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行走”我的十年社工路 | 社工客廰(督督导导)第1期回顾
深圳社工十年献礼
“督督导导·社工客廳”深圳社工十年人物访谈节目终于开播啦
新鲜出炉的第一期“在爱中行走”我的十年社工路
文字版+视频版+图片版
第一期的嘉宾是三位美女社工哦,
分享了很多在社工路上的心得体会,
干货满满,快来“督督导导(嘟嘟叨叨)”吧~~~
完整视频版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7t3slj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主持人:周燕琼
中级社工师,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高级项目经理、深圳社工中级督导,全国最美社工、广东省首届优秀社工、深圳首届优秀社工、督导之星。
在深从事社工服务10年,现为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中级督导、研究与评估中心部长。十年来扎根社区,服务人群累计超过5万人次,促进了邻里和睦与社区和谐。
在深从事社工服务8年,现为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一直扎根服务于社区八年,主要负责妇女家庭领域的服务,并有幸参与花果山社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
“督督导导·社工客廳”深圳社工十年人物访谈节目
第一期:”在爱中行走“我的十年社工路
录制时间:2016.9.4AM10:00——11:00
录制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云+咖啡馆
(红荔西路7001号华茂欣园1层102)
”现
在
开
始
燕琼:Hello,大家上午好,我是燕琼,这是今天节目的两位嘉宾“督督导导(社工客·廳)”之“嘟嘟叨叨深圳社工十年”访谈节目(名字都这么嘟叨耶)是由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深圳市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联合主办,由“社工客”承办,由“口贷网”和“云+咖啡馆”鼎力支持的一档为深圳社工十年献礼的节目。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的深圳十年社工人物主题访谈节目推出,本次的主题是“在爱中行走·我的社工十年路”,两位嘉宾前面已经有所介绍。两位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晓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新现代”的韦晓冬,我是深圳07年的一批社工,也是深圳市的第一批中级督导,现在在新现代担任研究与评估部部长的职务,同时也负责机构福田片区的督导工作,很高兴能够从07年一直到现在,也算是见证了深圳社工十年的发展。
燕琼:非常欢迎两位美女来到我们的节目,之前在和节目的策划人商量邀请什么样的人物,在深圳社工的十年里一直在做实务一线的,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第一批的人已经不在这个行业了,或者升为机构的总干事或更高的职位,但是经过我们努力的挖掘和联系以后,发现还是有这么一批社工,十年了一直在坚持,晓冬虽然在做研究评估工作,但也是在服务领域有做,多梅更是一直扎根社区8年,两位嘉宾的社工经历很契合我们今天的主题。再一次欢迎两位来到我们节目,为我们的节目打响“头炮”!(接下来,不罗嗦这么多了,直接上访谈中的干货,两位美女社工生涯中的智慧结晶)
晓冬:我最开始是在民政领域,做低保方面的工作,服务低保户和福利院的老人。个人比较擅长的是低保户的服务,开始是以个别化的和小组的服务开展,从做家访开始(刚入社会的小姑娘在去家访路上,差点被放在路中间的一叠钱骗了;去服务对象家中,遇到有酒味的男性家长......还好确认是清醒的,才比较放心地接触),过程中还是很有收获的,觉得能够帮助到服务对象的成长,自己也在过程中由青涩不够成熟的状态到能认识社会、人性、体察社会的人情冷暖,也会有自己专业方面的实务沉淀,个人比较擅长的是小组,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低保妇女互助网络的支持性小组,如果有需要是可以推广的。
燕琼:如果以后时间允许我们可以有请晓冬为我们专门介绍这个案例,其实小组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手法之一,在深圳社工的实务中,大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如何利用小组去发货它的功能,去帮助服务对象?有时间会请晓冬做分享。(小组工作的确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合同任务量里占比很小)
多梅:我主要是从08年开始在深圳市妇联的阳光家庭项目做,后来阳光家庭机构成立以后在机构做,这过程中主要总结为两个词:平凡、幸运。自己做了这些年社工,没有什么大的成绩,平凡但也不平凡,在过程中感受到服务对象的成长,从刚开始的迷茫到现在的独立成长,还有专业方面的提升,服务对象的反馈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与阳光家庭团队之间的融洽合作,都让自己深受启发。其中最想和大家分享我在花果山社区体制改革带来的一些启发:
1.专业化与行政化的矛盾。社工是去是留?留下来即将面临大量的行政工作,社工的专业性如何体现?最后,大家的一致决定是留下来,在前期的大量行政化工作中渐渐发现,其实是可以绽放出社工专业魅力的,以往社区的行政化工作,居民与社区的互动几乎没有,只是简单的事务性关系,但是社工在行政工作中,以社工的视角去与居民互动,例如陪伴孕期女性的成长、家庭关系的改善,关注服务对象的成长,社工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
2.带来了更多的资源。社工承担行政化工作以后,场地和经费都多了,老人义剪的资源,义工上门服务等。
燕琼:多梅刚才的一段分享的确回应了很多社工心中的疑惑啊,社工专业成效的呈现,行政化与专业化的分歧等问题,没有长期扎根社区的实务经验很难有真正的理解体会,想要成为行业内的榜样,社工要扎根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来成绩来。
在将近十年的社工职业生涯中,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们坚持下来的?
