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莆田涵江:诉源治理“不”停歇 多元解纷助战“疫”
“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涵江法院率先成立诉源治理“一站式”平台。
涵江法院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与司法局、公安、侨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成立诉源治理“一站式”平台,构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以及其他拓展功能的“3+X”模式,形成“诉源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调裁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
该做法直击防控疫情“重点”、群众诉求“痛点”和基层治理“难点”,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增量和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领域,为迎接疫情过后可能发生的爆发式、集中式诉讼打好防御战。
“您好!这里是诉源治理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诉源治理中心的值班钟法官热情接线。
“太意外了,你们已经上班了!”电话那头越南侨胞郑某方难掩惊喜,他于年前回国,帮助家人看管烧烤摊,与隔壁摊位叶某发生口角并扭打致伤,当时110虽出警处理完毕,但其共花费2万多医药费,至今叶某仍不肯赔付,因餐饮业在疫情期间尚未开业,生活来源也断了,只好求助于诉源治理中心。
“请不用着急,1小时内给您回复,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钟法官随即将当事人信息及诉求录入诉源治理“一站式”平台,并同步发送给各共建部门。
10分钟后,江口法庭周庭长、派出所许警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老王赶到诉源治理中心,组成调解组,研究分析此案。
“事发于2019年12月,郑某方额头受伤、叶某手臂受伤,经法医鉴定双方均为轻微伤。”当时出警处理的许警官向调解组讲述事发经过。
“现在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波动很大,争议的焦点是主要围绕赔偿数额和过错责任两个问题。郑某方认为叶某辱骂在先并抓伤其脸部,故要求按照十级伤残来赔偿;而叶某则认为郑某方动手打人在先过错更大,且自己也受伤了,故认为不应赔偿。如果鉴定伤残情况,双方都会服气。”周庭长分析道。
“刚电话联系了,郑某方强烈要求鉴定伤残情况,叶某也同意郑某方的鉴定要求。”调解员老王说。
20分钟后,值班的钟法官将郑某方的住院材料及鉴定诉求等,通过“一站式”平台发送至鉴定所。
当天下午,鉴定所通知郑某方进行鉴定。
次日,鉴定所出具不构成伤残等级的鉴定结论,矛盾再次回到原点。
周庭长和钟法官考虑到,郑某方是侨胞,叶某又是侨眷,双方经营相邻烧烤摊,抬头不见低头见,加之疫情期间存在不稳定因素,该矛盾纠纷若不解决,势必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可能还会引发次生纠纷,为彻底化解双方矛盾,真正做到“事了人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调解组立即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调解。
法官分别计算出双方应当赔偿的项目及金额,让双方心里有数,对于调解数额不觉得“亏本”;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导双方在疫情期间更加应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双方心平气和,对于调解方案不觉得“理亏”。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答疑、劝导、教育,最终解开双方心结。
“我年纪大,是我不对,先骂对方还打伤人,我这人好面子,就是拉不下脸来,问题是摊位还没营业,我暂时没有收入。”叶某诚恳地说道。
“叶叔,该道歉的人是我,我年轻气盛,先出手打你,医药费你分期赔付吧。”郑某方终于释怀了。
双方很快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握手言和!
随后,涵江法院启动“云立案”,适用特别程序,对调解协议效力进一步司法确认,让当事人“零跑腿”了结纠纷。
半小时后,一份带有电子签章的裁定书通过诉调对接“一站式”平台传送到诉源治理中心,钟法官将裁定书现场送达给双方。
“谢谢法院为我们群众便民服务!收到裁定书的这一刻,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下!”郑某方如释重负。
“我会信守承诺,不枉费你们法官的一番努力!”叶某坚定地说道。
涵江法院在诉前做“加法”、为诉讼做“减法”,将司法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充分发挥诉源治理“一站式”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各方合力、多元解纷,进一步推动了司法改革进程,打破了法院长期以来“案多人少”困境,填补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空缺,有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发展。
责编:刘兴
审核: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