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大杀器”亮相背后凝结着这个人的毕生心血!
国庆阅兵式上,最让人振奋的莫过于传说了十几年的“终极大杀器”,——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大国重器的亮相,让北洋君想到了这样一段对话:“他搞‘民兵’是要瞄准中国的,而我搞‘东风’是要保护中国的!”
哥哥是梁思成。他,就是“东风”系列导弹的主要研发者,
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今天,当我们为祖国强大的国防骄傲、自豪的时候,不能忘记他,新中国“驯火者”梁思礼!
NO.1
从承欢父亲膝下的“老白鼻”到矢志报国的爱国青年 梁思礼生于1924年8月24日,当时的梁启超已经51岁。老来得子,让梁思礼一出生便备受父亲疼爱。梁启超亲昵地称他“老baby”,后来干脆汉化成“老白鼻”。
1941年,
高中毕业的梁思礼申请到了
美国嘉尔顿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母亲东拼西凑筹集了
400美元为他买了船票,
把他送上了赴美的邮轮。
在开往美国的邮轮上,左一为梁思礼
梁思礼刚到美国,
就与国内断了联系,
一个独在异乡的17岁少年,
从此开始了独立的穷学生涯。
为了赚钱,
他在学校食堂洗盘子,
在餐馆当服务员,
在罐头厂装罐头,
他不敢去赴女同学的约会,
因为连5美分的可乐都请不起……
可就是在如此窘境下,
梁思礼居然在两年后执意放弃
能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嘉尔顿学院,
只因为他迫切想学一门工业技术
“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出力”。
所以,
梁思礼1943年考入
有着“美国航空航天之母”
“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
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
(5年后邓稼先也进入这所大学学习物理)
在这里,
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
又用了四年时间
取得了辛辛那提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梁思礼研究的方向是自动控制,
硕士期间就独立负责
美国海军舰船炮塔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炮塔瞄准等课题。
在当时的美国人眼里,
这个中国人一旦毕业,
立马就能在美国的大工业公司那里
谋到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
从而一步登天跃升美国的上层社会,
但是梁思礼从未这样想。
八年的留学生涯,
他心中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
依然是那一片古老的土地。
准备登船回国的梁思礼
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梁思礼
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那艘
著名的“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
启程回国。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我离开时的感情,
只有期望,没有留恋”。
梁思礼从无线电中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
听说了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兴奋的梁思礼找来了一块红布,
把一颗大星放在中间,
四颗小星放在四角,
在这面自制的国旗下,
他召集其他人
一同开了一个party,
共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NO.2中国的导弹必须做下去
梁思礼负责了
喷气技术部分(即导弹和火箭)的起草。
这一年是梁思礼
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里,
他迎娶了他的妻子麦秀琼,
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更明确了余生所要奉献的目标:
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导弹。
不久以后,
梁思礼被正式调到
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担任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
成为了院长钱学森手下10个室主任之一。
所谓的自动控制系统,
简单来说
就是导弹的自动驾驶仪。
它在导弹飞行过程中
遇到外界干扰偏离轨道时
能够自动修正,
同时在接近目标时,
又按照制导指令
改变飞行轨迹直接打击目标,
可以说是导弹的“神经中枢”。
可在当时,
五院100多人,
除了院长钱学森,
没有一个人
真正见过导弹或火箭。
梁思礼和别的室主任一样,
手里既没有资料,
也没有任何相关仪器设备。
中国的航天事业,
真正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梁思礼和其他同事们一起,
争分夺秒,
经过反复分析试验,
成功的研制出
完全合格的国产燃料和原件。
在1960年11月5日,
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
射程比它仿制的苏P—2火箭还要远一半。
两年以后,我国自行设计的
中程地地导弹(东风二号)即将试射。
梁思礼顾不上照顾即将临盆的妻子,
只是在出发前匆匆对妻子说:
生了男孩就取名为“凯”,
女孩为“旋”。
他相信一定能凯旋归来。
导弹发射当天,
为了更好地观察弹道转弯的情况,
梁思礼不顾危险
跑到发射架侧面一公里左右的地方,
他眼睁睁看着,
导弹起飞几秒钟后,
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
头部还冒白烟,
最后掉了下来,
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
望着深深的大坑,
很多同志泣不成声,
梁思礼却始终面无表情、
一言不发。
他仍然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旋”
因为他相信一定能成功。
在梁思礼一直的信念里,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
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应该做下去,
必须做下去,
做到做不下去也得做下去!
如果说导弹如喷着火舌的莽兽巨龙
那么梁思礼就要做那勇猛的“驯火者”
要为这头巨龙套上笼头,
绑上鞍鞯,
驾着它驰向祖国强大的光明未来。
终于在两年后,
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成功,
从此我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导弹,
可是梁思礼并未满足于此。
原来采用的苏式技术有很大的隐患。
苏联导弹的控制系统
是无线电横偏校正系统,
导弹在无线电的两个波瓣间飞行,
但是一旦遇到复杂的山地地形,
波瓣会被扭曲,
导弹就可能打不准。
而当时我国已经在准备“两弹结合”
(用导弹发射核弹头)的试验,
全程都是在自己的国土上,
导弹飞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偏差,
后果不堪设想。
发现问题的梁思礼果断跳出了苏联的框架,
他经过反复计算,
创造性地研发出了全惯性制导系统,
不仅排除了山地地形的干扰,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导弹的制导精度。
1966年10月27日,
我国用这种
完全自主研发的“东风二号”导弹(改进型)
携带原子弹
从甘肃酒泉发射,
准确命中新疆罗布泊的目标塔,
一举震惊了世界!
从此
中国成为了真正
具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然而此刻,
梁思礼和同事们的目光,
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NO.3
回国,从来没有后悔过
文革结束后,
梁思礼重新回到业务领导岗位,
一直被迫搁置的洲际导弹
也重新提上日程。
当时负责国防科委的张爱萍将军
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
要向太平洋发射洲际运载火箭。
按照国际惯例,
在公海上试射
要提前公布目标的经纬度,
这就等于邀请全世界来观摩这次试验,
美国的军舰
一得到消息就等在附近海域,
就是要亲眼看看
中国人的洲际导弹到底能不能成功。
对于担任精度分析
小组组长的梁思礼来说,
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他带领小组成员,
从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
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
模拟了各种情况,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确保了本次发射的万无一失。
1980年5月18日,
远程火箭从酒泉基地点火,
在飞行了9070公里后,
准确落在了南半球预定海域。
后方总指挥部里一片沸腾!
聂荣臻元帅
激动地握着梁思礼的手说:
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
你们立了大功。
NO.4唯有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在百余年的近代中国史上,梁氏家族精英辈出。他们为后辈所积淀下的,不是巨额财富与显赫阶层,而是用知识、教养、胸怀、贡献、牺牲,构筑了真正的“豪门”。
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曾经享受着父亲光环给他带来的无比荣耀,也曾在特殊时期遭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当有人问到梁思礼,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梁思礼的回答是:“爱国!”晚年的梁启超曾写下“人必真有爱国心,方可以用大事”来告诫留学海外的子女。
与那个年代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所有人一样,他的身影被大戈壁上的黄沙遮掩,
他的名字被打上绝密的标签,他的事迹无人知晓,连同他的亲朋好友,儿子女儿,都不清楚他的具体工作。他曾说过,“爱国,不需要理由”,在今天,当“东风”系列集体亮相,当“东风41 ”被外媒称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导弹”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他遗忘在历史里。
来源:北洋之家在线
编辑: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