晓冬:刚毕业那会社工工资三千多(虽然现在也差不多这个水平,没有怎么涨,不过在当时这个工资不错了),本来想读研的,但为了分担家庭的压力,养家糊口,选择了工作。支撑自己自己坚持下来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1.服务对象的反馈:社工走进居民家中,真正地关注家庭的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成长,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社工是实实在在做好事的,社会是有温暖的,服务对象的成长也是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
2.督导支持:我们第一批的社工是比较幸运,都是香港督导手把手带的,香港社工专业素养的示范,精神的鼓励和认可支持,让你感觉到随时有人在你身边等候着支持你,督导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个力量。
3.团队的支持:机构与同工之间的合作,正向的支持和反馈,都是社工在这个陌生城市里坚持做下去的力量来源。
燕琼:8年扎根在社区,改革前后带来很多挑战,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多梅:第一月的时候,很徘徊敏感,担心行政事务会让自己无法专业做社工,幸好有机构、督导的支持,一起分析认为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若干年以后可能会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社工发展史上的历史性时刻,最后团队一致决定留下来,一起面对接下来的困难,因为之前已经有4年的基础在,所以想尝试做出一些改变。其中前期的服务也得到了一大批服务对象对我们的支持,还有一些服务对象我们是看着他们一路的成长,也想继续留在这里。社工的成效不是一下子就能看见的,我自己在这里沉淀了8年,见证了一批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改变,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现在我们到社区,他们都会很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有什么问题需求也会主动和我们说,社工和居民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所以我不太想离开。
总结一下,刚才两位的分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意义”,香港的督导也给你们分析说这可能会是一个载入社工史册的历史性时刻~
晓冬:说到这我想起来邓飞(免费午餐发起人)说,想到做公益能够推动中国社会的深远改变的时候,就像打鸡血了一样,社工也一样,如果社工能够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对我们自身的成长、服务对象成长的意义,能够推动公益行业、社会的变化,这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能看到这些,这就是你力量的来源。很多人会觉得社工很卑微,工资低,但其实在香港或者西方的社工,他们的工资不见得会有多高,但是他们就觉得自己活的很有尊严,这个尊严来自于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对社会有意义的,我会看到很多餐厅的服务员,他们也活的很好啊,很职业,值得尊重的,打心眼里觉得他们是从里到外的自信。我们现在很多社工还是没有把自己的那份专业自信提起来,社工应该自信起来,把自己的底气打足,去面对服务对象、用人单位、合作伙伴,去把积极正面的力量传递给他们。
燕琼:对专业服务的自信以及对我们的专业服务成效的自信很重要。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事情、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批人先行先试的,社工也不是说多么伟大的一个职业,但是它的服务成效、意义可能需要若干年以后才能呈现,也会有人发现它的意义。我们也不是说要倡导社工一定要像打鸡血一样,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而不顾其他感受、自己的温饱,社工应该要先照顾自己再去在工作中去寻求它的意义。
晓冬:其实是一个循环的问题,你做的好,就会有更多来找你做业务,你的收入可能就越多。
燕琼:其实像我和晓冬,多梅也是,在前几年的时候,工资也是很低,拿3000多,也是很辛苦的,但恰恰是在这么一个行业的初创期困难期,我们还这么一路走过来了,现在我和晓冬都是深圳的第一批中级督导了,多梅也是一个很有社区服务经验的一个中心主任,我想这就是我们这十年的一个收获,我们不只是付出,也有收获,这也是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
深圳社工十年的发展都有哪些成果和挑战?
多梅:说到深圳社工发展的成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从简单的几个数据来说,从刚开始的13家机构到现在的160多家社工机构,8000多名社工,1700多个岗位,400多个项目,668家社区服务中心,可以说社工的发展,无论是从量还是服务面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就影响力来说就是简单一句话“做社工来深圳”。就是从这样一个状况就可以看出来深圳社工这十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ps:此处有笑声!!!主持人和另一位嘉宾,包括在场的观众、包括小编我,都深深赞同,对,我就是做社工来深圳的典型个案!)
