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卡红色当阳 | 乡俗改良会的建立和发展

雄风当阳 2022-10-25


乡俗改良会,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组织,渊源于1921年冬成立的“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鼎盛于1924年至1926年9月。乡俗改良会起初是由一批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自发建立的。在大革命的初期,它起到了唤起民众,反帝反封建的作用,是革命萌芽时期的组织。到1926年当阳爆发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城关起义前夕,它已经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当阳小组的领导下,团结各界进步力量,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乡俗改良会中的许多成员,以后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长为党在当阳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领袖人物。1920年秋,在湖北省立二师范(地址襄阳)任教的革命教师肖楚女,在学生中建立了马列主义小组,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由于肖楚女的革命思想影响,该校的许多学生认识到乡村一切罪恶根源是封建主义。一切封建迷信、鬼神塑像、陈规陋习,都是为土豪劣绅服务的。于是,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等县的一些在襄阳读书的学生,商议建立一个乡俗改良会,在乡村宣传移风易俗。


当阳在襄阳省立二师范读书的学生王培林起草了《乡俗改良会宣言》和《章程》,然后送请肖楚女审阅定稿。《章程》提出:反对封建迷信,砸碎鬼神塑像,反对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反对缠脚、包办婚姻,提倡天足、男女平等;反对尊孔祀孔、读四书五经,提倡白话文等口号。


1921年寒假期间,五县学生回乡作了一些宣传工作,并串连了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钟祥五县在荆门龙泉中学、钟祥中强中学读书的学生,决定成立“荆当远南钟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


乡俗改良会的发起人(即负责人),有当阳的王培林、罗国玺、钟祥的王东平、荆门的庞紫蓉、南漳的王玉书、蔡楚藩、远安的方振声等。他们召集群众500多人,于五县边界方家口小秦沟(今属远安县),举行成立大会。会上由《乡俗改良会宣言》和《章程》的起草人王培林宣读了《乡份改良会宣言》。到会群众有200多人签名,成为会员。大会要求乡改会员带头破除迷信,砸毁庙字、祠堂的神像和宗祖牌位。会上分发了乡改传单,并要求乡改会员在乡村张帖标语,宣传乡俗改良,大造革命舆论。


会后,乡改会员回各县进行了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从此,乡俗改良运动,开始在五县乡村开展起来。


当阳的乡俗改良运动,首先从观音、瓦仓、淯溪三区开始,后逐渐扩大到全县范围。


按照居住地域划分,李时鲜、汪效禹等住庙前、石马槽、瓦仓一带;王培林、罗国玺、周景颐等住观音寺、淯溪河一带发展会员,成立乡改会组织。他们每到一地,就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还发表演说,号召民众起来同旧的传统观念、旧的习惯势力决裂。由于乡俗改良符合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愿望,所以每当他们讲到精彩处,群众则欢呼雀跃,报义热烈的掌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发动工作,瓦仓、淯溪、观音等区先后成立了乡俗改良会。各乡俗改良会都就地组织农民,开始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革命活动。


禁烟拒毒。乡俗会提出了反对吸鸦片烟的口号。瓦仓区乡改会收缴了土豪汪云深的鸦片枪,捣毁了他的烟窝。


抵制英、日货物。乡改会提出了“不吸‘哈德门’香烟”“不打弯把子伞”(即当时所谓洋伞) 的口号。


反对挥霍浪费,严禁吃酒席。当瓦仓区团总汪和廷大摆酒席时,乡改会员一涌而进。踢翻了桌椅,砸碎了碗碟,并当面警告了汪和廷。


反对苛捐杂税淯溪区乡改会清查了该区团总鲍竹青的帐目,查出了他贪污的捐税款,使鲍竹青这个一贯鱼肉乡民的劣绅被迫下野。瓦仓区乡改会清查了团总汪和廷的苛捐杂税,迫使他将征收的税款退还给了乡民。


破除封建迷信。仓、观音、淯溪区的乡改会,组织当地农民、学生,砸毁了一些庙宇的泥神菩萨和祠堂的宗祖牌位。


反对缠脚,提倡剪发放足,解放妇女。瓦仓区乡改会员汪效禹带头剪了他妻子的长发。其他妇女也纷纷效仿。 一时剪发、放脚,在当阳西北地区蔚然成风。1924年夏天,县教育局局长朱绍裔倡导成立了“天足会”,并任天足会副会长,他规定15岁以下的女孩子都要放脚,并制定了奖惩措施。还为天足会写了“妇女无辜受刖刑,含冤千古向谁伸?须知强国需强种,誓与恶俗作斗争”的诗句。不仅如此,他还用这首诗勉励乡改会向封建社会猛烈开火,斗争到底。


反对读四书、五经,提倡白话文。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历时五年了,但当时学校的课本,仍然以古文,特别是安微桐城派的古文为教材。在乡俗改良会的影响下,淯溪小学、县城一小开始大力提倡白话文,教授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毛线袜》等文章。


1924年夏, 共产党员李超然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共产党员罗国玺也从襄阳省立二师范毕业回到当阳任县教育局文牍。他们团结在一起,以乡俗改良会为基础,在教育界发现、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继续建立区级乡俗改良会。至1925年春,全县乡俗改良会基层组织已普遍建立,这时,李超然、罗国玺等决定成立当阳县乡俗改良会。经过选举,李超然担任了县乡改会主席。


当阳县知事程国藩,对乡俗改良会既恨又怕。他起初不承认乡改会的“户籍”,并威胁说:“如逾越常规, 行将酿成流血!”后来,看到乡改会的活动越来越深得民心,才被迫予以“立案注册”。每次县府召开会议,也邀请李超然参加,问一问,“李先生有何看法?”这充分显示了乡改会的巨大威力。


1926年春节前,针对食盐涨价,税捐滥加的状况,乡改会提出了“反对盐斤加价”“反对复验红契”的口号,并组织群众游行,喊出了“打倒省财政厅长黎澎”的口号。


为了大造革命声势, 乡政会拟撰革命春联,交乡改会员和学生书写,到处张贴。


乡俗改良会的活动,为党组织在当阳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乡改会员中的大部分成员,如罗国玺、李时鲜、汪效禹、傅子和、傅恒之等,成长为革命的先锋战士、党的重要负责人,并先后英勇地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期待您点亮小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