切。但很快,当假未婚夫的真新娘(中国女孩扮演)穿着婚纱出现在舞台,准备说“我愿意”时,非洲女孩的秘密被揭穿了。

 

之后,当女孩解释了为什么谎称要结婚,并仍坚持要去中国,妈妈似乎将之前想看到女儿结婚的愿望抛诸脑后,相反,她深情地凝望着观众说,“我爱中国人民,我爱中国。”至于妈妈身旁大猩猩的扮演者是不是非洲人/非裔,还存在疑虑。小品的结尾就如其开场的那样:在所谓的“非洲最优秀代言人”夏奇拉(Shakira)的音乐伴奏下,一群非洲人/非裔在舞台上载歌载舞。

夏奇拉(Shakira,图片中间),哥伦比亚女歌手,代表作有2010南非世界杯主题曲《Waka Waka》

 

多元化的非洲/非裔群体,多元化的声音

这个小品多次提到了“非洲”,就像一贯的错误那样,小品简单地将非洲大陆视为一个单一的整体。事实上,非洲大陆有55个国家,其面积是中国的三倍之大。这个小品错误地呈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全球黑人及非裔移民文化,更不要说丝毫没有提及北非国家。一言以蔽之,一个广袤、复杂、多元的非洲是不能用任何一种单一化的叙述所代表的。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这篇文章。我们不会假设这篇文章的观点能够囊括所有黑人以及非裔群体对这个小品的看法,读者也应对任何一篇声称能如此的文章保持警惕。


在黑人以及非裔群体中,有些人觉得这个小品无伤大雅,娱乐性强,或者就是对此漠不关心。对他们来说,小品中出现的一些元素是真实的。他们会说,斑马,狮子和猴子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了。有的人还会觉得音乐和舞蹈非常不错,情不自禁地跟着舞台上的鼓点踩着节奏一起摇摆。

 

有些人则认为,这个小品只呈现了问题的表层现象,更深层的原因还在经济。他们认为,任何对非洲黑人种族不敏感的描绘,都是源于中国与非洲之间悬殊的经济实力水平。按照这样的思路,类似的论据还有中非之间货币的不平衡尤其是金融投资层级的差异。只要非洲国家建立起一个清晰的、优先考虑自身区域和洲际利益的合作基础,并以此基础来同中方组织进行谈判和协商,届时,中国对非洲的种族歧视将会逐渐消失。以上列举的仅是黑人/非裔群体对这个小品众多不同看法中的几种。


是不是种族主义者?请听听非洲人/非裔的声音

在大多数讨论者口中,最主要的争议在于这个小品或者确切地说对于那位非洲妈妈的刻画,是否存在种族歧视或是对种族歧视不敏感。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品里基于非洲人/非裔群体的外貌特征所塑造的刻板印象完全是历史上种族主义的再现,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更早期非洲人/非裔遭遇“非人道”对待罪行的影子。例如,一位名叫Saartjie Baartman(又名Sara Baartman)的南非妇女被囚禁在欧洲马戏团里,被迫“展现”自己身体的天然曲线。

Sara Baartman:也被称为Saartjie Baartman,一名南非女奴隶 。1810年,Sara被一名英国医生从南非带到英国,并被迫在伦敦、曼彻斯特、爱尔兰等地被当做动物一般展览,长达四年。1814年,Sara被带到了法国,并卖给了法国的一个马戏团驯兽师。在法国,Sara的遭遇更加凄惨,不仅被迫在巴黎皇家宫殿展览,还被一批法国科学家以“科学研究”为由以把她当做种族主义研究对象。1815年,Sara疑似死于天花。Sara死后,遗体被解剖。将近200年后,在2002年,Sara的遗骸才被送回她的家乡南非开普敦,入土为安。(来源:维基百科英文版)


小品中的那张‘黑脸’让人想起了19世纪那种刻意取笑黑人为乐,配以夸张的特征模仿来取悦别人的黑人滑稽秀(minstrel)。这种表演兜售的是对非洲人及其后裔(不管是自由人还是奴隶)“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种族屈辱,其目的是在舞台上全方位地展示非洲人/非裔“二等族群、低人一等”的身份。 欧洲人企图用这种套路彰显他们天然的“种族优越”和“高人一等”。这种表演甚至到了近代的30年前依旧可以看到,比如1978年的美国黑白艺人滑稽秀(Black and white Minstrel show)。



Minstrel Show

黑人滑稽秀


19世纪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才艺秀表演。表演包含有喜剧小品、舞蹈、音乐演奏等。在表演中,经常是白人把脸涂黑或者带上黑色头套来假扮黑人。他们一般扮演“黑人奴隶”或者其他丑角,以夸张、滑稽的动作来取悦观众。表演中“黑人”的角色往往都是被塑造成好吃懒做、迷信和愚蠢的。直到1960s美国民权运动兴起,这种黑人滑稽秀才被禁止。

有样学样 - 中国是否简单地模仿了美国的种族主义?