燕琼:起码现在很多还没有做社工的,很多高校的社工,他们想做社工我想他们的第一选择就是会来深圳。我也问过我以前督导的社工,你们为什么会大老远选择来深圳?他们说:无论从各种途径渠道了解,都可以发现深圳社工的发展在全国的前列的,包括我们社工的的培育体系、晋升体系、督导体系都是比较完善的,虽然说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我们如果做横行对比的话,会发现深圳社工十年的发展还是有它的成效的。
晓冬: 是的,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说中级督导,深圳是全国第一批的,但是其实每个城市社工发展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深圳做这样的事情算是一个先行探索,对其他城市的社会工作发展也提供了一下借鉴意义。包括刚才燕琼提到的培育体系,就像我们做明星讲师团,其他城市也比较少做,所以深圳社工还是为其他城市创建了一些新的模式。
燕琼:那面对的挑战呢?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什么样的挑战?
晓冬: 挑战其实蛮多的。不过挑战也带来成长的机会,如果说没有挑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自己个人总结主要有三点:
1.专业性:虽然说我们的服务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但是它成效体现在比较综合,大而广的方向,去设定服务项目和岗位。我们应该是要往专而精的方向去发展,目前已经有在做尝试了,有个别的项目也在做了,像阳光家庭、我们机构新现代,也都有在做这样的项目。现在社协推出了一个精神健康领域三年的一个服务计划,以前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专项的领域,这么细的计划。如果说以后深圳的社区服务中心(深圳财力足够的情况下)能够探索专项的服务,而不是现在这种大的综合性的社区服务,它可以作为一个资源的链接点,转介点,它的周围围绕着不同的服务点,青少年的服务中心、老人的服务中心、特殊儿童的服务中心......可能会比较好。(燕琼:像香港就不会有什么综合服务中心,他们会有专门做家庭的,做教育的,条块分割,互相合作的)
2.不得不提的薪酬问题:的确这么多年也涨的不多(似乎十年前3000多,现在一线还是3000多,想想深圳的房价!)不过现在的“9.3万”的出台,大家还是很期待的。至于薪酬体系财政采购的方式方法值得进一步去研究,来留住更多的人。
3.学术研究:总的来说是我们的一个弱项,一方面和我们高校比较少有关,另一方面大家也没有很多的时间空余在这方面,以后可以呼吁大家在这方面有兴趣的,或者是有研究生学历的社工,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深入的研究。新出来的中级督导其实也有这个功能,
其实可以分一下,哪些比较擅长做课题研究的,主要分去主攻课题研究。
燕琼:回应你一下,现在在社工学院,我们已经有这个计划了,我们的研究部已经有了关于深圳社工实务和社工发展研究的工作计划。在这里也想通过这个栏目,向广大的社工,当然也不局限社工啊,如果大家感兴趣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请大家联系我。(给我们留言也可以~)目前我们的一个计划就是有,像刚才晓冬提到的不同领域的研究、深圳社工十年服务的提炼,像花果山社区这样的体制模式都可以提炼出来。很多人会说,深圳社工是走的比较快,比较前,但是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来的东西,我自己作为一个经历过十年的社工,还是有一些不太开心,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些年我们深圳社工的服务进行总结沉淀,这样我们的社工发展也更有底气,也更有章可循,更有逻辑。像社工协会将要推出第一本书籍《社会工作督导》,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联系我们。
多梅:刚才大家也讲了很多,的确现在我们的服务很需要一个沉淀。也会有很多人说,你们社工整天只会开活动,另外还有一些社工是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也不是他做的不好,但是有人会说,社工行业的门槛太低,会做一些活动就行,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的。这里要说到我的一个看法,社工和义工还是有区别的,社工是一个职业,它有它的价值体系和专业方法,义工是去发挥它的余热,社工要在服务中去体现它的专业价值的,不是说谁都能做社工的,我希望是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能够以”我是社工人“而自豪,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可能需要我们每一个社工的努力。
燕琼:这个涉及到很多层面啊,台湾的社工里面也存在这样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社工,但是他们必须完成一系列的课程,不是像我们一样有这个社工证,他们是要一定要有一定的训练之后才能做社工,在这一点上可能深圳社工值得借鉴,不管是我们的社协、社工学院或者是其他相关组织提供这样的课程,你在拿到社工证以后,加上这些课程的一个结业证书,我们的机构再去聘请你,这样的一个模式值得相关部门去参考。
多梅: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大家的服务重复性很高,基本上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是在开相同的活动,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去树立社工行业的一个标杆,让居民知道我有什么问题去找谁解决,这样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
燕琼:也提出了一些期待,我们遇到的挑战也代表我们接下来对深圳社工的期望,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尽我们的努力为这个行业提出我们的一些建议,也希望“督督导导·社工客廰”栏目成为能为我们社工行业的一个互相交流、倡导、合作的一个节目和平台。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分享,接下来是提问环节~
现场的小伙伴有优先权哦~
多梅:我自己现在这方面的困惑可能会比较重,自己一方面初为人母需要照顾家庭,一方面自己现在又是一个中心的主管,工作任务很重,大家也知道,社工要经常加班,经常周末要开活动,晚上要加班,家里的老人也不能带小孩,所以现在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平衡家庭和工作?我自己也在想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办法找人帮我去带小孩,自己不可能完全去带小孩,所以自己现在还在坚持着,也是因为有一个价值的支持,想得到社会的肯定。如果说你对社工这个专业认同的话,还是希望尽量克服一些困难去坚守。
