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共享-06|建筑必读100本——《交往与空间》(内附电子书~)

2018-04-09 小加 几凡设计教育

       



大家好,我是小加    

一段时间没有和大家分享建筑好书啦

那么今天,

就来介绍一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必读的经典作品

《交往与空间》    


特别喜欢这本书带来的阅读感,会给你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所学的专业和生活,对空间尺度的理解很有帮助,    条理清晰而且并不死板,提供了很开放的一种思路。不是那种恍然大悟的感慨,而是那种"嗯,就是这样"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具有参考和思考的意义    ,希望这些观点和思考,也能传递给你。

   

   
                  

                                                  

          

   

[目录]

第一章 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第二章 规划的先决条件

第三章 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    
       

第四章 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


   
                                 

"……睿智、完美并极富启发性……"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本书在我的工作中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并且我认为,对所有专修或者是涉猎建筑学和社区建设的学生来说,无论其年纪和背景如何,阅历长短,它都是一部经典的著作。"                

               

  ——拉尔夫·厄斯金(Ralph Erskine),《交往与空间》序言                

                                

 总之,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本书

如果还没来得及看

快一起看起来吧

   
                                                                                                                                                                                                                                                          1                                                                                                                         第一章 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杨·盖尔(Jan Gehl)对人的行为进行类型学的分析,并将其概括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    活动与社会性活动三种类型    。        公共空间的提升可以让人们更享受必要活动,大大激发自                    发活                动,而自发活动的提升又会引发更多的社会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中,被动式接触(共处一        个空间、眼神交流、听到彼此的声音)作为最弱的一种,是发展出更亲密关系的            必经之路。            想的公共空间使人聚集,即是制造大量被动式接触的必要场所                。同样的一条街道当车行量不可避免增大时,人们就避免在街头消遣,邻里之间交流变少,人们便                更倾向于在家休息。

   
                                                    2                                                 第二章 规划的先决条件                        
                                                       

小编小时候对理想城市的期待是:童年是在有院子的地方长大,结婚的时候从教堂出来不    是钻进汽车而是步行穿过街道后面打起手鼓唱起歌,公司到家的交通工具不要只能是汽    车,我偶尔会迟到是因为我在路上能遇见一些朋友或者邻居并聊会天,老了,坐在街边看        看路人也是有内容的,老了,依然有个院子养狗种花之类。这可能就是书里说的有层次的生活空间吧。

 

杨盖尔在书中说就是有层次的空间是受欢迎的,    创造公共空间避免消极空间的原因:其    一,购    物、园艺包括我想出门看书多数只是借口。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是要出门寻找社交    "激    情"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当提供优质且充足的公共空间来满足这一隐性需        。所以好的优质空间要让人有事(用餐、看书之类)可做,愿意停留。其二,街道的繁        华会降低恶性事件的产生几率,凋敝的社区将会引起恶性循环。


在斯堪的纳维亚,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非常精辟:    "人往人处走。"    马路画家在地面上作画的过    程中,总是吸引了众多的围观者,一旦画家离开这一地区,人们便会毫不迟疑地从画上踏过。音乐也是如此,从唱片商店门前的影响中飘出的音乐毫不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手    舞足蹈的        音乐家开始演奏或表演或演唱则会立即引起浓厚的兴趣。所以一个好的空间会引        起活动的开                    始,而活动又会吸引出更多的活动        。反之在现代大都市环境一恶化就会产生恶性循环,最后        令人避而远之。

 

   
                                                    3                                                 第三章 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                                                        

书中提出规划的几种形式:集中或分散、综合或分解、     吸引或排斥、             开放或封闭                

城市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     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家那个小阳台, 真的很亲切啊,和沿路的人的距离不论从心理上还是物理上都比现在的这个方盒    子家好。当时的家还有好多灰空间 现在的家就真的只是一个盒子罢了

 

   
                                                    4                                                 第四章 步行空间. 逗留场所.细部规划                                    

   

读这一章可以认识到了我对欧洲那些中世纪小城无限向往的一个原因,那亲切宜人的尺度感把人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需求充分激发了,美和艺术往往不尽存在于事物形态本身    物质空间或物质条件对行为的影响总是比一个人所能想象的大得多。    

 

"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        

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        

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        

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    建筑效果。    "                            

——这就是对此书最好的诠释。


大而无当且缺乏设计的公共空间就是垃圾。而通过建筑物和功能设施的布局即可创造紧凑合            的公共空间以及尽可能短捷的公共交通,由此人和活动才聚集起来。当代建筑师总倾向于    在不确定尺寸时把尺度放大,结果总是搞出很多大而无当的空间。威尼斯的街道大多只有3米        宽,在吞吐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相对狭小的道路允许通过者轻松掌握周边的情况,同事欣赏两边商铺,视为舒服。


立面长访客少的大型建筑可有效疏散人群,而立面窄访客多的街头则能聚集人    群。所以银    行、大型办公或是加油站这种[冷漠巨兽]一旦落地,城市的公共性就产生了缺口。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院这种大家伙的入口要藏在楼上而不是直愣愣地摆在街边。


对于大空间人是不愿意向其中心移动的,而溜边走(有人特地在这里搞出半廊子的形式)让人更有依靠建筑物的安全感、遮风避雨以及欣赏大空间的角度。    此现象同样可应用于驻足。无论是广场,还是森林/海滩/树丛,人出于本能都喜欢靠着边缘观察内部。而在设计中    边缘活了整个空间就活了。同样由于人类这种原始本能,令人驻足的地方可以有避免人出于众目睽睽之下的庇护(建筑凹部/后退入口/门廊等),或是户外的支持物(可依托的柱子/户外家具等)。否则人的本能会阻止人进入空旷的空间休憩。所以最好的停留处是不规则的建筑外立面加上各式各样的支持物。书这里说的神佑,好的空间背后应该是有心理生理学支撑的。人对空间质量的判断必须是直觉,而直觉即本能。


建筑与规划的第一考量本就应是人反观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如此多的建筑都是如此            漠,人们对这基本的要素总是健忘的    。威尼斯整个城市都是可以让你坐一坐的     他们总        是喜欢    迟到,因为谁也说不清在慢速步行交通的城市,会遇上谁跟你寒暄两句。     


简而言之一句话:是否有生机勃勃的人的活动是空间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人的活动与"其他人的活动"密    切相关。为了做到这一点,远近、高低、疏密都需要一一仔细考量。自学建筑起,我也听了他人唠叨了四五年的"塑造公共空间"。这个观念怕早就变成建筑界的政治正确了。说老实话我不大喜欢楼下那个以本书标准完全达标的小广场。老太太们斗起舞来,幸福是她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好啦,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啦~

大家看的还过瘾嘛?

   

电子版书籍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   交往与空间   "

   
                                                                                                                                    
                                                                              

相关阅读1【好书共享-01】《建筑师成长记录》丨内附精彩书评~

相关阅读2【好书共享-02】建筑必读100本——《给青年建筑师的信》(附电子版!)

相关阅读3【好书共享-03】建筑必读100本——《城市意象》(附电子版!)

相关阅读4【好书共享-04】建筑必读100本——《建筑家安藤忠雄》(附电子书and安藤作品集)

相关阅读5 【好书共享-05】建筑必读100本——《走向新建筑》(内附电子书)
                                                                                                                                    
                                                                              

编辑    丨小加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凡加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

van@shjifan.com

/

凡加方案手绘交流群: 609483515

电话    :400-022-1066;18117140286

地址:同济大学校本部国际设计中心西楼102室(北校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