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同采样频率和采样长度对FFT分析的影响比较

2016-09-13 声振之家


选取采样频率的关键是估计信号的最高频率fh。如果在采样之前采用模拟抗混叠滤波,可根据信号的期望衰减选择最高频率。


此外也可根据时域波形变化最快的部分,估计信号最高频率。若用了传感器,也可根据传感器的响应粗略的估计分析信号的最高频率。


粗略估计信号fh之后,按照采样定理要求对信号进行采样,并用DFT计算频谱。然后将采样频率提高一倍,在此计算信号频谱,若两次频谱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采样频率已选择足够高。


采样长度N的选择频域的最小分辩率Δfmin决定。DFT的变换对应的模拟频率分辩率为:


所以采样长度N的选择为:


已知模拟信号有三个幅值为1的正弦信号组成,频率分别为f1=1kHz,f2=2.5kHz,f3=3kHz,采样频率fs=10kHz  采用N=10,20时信号的频谱。


图1


图2


图3 N=40


图4 N=100

分析:

(1) 最小频率间隔Δfmin=0.5kHz,fs=10Kz, 为能区分2.5kHz、3kHz的信号频率,N≥20;由图(1)可以看出,当N=10时,只有两个峰值,由于频率分辩率大于0.5kHz,f2f3产生了混迭。


(2) 图(2)中,N=10而改变了FFT变换时的点数Nfft=1024,变换时采用了补零的方法,通过计算得到频谱图明显光滑,虽然增加了点数而此时改变的是计算分辨率,并不能提高频率分辨率,对于N=10,Nfft=1024时不能区分f2f3N=20时刚好能够满足频率分辨的条件,在2.5kHz和3kHz位置出现了两个峰值。第一峰值的左侧,第一和第二峰值之间的虚假谱峰,主要由于旁瓣泄露引起。


比较N=20和N=100,随着N的增加,主瓣宽度减小频率分辨率提高。由图可以看出主峰位置也较为准确。


(3) 图(3)中N=40虽然采样点增加,但加窗后不能区分信号2和3的,由峰值1处可以看出加窗后主瓣较宽但旁瓣泄露较小。这主要由hanning窗的特性决定的,主瓣较宽而旁瓣泄露较小。


(4) 图(4)中N=100,增加了采样长度,频率分辨率提高。


附程序:

clear

clf

f1=1000; 

% f1=1kHz

f2=2500;

% f2=2.5kHz

f3=3000;

% f3=3kHz

fs=10000;

% 采样频率f0=10kHZ

T=1/fs;

% 采样周期

t=(0:100).*T;

y=sin(2*pi*f1*t)+sin(2*pi*f2*t)+sin(2*pi*f3*t);

plot(t,y);

N=20;

% 采样点数

Nfft=20;

% FFT 点数  不足后面补零

W0=fft(y(1:N),Nfft);

Aw=2*abs(W0)/N;

df=fs/Nfft;

% [0,fs) 频点间隔


%改变采样点数和fft变换点数比较分析

N1=40;

% 采样点数

Nfft1=128;

% FFT点数不足后面补零

W1=fft(y(1:N1),Nfft1);

Aw1=2*abs(W1)/N1;

df1=fs/Nfft1;

% [0,fs) 频点间隔


figure(2);

plot((0:Nfft-1)*df,Aw,'-r');

hold on

plot((0:Nfft1-1)*df1,Aw1);

本文由声振论坛会员xuefei01于2007年分享于声振论坛。

关联阅读:
A传感器使用频率范围与采样频率的选用原则
B分析频率/采样点数/谱线数的设置要点
C采样定理详解:3个主要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任意2个
D关于FFT的使用问题(理解频率分辨率、补零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