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 | 变的是分数,从快题130到120;不变的是坚持,对CAUP的坚持

2018-04-06 Tan学长 几凡设计教育



「几凡设计教育」

设计丨手绘丨游学丨考研丨留学丨出版


 ◆ ◆


 ~ 敬请期待 ~ 


18年考研正式结束,几凡er们通过这一年的努力,获得了闪闪发光的结果——众多高分同学汇聚几凡大家庭。其中包括了总分第一的Tao学姐第二的J学长第三的Lin学姐......除此之外还有各科第一的小伙伴:包括历史第一(127)的J学长技术第一的L学长......还有一众快题高分的设计大佬,他们都会给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经验帖~


今日主讲嘉宾

但行好事
亦问前程
坦诚学长


Tan学长

2018录取同济建筑学研究生

一战快题130,再战快题120(总分13名)

对于快题很有一手~

17几凡暑假快题、17几凡复试班


Tan学长回顾自己的三年考研经历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3月下旬的前几天,恍如梦一般。从得知初试成绩通过,小心翼翼地怀揣着自己来之不易的小幸运,到复试虽然惊险,但还是平稳落地,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于我而言,这一切来的太晚,也来的刚刚好。

我喜欢鸡汤好文,毕竟考了三年,需要来自内心的自我鼓励。但我不认为鸡汤适合建筑学考研学子,尤其是选择了同济。所以这篇帖子不谈鸡汤,只谈经历以及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前车之鉴以共勉。

18年的同济建筑考研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先是九月份传出分专硕学硕招生(最终并没有什么影响),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沉浸在报专硕还是学硕之间的纠结当中,其中原由主要是分数线问题。由于经历了三次考试,每年都有各种消息传出来,因此与其花时间纠结不如好好学习,毕竟你学的扎实了,考什么都是一样的。接着是12月底的考试,上午的大综合考完,全考场大概都只剩下吐槽了。到了下午大家惊人的发现,快题只有一张纸,没有功能场地,让描述关系的空间; 而与此同时,历史方向的同仁们也陷入深深的绝望,技术方向的同仁们则露出迷之微笑,so easy。后来是出复试分数线,英语破天荒降到60(这可能是近三年难得的契机),几家欢喜几家愁。复试也是扑朔迷离,很多高手折戟阵前,非常可惜。


我的三年考研经历


对于第一年而言,合适的研友跟室友很重要。首先,合适的室友会在生活上互不影响,还能互相关照,运气好的话,成就一段好的友谊也是缘分。合适的战友就更重要了,庆幸的是,二者我都遇到了。对于在哪里复习我建议是来上海复习,资料,信息齐全,大环境对心态的影响是很大的,图书馆的氛围让人没有理由不学习。我们当时复习的几个人,即是学习上的战友,又是生活中的伙伴,研友的最大好处是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当然,娱乐生活当然少不了,适当的放松下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是增加动力。对于大综合,我们把参考书分给每个人几本,划重点,做总结,花了一个半月总结了大综合里面几乎所有的重要考点,众人拾柴火焰高,效率自然上去了。当时一周两次快题,十一的时候心情好,来了个国庆三天乐,三天画七张快题,评图,看电影!一气呵成。快题的提升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我们一群人每周画图评图,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路,对付考试绰绰有余。由于第一年太过自信,结局以失败告终。庆幸的是,快题侥幸拿到了当年No.1,给我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不幸的是,英语55,远远没有达到当年标准——70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第二年毕业后匆忙来到上海,租房,租卡,又开始复习,一路高歌猛进,热血激昂,拼尽全部力气,最后却因为政治差一分惜败。可以好不夸张地说第二年我的生活被学习充满,几乎不休息,经常学到很晚,效果很明显,但整个人身心疲惫。由于对政治的侥幸心理,它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失败以后,我花了半年时间平复自己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的半年对设计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忘记了复习考研带来的烦恼。所以对于准备三战的朋友,调整心态很重要,不要急着开始复习,很心累,越到后面越没有战斗力,还不如好好平复一下心态,随后全身心投入进去。

第三年的复习我从九月底开始,给了自己100天时间,控制所有的复习节奏,由于工作过程中平复了心情,压力虽然大,我也学会了自己调节,劳逸结合,效率比第二年更高了。对我而言,今年能够圆梦同济,一切来的太晚,也来的刚刚好。我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一直相信考研的过程中,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这份感情,好好珍惜,走过考研,走过同济三年,能走的更远。