晓冬: 刚才提问的同学(同事)是指刚毕业的学生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啊,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有很多经验,但是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他们对于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已经驾轻就熟了,他们就要求上班的时候就上班,尽量不要加班;还有一种就是刚毕业做社工的,很多在社区服务中心,是周六日要上班的 。在你去做社工之前,你要提前去了解评估你要去的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特点,上班时间?你怎么看待加班这个问题?怎么坚持下去?这要看你从这个工作里面获得什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薪酬问题,我自己是对薪酬没什么期待的,基本上规定多少就多少。我前几年几乎都是用我的工资给我的家庭补贴的,我前几年是没有什么收入的,但是很开心啊,关键看你怎么看待这个职业。如果说你看重薪酬,你就要有一个规划,自己达到什么目标?平时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我要参加什么样的学习,接触不同的平台,链接更多的资源,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去平衡工作和生活,另外就是自己要有解压的方法,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打游戏,不管怎么样,都要有自己的放松方法,像我们现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是给了小孩子,如果说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给小孩很有压力,那就每天给自己几分钟的放松时间,回家和自己的老公、朋友说好~自己要找到自己的解压方法(单身汪...就要靠自己去寻找到自己的放松方法)
燕琼:那么我给的建议是,不要先把社工想成一个特定的“职业”,把它当成就是一个工作,然后是你愿不愿意去在这个工作里面去践行这个理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梅也可以尝试一个这个视角,先不要去被它的意义(这份工作是多么伟大......)所束缚住。
对深圳社工十年以及未来发展的寄语?
多梅:社工不像其他工作,能够产生明显的GDP,它的成效不是一下子就能体现出来的,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居民还有其他人说,请给社工一些时间,社工会慢慢绽放出它的魅力和光彩。就像前面刚刚分享到的,在行业的初创期,的确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社工做的也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对社工能够多一些包容的态度,另外想感谢的人也很多,特别是“阳光家庭”一路对我的培养和支持,还有我想感谢我的先生,我从事社工这些年,他支持我但是不理解,我要谢谢他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能够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感谢所有社工的家属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社工们也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发挥自己的价值作用,我也希望每个社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来成为推动社工行业发展的一个推力。
晓冬:希望深圳社工行业的每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个社会更有温度,这也算是给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一个献礼。
燕琼:很简洁的话,但是包含了很深的期望,和对社工本质的诠释。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做客“督督导导·社工客廳”深圳社工十年人物访谈节目~
结语the end
感谢深圳市民政局的指导,深圳市社会工作协会和深圳经济特区社工学院的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坐下来做一个交流,做一些倡导,也很感谢我们的云+咖啡给我们提供的场地,社工客的工作人员,摄像机背后的飞贝直播的工作人员以及我们的支持单位口贷网,还有关注我们这个节目的朋友,“督督导导·社工客廳”深圳社工十年人物访谈节目接下来陆陆续续会给大家带来其他不同主题的探讨,会邀请一些社工界的跨界人物来做一些探讨交流,一定要锁定, 周日上午10点”“督督导导·社工客廳”深圳社工十年人物访谈节目“,下周不见不散~
倾听,从此刻开始……
关注节目有下面三种方式
关注“社工客”微信公众号,每周四的直播回顾图文版(包括视频回顾)
PC浏览器进入飞贝直播页面www.feibei.tv.查看直播
下载U学院APP,注册登陆报名课程。(深圳注册社工可记录学时)
详情关注可点击下面的链接:
号外!深圳社工十年人物访谈直播节目周天开播,在家可观看又能拿学分
下期预告:“职场新人类”新社工内心独白
录制地点:舒缓中心(深圳市人民医院四栋一楼)地铁 翠竹D出口,公交 翠竹苑
录制时间:9月11日AM10:00-11:00
欢迎大家报名来到现场~直接提问哦
“社工客廳”计划正在进行腾讯公益募捐,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请大家支持!出示捐款截图即可参与我们现场录制,现场进行互动!
嘉宾一:强强
深圳第一批社工,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硕士,深圳社会工作服务督导,曾获取“五一奖章”,长期在NGO负责运营管理及服务督导,擅长院舍服务及社区服务管理、公益项目设计、服务发展规划。
嘉宾二:王潇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6届毕业生,入职半年,现为怡心社区服务中心老年领域一线社工,2014年加入“社工客”主编工作。兴趣广泛,爱好读书、骑行、摇滚乐、佛学、旅行等,“许巍”铁杆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