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6年,又有多少人咬着后槽牙做亲人?

2018-02-05 宗柳伽 伽友站


亲爱的,见字如面

我是宗柳伽

时光漫漫,人生海海

一期一会




北大毕业、留美学生王猛(化名)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离家12年不回家过年、拉黑父母6年。

万字文里,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原文如下:

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

(戳蓝字标题,查看文章)

.

原文看完,非常心塞。

因为他的遭遇,是大多数子女都会遇到的,只是程度深浅的不同。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直接对应的是“孝顺”。

可是,真的“无不是”吗?

原文作者北大毕业之后留美,是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以自救。

他去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师认为,他符合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战士、地震孤儿、翻车事故经历者等容易患PTSD。

他是心里经历了战争和核爆的人。


1

万字长文,是控诉?还是警示?


他是在控诉吗?

其实看起来,他是在嘶喊着求爱。

在他的文章里,太多人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曾经遭遇过的父母糟糕对待。

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从来不会维护自己——旁人嘲笑你,和别人一起嘲笑;

别人怎么看,比孩子怎么想重要得多——孩子不愿意做的事,逼迫去做;

孩子受欺负的时候,不安慰——指责“为什么就找你”?“你有没有反思你自己的问题?”

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显得虚伪、专制——原文作者的父母,在遇到老师表达孩子不应该继续在这所学校就读时,家长从以前一直说这个老师好,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不相信孩子,不听孩子的感受——想要转校,在学校被打,父母不相信他、不顾及他的感受。

不考虑孩子的个体情况——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一个优秀聪慧的孩子,必然也早熟敏感。父母不能只接受孩子的优点,而不接受孩子的缺点。

.

实际上,看完原文,就会发现,这个孩子,在小学就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初中就开始思考学校的教学问题、周围家长的教育理念;

他的思考总结能力、敏感程度、观察力早就远超父母了,但是,他的父母以为“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一次次漠视他。

无数次地碰壁、沟通未遂,最终,他选择了放弃。

中国那一代的很多父母,都不相信孩子。

无法弥合的代沟,不止是因为年龄,还因为无法沟通。


2

父母没搞懂,“我们是爱你的”

 

看完这封信,父母称“没搞懂”

父母认为:儿子上大学前都是正常的。


并反问:按这个逻辑,出问题都在17岁之后,这是不是掌控不够


说自己爱孩子


感觉好悲哀。

孩子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而父母没有觉得有问题。

他觉得自己“被工具”,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工具,拿来跟别人炫耀的工具。

父母说很爱他,但是他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并没有感觉到。

父母的爱、尊重、维护等等这些,他都没有感觉到,感觉到的就是父母虚伪、专制和控制。

微博评论里,有位网友说:有些人一辈子都要和自己做斗争,有些人还要和父母的影子打拳击。

他的余生,大概就在和父母的影子中度过了。


3

被最亲的人伤害,没那么容易原谅

 

有一些网友觉得要理解父母:


有一些感同身受,无法弥合:


有一些主张原谅:


有一些觉得毫无可能:


4

最悲哀的是,极端案例下的普世问题

 

这个案例极端吗?挺极端的。

但是发生了这些事情正常吗?正常。

什么叫逆子?不孝的儿子。

孝顺,先顺了再说。

其实很多孩子都受过这样的待遇,只是大部分人都压抑下去了。

有一部分人,听话,孝顺,把自我磨灭了献祭;

还有一部分人,长大之后也变成了这样的人,生孩子就是为了当老子。

但是“情感的孤儿”聪慧、敏感。

敏感的人会容易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其实是乘以二乘以三,至于乘以n的;

而他的聪慧,会让他反思、以及寻找结局之路,

反叛,也会比一般人更强。

他是在记仇吗?其实,他不是在翻旧账,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走出来。

劝别人宽容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感同身受这件事可能是五百年以后都实现不了。

“情感的孤儿”的父母让他回家、主动联系,以“孝顺”的逻辑,父母为大,那父母已经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原谅别人的。

.

在我的微博下面,有一些被父母压制的个人案例:

 .

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我大伯,在那个年代是个学霸,能写会算,很有才,本来是可以留在部队的,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人,前途光明。

后来他妈说自己生重病,快不行了,把他骗了回来。

回到家之后先吊起来打,打完之后关在家里,安排他和大伯母结了婚,让他留在老家。

虽然后来他在村里当干部、儿孙满堂,但总能在他身上看出失意。

我小时候,他总是骑着自行车驮着我,给我买喜欢的山楂片吃;

他每年春节都会给我家写对联送过来,但是沉默寡言。

后来他生重病快不行了,我从外地赶回老家看他。

回到家,妈妈推开门,大伯已经瘫在床上了,看到我来了,眼睛一亮,挣扎着要爬起来。我赶紧扶他躺下,一瞬间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

大伯一辈子都是一个很温和、很为人着想的人;

可是,他从没得到过自己想要的幸福。

作为晚辈,我不能体会他的一生中,有多少个觉得无奈难熬的时刻;

可是,回想他一辈子的经历,如果当初他没有回来,这么有才的一个人,可能他绝对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

我的一个朋友,和他妈妈现在基本不联系。

他妈小时候,拿绳子把他捆在家里学习,自己出去玩;

长大后,他有了出息,自己开公司,妈妈让他买房买车,说帮他带孩子,结果自己出去玩了一周,拿酒店发票回来给他报销。

是的,妈妈供他吃喝,把他养大,可是从没让他感觉过,什么是爱。

现在,他就靠老婆的爱、对孩子的爱活着。

钱,给的;联系妈妈,不好意思,他想想就头疼。

过去的经历,让妈妈两个字,成了浓烈的阴影。

.

