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阳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雄风当阳 2022-10-25


2月4日,当阳市召开“盘点‘十三五’ 启航‘十四五’”新闻发布会,从不同领域展现当阳“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和重大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李兴兵 当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汤  凯  当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郭俊伟 当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尹万明 当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尚志平 当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  伟  当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主持人

苏  琼   当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和小编一起了解



盘点“十三五” 启航“十四五”


当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兴兵 


 “十三五”期间,当阳市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面对多重困难勇往直前、面对挑战毫不退缩、面对风险沉着应对,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2020年居“中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第35位,居“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第77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累计实施“百企百亿”工业技改工程项目524个,完成投资483.7亿元。2家企业获评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43%。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2家。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预计城镇化率达到60%;累计续建、新建市政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21.1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7264套、老旧小区改造57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覆盖153个村。沿江高铁确定设站当阳,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含高速公路)达到3401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5平方米。


生态建设成效斐然。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86%,预计森林覆盖率达到36.04%。获评“全省河湖长制示范县市”。关停复绿砂场77家,湖库全面禁投,国控、省控断面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劣V类水质水库全部清零。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


改革创新成果丰硕。累计完成国家、省改革试点示范任务30多项。党政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及街道、社区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获水利部高度评价。义务教育“县管校聘”“一校制”改革成效显著,文化、群团等改革扎实推进。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2.5万人如期脱贫销号。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突破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分别覆盖43.17万人、36.5万人。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61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决定性成果。被纳入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彰。“全面改薄”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平安当阳建设深化,“雪亮工程”全面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十四五”时期,当阳市将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五条基本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实现上榜全国百强县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大目标,推动工业发展引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城市品质提升区“三区同建”,实施工业强市、乡村振兴、三产兴城、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建设“产业美、城乡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的“五美”当阳,强化绿色建材、现代化工、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康养等六大重点产业支撑。


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努力建成工业强市、农业强市、文旅强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200亿元。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城市水平。创新主体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家以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当阳各项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繁荣。到2025年,将当阳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公铁水联运重要节点城市、“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宜昌东部生产性物流基地。


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文化活动显著增多,居民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注册志愿者占居民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前列。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文化强市、体育强市,打造关公文化有影响力城市。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实现“双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各项社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全面推广“三治融合”做法,推行“党员、群众工作责任区”经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公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处于全省前列,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95%以上,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打造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建成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


问题一:“十四五”期间,当阳将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业强市发展的目标振奋人心、值得期待,当阳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

答:工业经济是当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十三五”时期,当阳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厚植发展新动能,成功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工业强市引领了当阳经济持续上行。


“十四五”期间,当阳将锚定上榜全国百强县市的奋斗目标,牢树拼抢意识,保持竞进姿态,坚守安全环保底线,严防金融风险,以创新为动力,统筹做好存量、增量“加减法”,深耕六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链垂直整合度和产业融合互补性,壮大块状经济、网状经济,保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制定更有力度、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优先推动绿色建材产业朝1000亿级,装备制造和文旅康养产业上500亿级,绿色食品和现代化工入300亿级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向百亿级目标进军。


二是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加强规划管控,优化产业布局,抢抓开发区二次调区扩区机遇,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突出产业聚集,提高园区首位产业集中度,以双莲工业园建设发展纳入宜昌市级战略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双莲工业园,打造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实施坝陵、金桥、建陶、半月4个工业园提档升级。以园区产业定位和需要为基础,推进5G+智慧园区建设,完善配套,精准赋智。持续推动以“安全、环保、智能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领头企业建好研发中心(中材绿色建材研究院、凌云航空复材研究院、陶瓷研究中心、三峡新材玻璃研究中心等)。争创最佳金融信用县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全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三是改革招商引资模式。以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为核心任务,以产业链为取舍,坚持上门招商,精准招商,用主导产业“招商地图”指导招商实践。围绕三峡新材为龙头的玻璃精深加工产业链、凌云集团为龙头的航空复材产业链、中材节能和葛洲坝水泥为龙头的绿色建材装饰材料产业链等三大产业链和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专班招商、行业招商,实现招商引资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我们将更加突出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中部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全国绿色建材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擦亮“三峡瓷都”金字招牌。


