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金委: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资助两类基础研究

2016-12-16 声振之家


12月13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中国科学报》的报道,未来科学基金将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等两类基础研究进行重点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在会上表示,科学基金作为新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五类之一,是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科学基金将以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学基础为核心,以新的视角分类推进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体现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面向全球性挑战的基础研究和具有地区或行业特点的基础研究,通过促进基础研究达到“三个并行”来服务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杨卫强调,2017年,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工作将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前瞻布局,加强指南引导作用,通过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集中优势力量挑战前沿科学问题。


同时,科学基金将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具体措施包括适度提高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强度,统筹各类青年人才项目资助政策,稳定支持冷门学科、濒危学科等特殊学科人才等。在促进交叉融合研究方面,科学基金将加强与中科院等部门、国家电网等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加强与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科技委等部门的战略合作,共同支持国家安全需求基础科学研究;科学中心项目将继续实施。此外,推进“放管服落”改革也是未来科学基金管理的重点工作。


据悉,基金委成立30年来,科学基金资源总量显著增长、资助格局不断优化、资助机制持续创新、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基金文化健康发展、产出数量与质量同步攀升,成绩显著,有效支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以上报道来自《中国科学报》 (2016-12-14 第1版 要闻),作者:甘晓。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来自小木虫的基金感言,作者:jater,发布于2013年08月17日。

其实你手里只有50%的几率

今年的基金评审其实已经尘埃落定了,很多单位自己大都知道中标的项目了,所以这段时间正是“几家欢喜家愁”的时候。本人今年有幸又获面上资助,虽然10年间自己已是第3次拿到NSFC了,远不像03年初拿基金那种兴奋了,但付出后的收获总是开心的。


所以,想简单说说自己的经验之谈,也许供大家参考。


1. 过程——“英雄不问出处”、“出道也不分先后”


呵呵,说来惭愧,本人是在研究生期间大约在98年前后,才知道什么是NSFC的。2001年,自己博士期间申报了第一个基金,当然,潦草与无知在所难免。但是,03年第二次申报就斩获青年基金,归结起来是:02年夏天在全国年会上我把我的博士论文核心内容作了报告,所以,一下子被同领域专家认识了,所以,年轻人要敢于“露脸”——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而且,要抓住机会,认真准备,只谈研究和技术,虚心谨慎、不夸夸其谈。


然后07年申请,项目未中,因为前期结果没有好的支持,1年努力之后,实验有了结果,08年就顺利拿到。这一年的经验就是,其实基金很多都是你已经做好60%以上的工作,甚至更多,只要专家看到你的前期结果,就知道你的项目可以的。


11年面上申请未中、12年重点申请未中。这两年的项目其实还是有很多经验之谈的。


第一,大方向不要轻易改变。因为专家都不太接受随便改方向的申请者——”你再牛,精力总是有限的,你忙得过来那么多方向么?“所以,不要自讨苦吃,坚持自己的阵地很重要;


第二,团队很重要。从一个人变成一个团队是每一个优秀研究人员的成长必经,当然,也可以选择融入某一团队。11年,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3年,首次申报NSFC就拿到了青年基金,我们师徒兴奋倍至。同年,团队另一个面上项目(我是第二申请人)顺利斩获,大家都很得意——这时候就知道为什么要团队了。


第三,更上一层楼还是很难的。我们团队还有其他国家计划,但是对于NSFC重点项目,还是要靠各方面积累的。


2013年,重新回到面上项目来,终于水到渠成。这个项目其实我已经有2名研究生完成了前期工作,从原理、方法到结果,都已经非常明确了,这个时候的拿到这个项目就像瓜熟蒂落一样。当然,还是很开心,因为NSFC还是比较公允的,否则,谁摘果子就不一定了。同时,今年团队另一个青年基金也收获了。


2. 经验——做好自己的50%工作


10年间,自己3个、团队3个,各种辛苦付出的背后,经验总还是有一点的,最主要的我认为就是”做好属于自己的50%“!另外50%掌握在专家手里,这个我们无法强求,但你要相信,是用自己手里的50%去博取专家那50%。你自己的工作最多50分,你把50分做好了,其他的就不用去多操心了。


其实细节很重要,比如格式、引文、标点、错别字,等等。专家很多时候不太完全理解你的研究,但专家会通过细节了解你,看看格式就会知道你是不是做事情的人。所以,不要说你认不认识谁,这影响没那么大,关键还是自己的东西。我的经验,其实根本不用把精力花在探路子、找关系上,有那精力,多改改标书。心态很重要,小木虫里很多的虫子都说了这一点。好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你还怕什么呢?专家都会怕你的!再说,绝大多数评审专家还是有良知的。


3. 建议——评审人心态


慢慢成长,这几年自己也审标书,所以也深刻体会专家的心思。其实总结下来就那么几点。


第一,专家往往会在比较短的第一时间里就会给你一个初步结论。因为,标书的信息只要在第一时间5-10分钟浏览之后就有大致结果了。当然,如果你的确写的很好,经过仔细看也有机会翻盘的。那么,评审者凭什么产生”第一印象“?


第二,评审3要素:“谁”——“想干什么”——“有基础么”。


人很重要,第一时间都是看看申请人的个人简介、学习工作背景、研究背景,说到底就是看你“是不是做事情的人”。如果你不是“大牛或小牛”,那建议你简历要写好,有关键点和亮点要突出:学历学位、学位论文、导师、访学、研究方向、主要成果,其实也就这些。


然后就是看你申请“想干什么”,你的研究是不是一个“好点子”,那个idea很重要,要“值得做、比较有新意”。再牛的人,如果点子不好,一样不受待见。


最后就是看研究基础,看你是不是有基础做这件事,如果觉得你的团队基础、工作前期基础不太理想,那也很容易成为“拒人的口实”的。所以,团队和研究基础的描述、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可行性、预期结果都要有针对性。


如果这3点都没有理由拒绝,那专家还要拒绝,实在就像打自己一嘴巴一样——除非有更重要的理由才行(呵呵,这个你懂的)。


第三,别整太大动静。有些标书,找些大牛或领导撑门面,其实不见得好,反倒容易起到负面作用。谁都知道,NSFC课题都是一个针对性很强、局限性的研究,不用那么夸张,搞那么多大头来“宏观调控”,还不如写几个研究生实在。呵呵,无论标书质量好坏,没用的总是没用的。

本文综合自科学网、小木虫网,图片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

关联阅读:
A基金委通告2017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
B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难度到底有多大
C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遴选118个学科优先发展领域
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


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