在详述这段历史时,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种族主义显然不是中国的发明的。如果把中国的种族主义简单地理解成是从西方那里习得的话就太过于片面了,一些涉及种族主义(或者种族歧视不敏感)的例子都清楚地说明了中国并没有参与其中。

 

很多时候,美国公司都会被认为是把种族主义传入中国的罪魁祸首,例如原名为“Darkie”的著名牙膏品牌“黑人牙膏”(Darlie)。这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虽然该品牌的母公司美国高露洁试图将他们的品牌与有争议的“黑人的牙膏”(Black People’s toothpaste)区分开来,但它的商标沿用的是黑人滑稽秀的形象且该商标最初使用的是一个黑人头像,这无疑是美国向中国输入种族主义的证据。而这只是西方应该对中国种族主义态度负责的事例之一。

 


尽管如此,难道中国就不需要为其拿种族主义开玩笑而承担任何责任吗?


有人解释说中国和中国人对“黑脸”的历史背景知之甚少,对种族主义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因此,他们认为这次中国春晚中的小品并不是种族歧视,因为这背后并没有种族歧视的意图,所谓不知者不罪。

 

本文将会在后文聚焦小品背后蕴藏的信息以及意图,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种族主义并不取决于实施者的主观意图,而是取决于种族歧视行为对目标人或者目标群体的影响。而这则是我们在每个种族歧视的事件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此外,无知从来就无法使种族主义正当化,或者成为减轻上述行为影响的挡箭牌。总而言之,无知不能为重现种族主义刻板印象辩护。


像中国完全没有种族主义意识这样的说法是非常普遍的。然而,这样的说辞在有些情况下却无法自圆其说。尽管中国人被戏称为“黄脸”的历史并没有很长,但他们仍然对这样的称呼非常敏感,认为这是极其不妥和冒犯的。事实上,中国及其侨胞对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行为往往反应很激烈。


当中国遭遇类似的歧视时会如何反应呢?

虽然中国可能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来理解“黑脸”所包含的种族歧视成分,但是当他们自己的外貌特征或者肤色被别人模仿取笑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感到非常的愤怒和不安 。

 

这样的反应不正体现在几个月前,中国网民们因为吉吉·哈迪德(Gigi Hadid)那张眯起眼睛的照片看起来像是在刻意模仿中国人的眼睛,而群起围攻这位维密超模吗?网络上一度传闻吉吉·哈迪德是因为中国网友的强烈反对而被取消了2017年度的上海维密秀参演资格。

 

与此同时,亚马逊(amazon)和易贝(eBay)在上月末因出售带有“倾斜眼”造型的儿童服装而受到批评。据传,这张照片在华人群体间迅速走红,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照片“完全不可接受”。

(“倾斜眼”造型小孩服装)


仅仅在不久前,也就是一月初的时候,法国的一所幼儿园因为在学校所发的书中有一首题为《张,我的中国小伙伴》(“Zhang,my little Chinese”)的诗而受到抨击。这首诗中有 “张蹲下来吃米饭”的句子,还有“他的眼睛很小,非常小”,以及“他的头像个乒乓球一样摇摆”这般的描述。这则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播,中国网民意见纷纷:“我们对于有损民族尊严的事情零容忍”以及“如果他们继续向下一代教育和传播这种憎恨以及歧视,他们的孩子就不会健康成长”等诸如此类的态度。

 

(《张,我的中国小伙伴》截图)


或许现在,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总结说,这并不是对于种族主义不理解的问题,更多的是无法分辨什么行为是种族歧视,又或者当被歧视的对象不是自己的时候就根本不在乎(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主动地迎合)。


上面所列举的三个例子中没有一个是来自于官方机构,也并不像春晚那样被超过8亿人所看到。然而,这些例子仍然被认为是非常冒犯的而纷纷被要求撤回、删除和道歉。


应该向谁问责?

中央电视台(CCTV)是中央三大国家级媒体之一。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电视台,另外两个媒体分别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理, 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又受到国务院监督。

 

此外,国务院副部长还兼任中央电视台台长。从国情来看,国务院是中国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机关,也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鉴于春晚对中国人重要的文化意义,我们大可认为,所有这些政府部门都审查且批准了这五小时演出中的每个细节。


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这个晚会是由国务院监督的,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中国组织对这次活动的举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媒体公司四达时代集团给春晚选送了小品《同喜同乐》 。四达时代集团在非洲大陆是领先的电视提供商,在非洲30 个国家拥有1000 万用户。这也揭示了中国当局宣称没有意识到该节目涉及种族歧视的说法的另一个漏洞。确定无疑的是,四达时代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这片受种族影响最严重的大陆进行经济贸易过程中,肯定已经对非洲的种族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不出面对这个小品提出质疑?他们为什么会为他们明知道是种族歧视的小品而买单呢?