我的考研经历介绍到这里

下面我谈一些我个人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重点




01 关于快题的几点看法



关于快题的几点看法

我初试考了三年快题,都顺利通过并且分数也还算尽如人意。综合也是得益于小快题,三年都顺利通过。可以说对于两门专业课而言,快题决定最终能否过线,无论你考技术还是历史。所以劝大家趁现在时间还早,快题赶紧准备起来。


1.抄绘是重中之重


我第一年考研专业课复习的比较早,尤其是快题,三月份就开始准备。那时候还没学过快题,就跟着学过的同学一周画一次。我的第一张快题甚至被学长吐槽说像三个并排的播放器。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每天坚持抄绘。到去上海上暑假班前,我已经抄绘了整整三本一厘米厚的笔记本。其中包括汤凤龙博士关于路易斯康的那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当抄完那本书以后,量变引起质变,我真正理解了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关系,这对后来我学快题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此外,我还抄绘了很多实际案例,这些在archidaily或者谷德上面自选即可。这里讲的抄绘不是抄完就结束,而是要记住方案中服务被服务的大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应对,功能流线的组织,形态的操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分析图,这是看懂方案精髓的关键。所以建议大家先读懂方案,再默方案。抄绘的内容也是选择自己需要的抄绘,不用全部画,也不用面面俱到,要区分主次,抓重点。一个方案学其中能用到的就可以了。抄绘的目的是方便自己记住方案,而不只是过一遍手,感动自己。每天坚持积少成多,一定有所收获。


~抄绘案例~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大综合,大家都知道要去看同济的课本,课件,试卷真题。但是我想说,快题更需要如此。在我第一年考试之前的几年,同济的快题周可是炙手可热的,那时候的学生们都想尽办法去听本科生的快题周课,后来的几年已经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消息,也是可惜。而当年的初试考题,就是小菜场上的家的改编。16年小快题同样如此,也使用了当年某个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由此可见,关注同济本身相当重要。你要知道,那些给本科上课的老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参与初试大小快题阅卷的老师,懂得了他们想要什么,喜好什么,是为自己增加考试通过的筹码。我个人的习惯是拿到任何一个题目,会在很短时间出一个一定能过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想些有突破的点,如果想的出来,就用,想不出来,就尽快完善保底的方案。做到这点跟画的快题的量也息息相关,一战前我差不多画了40+快题,这个视个人情况而定。



3.多做总结


我个人喜欢总结,不管是自己的快题还是别人的快题,都有需要总结的地方。所以有人问我快题有什么套路,我只能说,那些牛人的套路,我都了解一点,我做的是取他们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自己的快题能力才能快速提升。做这件事的前提是自己对快题要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才能领悟到别人快题的精髓。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尽量记住本校的考题,我是可以把同济历年初试复试的快题题目背下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你把所有的快题题目记住的话,你的潜在思维就会自动对比总结快题里面的考点。

我当时就发现,从2013年到2017年,同济的初试快题考点就没变过(18除外,我后面会说到)。所以我已经知道大概考什么,准备起来也就很有底气了。快题不只是用能力去硬扛,知道考什么是可以把控全局的,无论他出什么样的题目都可以游刃有余(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去过能做到这点相信你也可以有这样的自信)。当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仍然需要抄绘,这时候的抄绘就是选择性抄绘了,根据历年题目里面的考点,去有目的性的反过来去找对应的案例,事半功倍。抄绘最大的好处是能短时间内提升个人的建筑素养,毕竟是同济,老师们更希望招进去的学生有基本的建筑学素养,这点在18初试得到很好的验证。

最后我谈下对18年快题的看法。作为一个经历过18年初试快题的人,我考场拿到题目的第一感觉是,很同济!第二感觉是,肯定能画完(我画图速度还可以的),第三感觉是迅速在往年题目里面找能用的方案,我用的是早期的一个复试题,七口之家,我改造了那个题目,加入一部分自己的思考,后面用了五分钟出了平面。这个过程几乎在一分钟内就完成,所以快题的第一直觉很重要。18年考的主要是设计和积累

纵观高分快题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案有大师的影子,分析图很到位,有想法并且积极向上,手上功夫到位。因此给大家一点小建议,表现很重要!表现很重要!表现很重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考场想方案虽然花了5分钟,但是我画了8张透视图和两个平面剖轴测,还有大量分析图。这时候就是展现自己建筑学素养的时候了,以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用上来,否则就白费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图的质量,从而让老师有理由给你一个满意的分数,互相方便的结果才能是皆大欢喜。今年的高分方案里面不乏对既有作品的改编,这就是平时多积累方案,抄绘的好处。


