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平安从“心”出发
近年来,邵武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全力打造平安邵武“心防工程”,着力从“心”出发,化解社会矛盾,构筑社会心理防线,提升全市群众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专业化平台 解开“自我”心理困惑
邵武市成立了由政法委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邵武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内容,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8月,依托市妇联打造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婚姻家庭和谐、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等主面存在的心理问题。该中心总面积达200平方米,配备心理测评系统、箱庭、放松椅、团体辅导器材等。同时,通过购买服务聘请“和之园社工”专业团队运营,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1名,兼职心理咨询师8名,均获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存在心理困惑的家庭、人员也陡然增多。我们帮助这类人群释放心理压力,从而化解矛盾。”该中心三级心理咨询师叶庆英介绍,曾有一对夫妻,因妻子心理负担沉重,对丈夫产生不信任感,引发了家庭矛盾。后来,这对夫妻主动来到中心,接受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最终妻子解开了“心结”,家庭重回和睦。
“目前,中心共受理心理咨询个案33例,均取得成效。接下来,我们将以该中心为支撑,加大基层心理服务队伍建设,探索构建全市心理咨询网格化管理,不断将心理咨询服务的触角向镇、乡、村等地延伸。”邵武市妇联主席饶清香说。
提供个性化服务 舒缓“成长”心理高压
2020年10月24日,邵武市妇联、教育局邀请南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走进水北幼儿园,开展一堂以“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邵武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坚持以校园为阵地,以学生和家长为导向,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和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服务,舒缓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高压。
该市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了15名具备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原则上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此外,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父母教育专题讲座,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严格按照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在全市47所中小学均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邵武七中、六中、实验小学被评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七中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题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优秀思想政治课题。
实施精准化管治 帮助“患者”心理回归
“感谢你们的帮助,以后我一定摆正心态,好好生活。”去年5月,邵武市社区矫正对象吴某顺利解除矫正,得以回归社会的他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吴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经常表现出情绪焦虑、抑郁和暴躁,造成了家庭关系不和及对司法部门产生抵触的心理。随后,机构积极引导吴某进行心理矫治,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建立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修正错误认知、恢复对生活的信心等一系列方法,吴某最终不再焦虑,家庭关系也得以改善。
邵武市采取“专兼结合,分类矫治”的方式,与赢在心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平台,为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建立起完整的、动态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并实施分类保存和管理,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除了社矫对象,我们还整合现有资源,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室),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邵武市卫健局副局长詹有为说。
据统计,去年,邵武市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面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服务230人次,市精神病防治医院对新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辅导67人,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
责编:王梓娴
审核:方琮 高奇
■打造“三全”网格,守护每一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