黑人/非裔的同谋

在中国,非裔学生的生活有时是艰难的,但是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那些愿意妥协的人应该考虑一下他们所代表的群体。事实上,这部小品中的大部分演员都为非洲人/非裔,舞蹈演员是非洲人/非裔,火车乘务员是肯尼亚人,一些主演也是非洲人/非裔。在所有参与该小品的非洲/非裔演员中,他们其实应该最清楚小品中涉及到的种族歧视问题。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参与到小品表演的人当中,有人向小品的制作人表达过他们的顾虑吗?他们联系了大使馆吗?又或者,最令人失望的猜想是,他们是否仅仅因为对于小品有着非常矛盾的情绪而最终无动于衷?在此类种族主义事件发生了之后,非洲及非裔群体也必须自我反思,审视自己是否成为了种族主义的同谋。该小品的非裔演员呈现出来的被动与小品的中国制造人一样,令人失望。


居心何在?

让我们暂且把种族主义和对种族歧视不敏感的刻画放在一边,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中方试图通过这个小品构建一套怎样的故事叙述,至少是通过这个小品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从官方的角度来看,首先这是对中非友谊的见证,从小品援引“一带一路”和蒙巴萨-内罗毕之间的新肯亚铁路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我们不难捕捉到掩盖在“中非一家亲”的光环下,关于中非关系实质的一些若隐若现的暗示——又或者说,那是一种中国希望呈现给其国人看到的中非关系。对于那些熟悉2017年的电影《战狼2》的人来说,类似这样的故事叙述方法似乎并不陌生。最终,中国成为了非洲人/非裔的救星,非洲人/非裔变得依赖中国甚至觉得是承蒙“圣”恩。

 

有意思的是, 西方经常批评中国媒体所宣传的“中非双赢”这样的叙事,其理由是非裔演员并不如中国演员从中获益得多,而《同喜同乐》这部小品则完全颠覆了这种叙事逻辑,同时也消除了此类的担忧。在该小品中,中国是无私的捐助者,支援着非洲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的建设。小品中丝毫没有提到中国从中获得的经济回报。说好听点,这个小品是对国际关系的一种片面呈现;说难听点,小品实质上是以牺牲非洲人/非裔的利益为代价,吹捧着给中国观众拜年。


敢问前路在何方?

如果说,我们希望黑人以及非洲人群体从这件事情里总结出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黑人以及非洲群体)要在我们构建的反种族歧视话语(counter-narrative)中下更多的功夫。不仅仅只是去消除偏见,更多的是去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很显然, 对于一些非洲人/非裔以外的外部群体而言,有关非洲人/非裔的准确刻画是非常匮乏且遥不可及的。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一些组织开始着手在做了,像是OPOPO,黑人在中国和the Conscious Africans Network。



      OPOPO (One People, One Purpose )是立足于北京的一个自媒体,主要关注黑人及非裔群体,旨在消除对于非洲及非裔群体的刻板印象,讲述非洲人真实的故事。

 

如果中央电视台能够道歉,那是最理想的,尽管那只是一种“马后炮”的姿态而小品已经造成了对非洲人民的伤害 。虽然比尔·考斯比(Bill Cosby)有他自身的一些污点(编者注:比尔·考斯比被指控在1965-2008年期间性骚扰多名女性),但是他在制作情景喜剧《考斯比一家》时,雇佣了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非裔美国精神病理学教授担任顾问,确保在每一集的剧情里面没有任何关于黑人的负面刻板印象。中央电视台也应该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来自对方的一个明确信号: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比尔·考斯比


《考斯比一家》剧照

纵使现状让我们很沮丧,但我们不能让自己沦为任人摆布的棋子,并以此来损害中非关系。我们正身处于地缘政治的新时代,必须保持警惕,同时捍卫我们深爱的非洲大陆。那些有势力的团体正在旁边虎视眈眈、煽风点火,以便从中非关系的恶化中获取利益。在春晚播出之后,一些西方媒体伺机用他们早已经准备好的那一套狭隘的话语来诠释此次事件。非洲需要把自己跟那些瞎搅合的团体隔绝开来,我们更应该着力于与中国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


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为我们设定的首要目标而努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非常清晰地知道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达成该目标。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希望中国媒体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阻止那些种族歧视的信息进一步传播?

 

Black Lives China呼吁中央电视台和其他中国媒体在其机构里给非洲/非裔传媒专家设置多个高级咨询职位。这些专家将负责将种族意识纳入到所有涉及非洲大陆的内容里。更进一步的设想是,中国需要将种族意识以及对种族歧视的敏感融入到中国媒体发布的所有内容里。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八季的《考斯特一家》里奏效,在中国也同样可以。


编辑:元嘉草草

微思客感谢Black Lives China授权。


本文原标题为<Racism –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 Blackface darkened the tone of China’s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微思客获Black Lives China授权,将文章翻译成中文。此翻译版版权由微思客所有,转载此翻译版请联系微思客团队。

点击关注Black Lives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