四是全面强化服务保障。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持续深化“双千”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大力培育扶持市场主体,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重点扶持华强化工朝100亿级,葛洲坝、三峡新材、凌云集团3家企业朝50亿级,金庄、新阳、中材等若干家企业朝10亿级企业发展。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继续实行县级领导领衔、责任单位牵头、专班跟进服务落实工作机制,集中会办项目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每周调度、定期通报,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问题二: 当阳是农业大市,“十三五”期间在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请介绍一下,当阳市“十四五”期间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稳步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46万吨以上,位居宜昌市第一;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建设成效两次获省政府奖励。柑橘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50万吨,椪柑产业是全国四大主产区之一。蔬菜种植面积达33.5万亩,年产量90万吨,拥有8万亩大蒜、10万亩莴苣、2万亩鱼腥草生产基地。“二品一标”53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8家。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建改农村户厕4.3万座。乡村振兴“区带镇村”全面实施;玉双示范区建设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当阳片区、玉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已具雏形。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末的16512元增加到现在的23224元,农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打造成全国县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粮食生产稳中调优。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24.5万亩以上,产量46万吨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主推4-5个优质粮油品种,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谢花桥”“秋慕思田”“万莲”等粮油名优品牌。


二是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强化标准化果蔬基地建设,努力将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推进王店、半月、淯溪等镇柑橘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鱼腥草从选种、耕种、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打造鱼腥草之乡。支持玉阳、王店分别建设新品食药百合之乡、石榴之乡。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推进清平猪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争创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三是推进农业加工链条延伸壮大。统筹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创建。大力招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力争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将半月工业园打造成全省知名的特色食品加工园区。以澳利龙、龙之泉、蒙牛乳业、福美园、康乐滋、新世纪食品、民天米业等公司为重点,促进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升级;培育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是推进农旅产业融合互促。积极谋划建设庙前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促进凤凰山柑橘公园、三峡石榴园、林桥蓝莓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数字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大力开发农旅产品,拓展产业链价值链。编制完成当阳全域旅游规划,以关公文化为核心,围绕沮漳二河为支撑,形成荆楚历史漫游带、城市滨水休闲带,建设英雄文化体验区、生态康养区、荆楚历史漫游区、农旅休闲区,打造三国文化体验线、美丽乡村畅游线、百宝寨寻踪探秘线、月潭河生态康养线、楚风古韵怀旧线五条旅游线路。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民宿等产业发展。推进玉泉风景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支持玉泉打造全域旅游样板区。


五是推进美丽乡村加速提升。以“三美”建设为统领,完成半孙路、河淯路、草溶路、王双路、木半路、烟远路等15条201公里的当阳乡村振兴环线公路建设。推进玉泉国土综合整治、亚行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当阳农产品集散中心、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等。完成引漳入城水源工程;实施沮漳河流域系统治理(当阳段)等13个水利补短板项目。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


问题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工作,请问“十三五”期间,当阳市在服务企业,增强企业获得感上有哪些举措和成效?下一步当阳在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方面会推动哪些改革?

答:第一个问题:十三五以来,我们围绕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五最”工作目标,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有效化解三“点”,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一是刀刃向内疏堵点。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及纪委监委工作重点。细化分解省“黄金30条”,限时推进。率先完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首创政府采购合同履约验收线上管理平台。企业开办零费用、0.5天办结。非行政许可项目全面取消,行政审批项目从3978项减至1550项。


二是刮骨疗毒医痛点。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通知》《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数十余份文件,重新修订招商引资“黄金十条”,制定“金融十条”、“总部经济十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七条”,加大租赁、物流、设备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2019-2020年累计减税降费约4.69亿元。


三是攻坚拔寨解难点。为彻底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问题,我们实施“五个一”全面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即一个掌上当阳政务服务全媒体矩阵,一个微信视频通,一个市民服务热线电话,一个“双千”服务平台,一个投诉邮箱,实现300多项高频审批事项非接触式服务,办事指南线上“面对面”,群众诉求限时办结,在实现企业群众“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电话最多打一个”目标。


