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煮一碗“生气汤”,让你可以懂我的心 | 我是社工客

2017-05-12 李黎众 社工客

               

出品|社工客

作者|李黎众

『社工客』原创专栏〔我是社工客〕特邀作者

李黎众,12岁男孩超哥的妈妈,某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9年起加入亲子阅读推广活动,深圳阅读推广人,多家公益阅读推广机构资深故事讲述人,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等多家公益机构讲师。开办公益“SUN家庭亲子阅读馆”,打造“超哥妈妈读书会”,在深圳及全国其它城市为孩子们讲故事,向家长推广亲子阅读理念;2016年被评为全国书香世家。目前希望通过系统的儿童心理、家庭教育与亲子阅读推广紧密结合,偕同每个家庭找到专属的幸福、快乐! 


 原文标题:其实你可以懂我的心





周六早上9号线地铁乘客不算多,大家或闭眼假寐,或看手机。


 “早上走的时候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不要穿这双鞋!” 本是安静的车厢,突然冒出的高分贝的女声,


“……”听不清对方说什么,但显然这句回话激起女人的不满。


“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为什么不爱护?”声调提高了一个分贝。声音来自车门右边过道的座位方向。


“你总是这样,什么时候爱护过东西呀!”


“…..“仍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我试图探头看看,玻璃挡住了视线。


“看看你的鞋,明知道破了,你要穿,那就自己接受。” 女人的声音在车厢里飘荡,她的这个句式听着如此的耳熟?!


“你想怎么样?”愤怒升级“你还打我!”女人暴怒。


“脱,脱,把鞋脱下来,不要穿啦。”

……


我到站了,站起身的时探头看到右边车厢的一幕:一位30多岁的女子怒目看着身边坐着的那个小人,那个始终没听到声音的”他”是一个5、6岁的男孩子。他侧身背对着我,无法看到他的脸,不过,他的右手抬起来,手里紧紧握着一把玩具小手枪,枪口指向女人那张因愤怒涨红的脸。





一段视频中画面只有一个坐着并不断抽泣的4、5岁小女孩。


一个女人的画外音:“你要当家人,还是客人?”


”家人。”小女孩一边抽泣一边肯定地回答:“最后一次机会我一定能做到。” 


“你其他今天没有骂到我的行为,知道我也要改变。”


“哪些事情要改变?”画外音很平静地问。


“就像收玩具那些事情要改变…..”家人,不是只有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


“所以,,你要当家人还是当客人?”画外音再次问道。


“家人。”小女孩肯定的回答。


这个答案估计让画外音的人比较满意,于是听到她说:“我们家不需要住在我们家的客人,是吗?”小女孩立刻肯定。


“客人是什么?”画外音问道。


“客人就是,他吃完东西,在家里玩玩以后,他就会走了。”


“你做的是家人的事情,还是客人的事情?”画外音。


“客人。”孩子没有看镜头。


黑色的背景出现字幕“爸妈愿意孩子会听懂道理的!!




     讲个故事给你听



一个叫霍斯的小男孩,今天有一箩筐不如意的事,比如他想不出第三题的答案,琳达给他一封情书,还有,一头叫露露的牛踩了他一脚!最让他受不了来接他放学的珍珠阿姨开车横冲直撞 ,差点儿压死三只贵宾狗,霍斯气得想打人!


于是,妈妈给他做了一锅生气汤,有用吗?有图见真相!



是不是好奇心爆棚。呵呵,文中最后我们来揭晓“生气汤”的配方。


信息时代为人父母者通过各种媒体宣导了解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两位妈妈都在讲“理”:破了是可以不穿的,如果喜欢就应该爱护,不想穿就不穿,家人是要互相帮助.....可是,这些“理“适合5、6岁的孩子吗?视频里的那个女孩,连说话逻辑都不是很清晰,她的“客人”“家人”的定位难道不是画外音的她平时的灌输吗?试问,“懂”得这些道理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就算“懂”这些道理,对孩子真的有用吗?


其实父母不懂孩子的心!


