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攻水声数字通信的退休教授自学英语出版全英文专著

2017-08-04 声振之家


来源:厦门日报

出版社方面曾要求许天增通过横向比较同类竞争对手的书籍、网站和其他资料来证明自己作品的领先性,对此,许天增给出的答复是:目前没有任何与水声数字通信相关的系统报告或专著面世。

许天增教授


收录了81岁的厦门大学海洋系教授许天增毕生研究成果的英文专著《Digital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s》(译为《水声数字通信》)今年由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科技图书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出版发行。在收到这家以审稿严格而著称的出版商的合作确认函后,许天增凭借自学的英语写就了全本著作。


坚持自己翻译专著


爱思唯尔在世界科学界颇具地位,有非常严格的出版物审定门槛,出版社曾要求许天增通过横向比较同类竞争对手的书籍、网站和其他资料来证明自己作品的领先性,对此,许天增给出的答复是:“目前没有任何与水声数字通信相关的系统报告或专著面世。”出版社邀请了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对书本的内容质量、学术水平和市场预期进行全面评审,且为了保证客观公正,没有向作者透露具体名单。


许天增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当时的第一外语是俄语。中苏交恶后,为了找资料给学生编更好的教材,也为了争取机会参加国际交流研讨,许天增自学了英语。后来在接到国际出版邀请时,许天增也坚持不把翻译的工作假手于人,他认为书中每一个词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其他人无法百分百精准还原。在2010年的中文版《水声数字通信》基础上,许天增一边翻译一边不断加入自己关于水声通信处理方式的最新观点与成果,又历经一年多的修改,才成就了新书的出版。


退而不休承担国家研究任务


许天增最初考入厦门大学物理系,在厦大后来组建海洋物理系时,还在读大三的他被物理系主任何恩典相中,后来成为海洋物理系第一批讲师。该系一度发展成为厦大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如今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在申请国外奖学金方面几乎百发百中。


20世纪70年代,许天增带领同事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水平探鱼仪”研制任务:将原本渔船上只能垂直探测鱼群的初级设备升级成能够360度旋转探测的设备。为了收集样机参数,许天增和同事乘船在海上一漂就是一个月,上岸后反而“晕地”。1978年,许天增团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通过鉴定的水平探鱼仪,相关技术交付生产后,纷至沓来的订单养活了当时负责生产的整个工厂。


1996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许天增坚持“退而不休”,继续承担国家“863计划”的研究任务,他的其中一项研究是视频图像的水下传输。“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就具备非常先进的海底视频图像传输技术,而该技术早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时,许天增研制出的视频图像水下传输实用型样机已经能够满足1000米水下机器人的使用需求。


希望孙辈们也爱上“海洋物理”


许天增的女儿许鹭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同样在厦大从事水声数据传输与探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她说,父亲和她经常会就学术问题产生分歧,但父亲并不会拿出专家的权威镇压她。不过,在决定许鹭芬人生的“大事”上,许天增就不那么“民主”了。许鹭芬说,在她高考的那一年,常年以实验室为家的父亲第一次主动关心起了她的学业,自作主张将本想学医的她送进了厦大海洋系。许鹭芬认为,在学术研究方面,父亲其实很想做到“献完青春献子孙”,在得知孙辈们都无缘海洋物理专业时,“他嘴上虽没说,但心里肯定有失落。”


许天增现在依然常往实验室跑,他还想抓紧时间为学生们编写一本“水声物理基础教材”。他认为新书出版是一件不足以登上新闻版面的“小事”,他不断叮嘱记者,“如果达不到报道标准,千万不要勉强。”许鹭芬说,父亲之所以愿意站出来,是希望借助媒体的影响力鼓励更多年轻人勇敢投身这个赚不了“快钱”的学科,为国家发展海洋战略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关联阅读:
大家来感受一下振动专家与众不同的振动人生

记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陈予恕院士

他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年轻人却对他一无所知
闻邦椿院士的八大创新及原因分析


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