02 关于英语


首先声明下,我英语基础还可以(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鸡汤太多会中毒的),但是大学五年荒废了。因此英语极佳的可以略过,英语基础还可以的,希望能给你些实用的方法,英语基础略差的,相信我的方法同样受用,这方法也得益于一位老学长,他曾经历了50+到80的飞跃。再讲下我的心态转变,三年前,当看到英语一栏55的时候,我是绝望的。虽然知道自己一定不能过,但还是鼓起勇气上了复试班,结果果然与预料的一样,我提前领盒饭了。因为英语以前都是50或者60,压力并不大。第一年我自信满满,对英语也是得过且过,心想着60分万岁,结果当年分数直接飙升到70。有了第一年的教训,第二年我花了所有复习时间的一大半来复习英语,跟的是新东方全套视频最终拿到78分。当然,我也读了很多提高英语的帖子,最终找到符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建议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帖。


我的经验


英语提高首先是背单词,单词决定你的硬实力。我七月份开始看朱伟的恋恋有词视频,看完一遍后又背完了扇贝的单词,总过程花了两个月。恋练有词里面有例句,都是真题里面的,跟背单词结合起来非常直观。背完单词后我再做阅读觉得完全是新世界,基本能通读全文了。单词是要背到考前的,每天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我的经验是越到后面时间逐渐缩减,但不低于一小时。单词背诵后期推荐张剑的小黄书单词顺序版,全是真题单词,背起来比较枯燥,但是特别有效,到后期我可以三天过完一本书。背单词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八月到九月,看田静的语法,唐静的翻译,这两个是打语法基础。由于第一年的惨痛教训,我第二年踏踏实实,不敢有半点怠慢。

九月初开始做真题,这时候文章已经基本能读懂了,我开始边做阅读真题边看唐迟的视频,一天做题,用三四天看视频解析。这个过程不要着急,慢慢整理,后面效果会立竿见影。而且唐叔还是很有魅力的,相信大家看了都会很有启发。我第一遍阅读做完花了一个半月,做了07-14年的阅读。第二遍花了一个月左右,第三遍20天左右,接着还有第四遍,就比较随意了。这样安排下来,到考前时间刚刚合适,所以不用因为特别着急而赶进度。



做阅读的时候,每天抽时间做完形跟新题型,一天一个小时做一篇加解析就足够了。以我的经验来看,英语要想比较稳妥,任何一个科目都不能落下,不要觉得完形翻译不重要,那对于过国家线的考生而言的,当英语要求60-70的时候,完形别人花10分钟做出8分,你最后一分钟全部填一个答案得3分,别人翻译信达雅拿7分,你来不及翻译得零分,就不是一般的差距了。时间充足的话,建议买些课外读物看看,对提高阅读速度,语感很有帮助,我买的是何凯文的课外阅读那本厚书。睡前,吃完晚饭都可以翻翻。总共好像是60篇文章,你一天一篇,积少成多,语感多少会有进步,而且考研英语紧跟时事,作为连续考三年的老学长亲身体会,我去年考试阅读就做到了和以前读过的差不多的文章,中心大意清楚了,题目不容易做错。当然也可以下个BBC没事翻着看,也很有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作文,作文跟的道长王江涛,考研作文业内一股清流。事实证明他的方法——背+默写,相当有效。作文我是9月开始背的,一直背到考前,英语一英语二的小作文都背,大作文只背英语一就可以了。背多了自然就张口就来,上了考场也有底气。作文背诵我是每天一两小时,不曾间断。到后期可以不带书,走路的时候就可以默背了。当年的小作文我直接用了往年的两篇文章拼起来,巧合的是考完对答案跟新东方给的范文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作文背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大作文这两年都是自己写的,因为背的够多,句子自然就能很随意写出来。这是时间磨出来的,过程很痛苦,但一想到英语可以上70还是很有盼头。

真题我是留了最近三套作为测试,即使是头一年自己考过也可以留着,因为真记不住。这三套题我是每做完一遍前面8年的用一套做整体测试,除了作文,其他都卡时间做一遍。我第二年按照之前的学习计划,第一遍模拟做15年试卷已经可以拿到70分(当年标准60),做16年真题也拿到了75+,所以考前我是自信满满。不要想着超常发挥,不太靠谱。踏踏实实,心里有底气,就无所畏惧了。而且16年考英语的时候外面有人手机闹铃响了n次,我就坐在教室第一排第一个,心情可想而知。因为准备的足够充分,也依然拿到78分。虽然不高,但对自己而言,是一次自我半年努力加方法的肯定。第三年我继续按照第二年的方法,只是强度小了许多,18年新题型略难,我错了3个,依然拿到了70+的分数。从内心来讲,对于同济建筑学考研,英语70分比较心安,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事实。对于今年英语降分,建议大家不要因此掉以轻心,毕竟每年情况不一样,英语尽量高分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关于记笔记:我建议能用手机别手写,毕竟效率是最重要的,英语的提升在于重复,平时吃饭,休息刷下手机里面的笔记,比带本书在手上方便多了。



