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如何“织网”“筑墙”?习近平在这场座谈会上谈透了
6月2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篇十分重要的讲话中,总书记提出要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而就在9天前,他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也曾提出,要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6月2日下午,多位专家学者走进人民大会堂。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的专家学者作了交流。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次座谈会之前就与总书记有过互动。
四天前,钟南山院士和其他24位科技工作者刚刚收到习近平的回信。今年1月18日,84岁的钟南山挤上高铁餐车赶赴武汉。作为国家医疗与防控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率先作出“肯定有人传人现象”的通报。
去年11月,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受邀作讲解的就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
三年前,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习近平特意看望了在这里工作的22位“两院”院士,其中就包括李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松院士担纲科研攻关组药物研发专家组负责人。
疫情发生后,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不止一次为他们点赞、加油。2月3日,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总书记说,要鼓励专家学者增强担当精神、职业责任,在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专业意见和建议。3月2日,习近平指出,专家学者及时发声、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坚定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在这次专门为专家学者而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首先就表达了感谢。
从预防到立法,习近平进一步阐述如何“织网”
如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5月24日,习近平在湖北代表团讲话时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了分析。在6月2日的讲话中,总书记针对这五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6月2日,他强调,要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总书记提出,要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升先期处置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1月18日就赴武汉一线的童朝晖向总书记报告了一组“救治”数据:截至4月24日在院重症病例清零,武汉累计收治重症18798例,治愈出院15965例,累计治愈率84.93%。习近平强调,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
●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3月2日,习近平就曾指出,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在6月2日的座谈会上,总书记说,要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习近平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张业遂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计划今明两年制定修改法律17部。
↑习近平: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6月2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
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曾在武汉工作了81天。他在座谈会上介绍,湖北中医药使用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了90%。习近平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他强调,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在6月2日的座谈会上,他强调,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今年3月,习近平在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确诊人数突破600万。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人类也许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灾难何时发生,以什么形式降临,唯有从灾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才能穿越灾难,抵达幸福。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织网”“筑墙”,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来源: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责编:刘兴
审核: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