 

两位妈妈都理智、强势、有控制欲,独独少了“倾听”。如果她们愿意放下自己的固有思想,听听孩子的抱怨,一定会听明白孩子想表达的“潜台词”。“我是对的”让她们忘记面前的只是一个孩子,他不需要讲道理,不需要指责,只需要妈妈的“同理心”,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地铁里的那个孩子也许最初只是向妈妈抱怨鞋子破了,穿着不舒服。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说一句话:是的,妈妈知道穿一双破了鞋子是很不舒服。一个认同孩子感受的话就会平复孩子内心的焦虑:我的脚不舒服,我喜欢这双鞋,我后悔穿双让自己不舒服的鞋。视频里的女孩也许只是没有按妈妈的要求帮忙做家务,不符合妈妈对“家人”的标准要求。如果这个时候女孩的妈妈说一句话:妈妈知道你今天玩得比较累,很想休息。等你休息好了,有力气的时候,咱们再收拾这些东西,好吗?一个能了解自己的妈妈,会给孩子主动承担家务的热情和动力。


这几天地铁的最后一幕不断回闪,后面会发生什么呢?当那个拿“枪”的孩子长大后,又将是怎样的一幕呢?一句话跳出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好像蛮无厘头,可是谁又能保证如果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也许就会发生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事情。那个抽泣的女孩在接受“家人是有条件的互相帮助”比“家人无条件的爱”更重要的观念后,在她长大后,家对她来说也许只是“义务,付出”,全然不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世上最难买到的就是“后悔药”,不要等到那个时候,痛哭流涕“养了一只白眼狼”。为人父母者只需放下自己的固有观念,静静倾听孩子的声音,就可以读懂孩子的心里话,一句认同孩子情绪,理解孩子状态的话就可以抚平孩子不满、焦虑和烦躁。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梦,忽远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想迷,总看不清,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


其实你可以读懂我的心!

 

生气汤独家配料揭秘:

一口锅、装点水,放在点燃的炉子上,放点盐。

对,就是这么简单!哈哈,不信,你找这本故事来看看吧!

 

李黎众(风从手中滑过)个人介绍

 

李黎众,12岁男孩超哥的妈妈,某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9年起加入亲子阅读推广活动,深圳阅读推广人,多家公益阅读推广机构资深故事讲述人,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等多家公益机构讲师。开办公益“SUN家庭亲子阅读馆”,打造“超哥妈妈读书会”,在深圳及全国其它城市为孩子们讲故事,向家长推广亲子阅读理念;2016年被评为全国书香世家。目前希望通过系统的儿童心理、家庭教育与亲子阅读推广紧密结合,偕同每个家庭找到专属的幸福、快乐!

   

让每个孩子都体会阅读快乐,快乐阅读!让阅读丰盈人生,让书香飘满每个家庭!



申请专栏作者初衷——


这个栏目最初起名为“超妈亲子之旅”,源于我是跟随儿子超哥一起成长的妈妈,在8年多的亲子阅读推广中接触到很多的家庭, 看到“用力”的父母,看到“彷徨”的父母,看到“不作为”的父母……身边随时都发生着痛心的以“爱“的名义的亲子关系。于是,我想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让自己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结合心理学层面、亲子阅读层面做一个小整合,会不会能给阅读栏目的人一点儿启示呢?都说“心想事成”,于是就看到“社工客“的招募,感谢给予我这样的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文字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与有缘人相遇。



未来的这个专栏计划写什么?传递什么?——


一个刚诞生的栏目就如同对一个新生的婴儿,我希望它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哈哈。对于未来规划,主要对象是0-20岁的家庭,内容包括讲述故事(身边真实的、书中的、影视剧的……),结合优秀绘本故事、儿童文学、青少年和家长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心理学层面的分析,与阅读者们分享心得。同时因为社工客面对的部分群体包括社工工作者们,所以我希望这个专栏也能帮助他们,如果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会有一个方向的引领。


 我希望专栏就如同我的笔名“风从手中滑过”,文字带着温度,能在阅读时从你的眼、你的心、哪怕如同风一样从手中滑过,只要在滑过一瞬间时读者有感应,就足够啦。


『社工客』原创专栏文章转载请后台回复“授权”

微信原创保护功能最新升级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