03 关于综合


对于综合我的感触很深,三年经历了96-116-94。尤其是18年,太多人因为综合与同济失之交臂,可见综合再也不是那个你把一些课件看好就可以过的学科了。一战的往往很重视综合,但是二三战的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为有前车之鉴,身边二三战的从未挂过综合的都意外挂了,怎么能掉以轻心。幸运的是每年我都很重视综合。当然,因为对快题和小快题做过很多研究,心里多少有些底气。虽然说综合的关键是小快题,但并不代表其他的不重要。多看点书本,只好不坏。由于今年综合出的比较偏,我自己考前状态不太好,有幸通过主要得益于小快题。小快题也是有特定的考点的,每年基本上都比较类似,尤其这几年,越来越有接近大快题的趋势,掌握了方法,你站的高度就不一样,大道至简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综合的其他科目,建议大家多看书本,适当看辅导资料,还有就是多关注最新信息,这对于考试而言多少有帮助。就拿18年来说,是综合12年改革以来再次改革第一年,题目生僻,明显在反押题。我身边很多高手,就因为前面答得不好,小快题分数一般,导致综合差几分而未能通过。所以建议大家认真看书本和专业相关的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做好二战准备或者一直考运爆棚请无视这一条)。


04 关于生活


只谈干货——学习生活。按理说学习跟生活是两不误的,但我认为考研注定是专注的半年,我前面说的复习时间已经可以沾满你的生活。我的建议是9月之前赶紧浪完,9月以后,踏踏实实学习吧。考上的话,你有三年时间去体会这里的生活不是么。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尽量按时间节点完成,期间无论你做什么安排,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就好,但请控制住自己的时间节点。有空的话,多逛逛同济校园,会有意外的惊喜哈。当你发现考试的地形图就是你无意间看到的那块地的时候,你就深有体会(我就是两年都偶遇这样的事情)。

对于复习节奏,有些人生活很规律,看似不拼,但效率高,依然可以考好。有的人就适合压力大些,这样更有动力。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最合理化,对自己负责,没有什么不对的。

依然记得在最艰难的时候听过无数次的《曾经的你》和可以一个人静静思考的综合楼。作为过来人,希望分享些我失败和顺利的经验,仅供参考。献给每个平凡的同济建筑考研人,尤其是二三战甚至更多年的朋友。愿你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结果,顺利上岸。


分享一句道长名言——

Keep true to the dream of your youth.


2018考研告一段落,我曾无数次想过考上以后的场景,而真正实现时却是特别平静,它属于我,只是来的略晚,它也属于你,请一定早些把握机会。


另附上我的复习时间表:


复习时间表


8:00-10:00  单词+作文

(给大家推荐几个好地方: 图书馆大坡道,图书馆后面的小水池,情人坡后面水池)


10:00-11:00  政治

(建议大家跟徐涛,比较应试)


11:00-11:30  午饭

(选择11点是为了避开本科生下课食堂太拥挤)


11:30-12:30  午休

(可以刷刷手机,关注最新消息。中午休息下很有必要的,直接决定了下午的复习质量)


12:30-1:30  政治


清醒半小时


2:00-5:00  英语阅读,后期2:00-3:00写作文


5:00-5:30  晚饭

(还是避开本科生下课)


5:30-6:30  看着杂志+抄绘,就当是休息


7:00-10:00  综合


10:00-11:00  政治


睡前背背单词,看看bbc和英文期刊杂志。







PS: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按照自己平时的学习节奏来,如果没有的话,建议划整块时间复习,两个小时为一个节点,效果会比较好。

快题时间自行安排,建议晚上画,一周两次左右。画完当天评,然后回去可以早点休息。快题画一次会比较累,也要注意休息,保持体力。


最最最后,奉上我的复试考场原图




2018初试榜单

( ↓ ↓ ↓ )


2018复试榜单
( ↓ ↓ ↓ )



相关阅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0675hf60&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设计丨手绘丨游学丨考研丨留学丨出版


官方网站:http://www.shjifan.com

电话:400-022-1066;18117140286

客服QQ:2850910896;2850910871

总部地址:同济大学校本部国际设计中心西楼102室(北校区)


总部建筑交流群:642890126

总部规划交流群:657373370

总部景观交流群:143228544

总部手绘交流群:6094835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