第二个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2021年开始,我们将咬定“宜昌第一、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标不动摇,秉承“别人能办到的,我们必须办到;别人没办到的,我们要率先办到”的理念做文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放、管、服”三个字全面发力,着力打造县级最优营商环境。


一是继续“放”出活力。围绕“一门一网一次一窗”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新市民中心、大数据中心,构建政务服务“一站式”格局;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目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审批时限再压缩、审批材料再精简,彻底破除部门壁垒。


二是继续“管”出水平。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12345热线、市场主体评部门等活动,广泛收集企业声音;加大“十必须十不准”督查力度,加强窗口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健全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和结果公开制度,以评促建,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三是继续“服”出实惠。坚决落实各项纾困便企利企惠企政策,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工作力度;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全面推行“科创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担保费率,落实融资贴息政策,扶持企业快速发展。


问题四:“十三五”期间当阳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是蓝天白云变多了,请简要介绍一下当阳“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环境空气质量历来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累计达328天;PM10、PM2.5浓度显著下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PM10、PM2.5三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宜昌市14个县市区第1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实现上下联动。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环委会分年度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考核方案,积极开展“大气环境整治年”,部署实施“大气污染管控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


二是坚持多管齐下,实现综合治污。“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减排放、抑扬尘、控尾气、降产能,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抓工业污染源管控。爆破拆除粘土砖瓦窑19家;推进18家化工企业分类实施“关改搬转”;完成了15家“散乱污”企业的专项整治;持续实施玻璃、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淘汰改造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110台。抓社会污染源管控。扎实开展治超治限、抛洒滴漏治理、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实施全域禁鞭管理;实施在用车辆环保监管,强制报废各类老旧机动车7000余台、淘汰黄标车1700余辆;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域。抓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实施夏、秋季节臭氧污染临时管控,强化冬防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督促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工作。


三是坚持科技利用,实现精准治污。强化污染源分析手段。通过综合运用PM2.5在线源解析、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观测、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分析全市大气污染成因,掌握全市主要污染物类型和变化规律。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2个空气自动站和2个子站,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全面、科学、实时反映我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督促各企业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40余套,形成科学化监管能力。强化精准执法。通过污染源分析及在线监测推动大气治理的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科学管控,通过非现场执法、精准执法,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行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度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推进“提气”、“增水”、“固土”三大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持续提升空气质量,让天更蓝。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项目建设,强化工业、城建、交通、餐饮等污染源管控。


二是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水更清。全面推动河湖长制走深做实见效,补齐水污染防治设施短板,深入实施沮漳河、玛瑙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三是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现“土更净”。以土壤安全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监管与利用处置为重点,强化农用地土壤详查、工业用地土壤调查成果运用。


问题五:请简要概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十四五”期间的工作展望?

答:过去五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当阳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位列改革成效明显的40个县市和试点城市之一;同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市被纳入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和湖北省“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县;医共体试点经验被省卫计委专题推介。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市凭借牢固的公共卫生基础优势,紧扣救治与阻隔两大关键环节,科学应对、果断处置,取得了患者零病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病例治愈率100%的决定性成果。


“十三五”成果丰硕,来之不易。“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促健康、转摸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完善卫生健康体系,积极推进健康当阳建设,为当阳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全力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当阳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项目和疾控中心整体迁建项目,两大项目将于2021年主体结构完工,2022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二是持续改善基层就诊条件。全力争取新建中医医院门诊楼,改扩建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建设妇女保健中心;完成市人民医院河溶分院、淯溪分院、双莲分院、半月分院等重大建设项目;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村卫生室达到“四室一房”和120㎡标准化要求。


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新建3个省级重点专科,提升县级医疗健康水平;筹建医共体临检中心,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完成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卫生健康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打造“智慧医疗”。


四是建设完善的医疗急救体系。完成当阳市120急救中心组建和镇(街道)120急救站规范化建设,打造“30分钟急救圈”。


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生育配套政策,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健全“一老一小” 照护服务体系。


六是深化健康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开展爱国卫生“五大行动”,补齐城镇建设管理薄弱环节,打造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升级版。


期待您点亮小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