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

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不顾事实,盲目顺从,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不孝。

不把话题讲得那么大,说最简单的:难道父母不希望,最终孩子是爱自己的吗?

哪个父母不是从一个需要喂夜奶换尿片的娃娃养起?

洗干净一件白衣服的污渍要用指甲一点点抠着洗;

十年如一日为孩子做早餐,难道回想起来不像一种奇迹?

把自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钱,让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付出;

但为什么,最后这种付出,却换来的是孩子的不理解?

.

父母,不是一根手持鞭子的监工,只督促孩子学习和听话;

用眼睛看,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同,用心去抚慰孩子的不安,才会让孩子感觉到爱。

情感,才是亲情里最温暖的部分。

他想要一个苹果,你给了一车香蕉,把自己感动了,他想要的,却只是那个苹果。


5

怎么给孩子那个苹果


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很难做到一点,就是真正的从心里把孩子视为是平等的,去尊重孩子。

我一个朋友,在养自己孩子时,说过一句话:他是一个小孩,但他不是个傻逼。

孩子就是会犯错,但作为父母要放手让他去尝试。

有时候想想难免心疼,我们走路过的弯路,孩子们也会再走一遍,提醒也没有用,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经过这些,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大人。

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优缺点,有聪慧、也有专属的傻气,陪着他一路往前,也接受他会有曲折盘旋;

孩子比自己小,但在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愿意不愿意,接受它,哪怕他的愿意,是自己的不愿意。

这就是平等。

.

尊重是什么?

尊重就是你会听他的意见,听他的心里话,听取他的意见,而不是听完之后觉得:你就是个屁啊!老子说的才是对的。

这不是尊重,不是爱护,这是压制。

有人说万字长文里列举的都是小事。

小事吗?

孩子小的时候,家人就意味着他的整个社会、整个生活、甚至整个世界。

连最亲近的人都看不起他,都不尊重他、羞辱他,告诉他任何事的错都是你的,别人嘲笑他就跟着一起笑,遇到事情不站出来维护他;

这哪里是小事,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

爱是什么?

长久的关系,父母也好夫妻也好朋友也好,都会出现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重点是:你是否曾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意。

爱意就像是情感银行存款,发生矛盾的时候,伤人的所作所为,可以被对方快速地在心里面过滤掉,最后在心里还是留下认可。

万字长文的父母,从文中来看,已经透支太多了,他的父母还说最后通牒不是来谈条件吗?不好意思,亲情从来不是谈判。

伤透了的心,很难捂热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什么要等到关系走上绝路,才想着弥补呢?

你温柔地对待你的孩子,孩子习得的是你温柔的习惯;

你如果总是不耐烦地对你孩子,孩子以后也就学会了这种方式来对待你。

你对孩子的方式,就是对未来关系的行为指导;

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爱意,让关系更顺畅呢?

有了孩子,不是为了当老子的呀。


6

血缘之外,加点喜欢


中国有一个传统就是和稀泥。

中国八大宽容:大过年的、人都死了、来都来了、都不容易、还是孩子、岁数大了、为了你好、习惯就好。

一团浆糊。

尤其在亲情上,更是浆糊得厉害。

.

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

“情感的孤儿”在中国这种语境下,何尝不像哪吒?

中国的许多孩子大概都有过离家出走的冲动,有过断绝父子(母女、父女、母子)关系的念想,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但是心里那份怨恨其实还是真实存在的。

太多人,咬着后槽牙做亲人。

但是这个写下万字长文的人,他可以真的做到这一步:不联系。

这样做是不是有一点偏执,有一点极端?

这的确很另类。

大家都会受制于身边的各种因素。毕竟中国八大宽容里,父母就占了四样:“都不容易、岁数大了、为了你好、习惯就好”。

父母无法选择。

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对被备受折磨的孩子来说,虽然痛,但也是一种解脱。

君要臣死,臣非死不可?

如今,君要臣死,臣facebook。

没有了君臣,但还有父子。

.

父亲现在说:


何苦来?

为什么要让关系走到这一步?

 

微博底下,一位网友说:


希望,很多很多的爱,能让他放下。

多希望每对父母子女之间,是因为喜欢,而不仅仅是因为血缘。




MORE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看《在慌乱的世界,不慌不忙地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