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中心模式理论下的青少年个案辅导 | 实务案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林婉君
单位 | 广州市花都区启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主叫何某,男,13岁,单身,文化程度:初中,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亲是个体户,母亲是工人,均十分疼爱案主,目前仍然和父母一起睡觉,衣食住行均由父母以及祖父母负责,独立性较差,今年案主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由于家里离学校较远,故住宿,目前已经开学1个半月。
由于在学校内未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且遭到少部分同学的排挤,同时因为调位一事,导致案主出现抑郁情绪以及焦虑,并且由于多疑以及自我暗示,抑郁情绪越来越明显,为此案主和案主的父亲主动打电话求助于社会工作者。
朋辈支持情况。案主有四个可寻求帮助以及支持的朋友(小A、小B、小C以及小D)并且目前在同一个班,平时相处较好,但升学之后,在中学里面与新同学的交往较差,未能较好地适应。
家庭情况。案主为独生子,平时与父母以及祖父母一起居住,案主与父母的关系均不错,但会与父亲的关系较为亲密,案主的独立性较差,目前仍经常与父母同睡。
身体健康情况。案主的身体健康,但由于近段时间睡眠较差,故脸色较差,曾经骨折过两次,但目前对案主的身体健康并无影响。
个人基本情况:案主的问题简述:
(1)案主因为重新调位之后讨厌同组的某位同学经常讲粗话而不能对其进行任何的改变进而导致心情低落、睡眠质量下降以及对周边事物的兴趣降低。
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忙后没有好转,情况进行一步恶化,心理老师表示案主的情况已经超出她可调控的范围,为此将案主转介给社工;
(2)在了解了案主的情况之后的案主父母的反应:你已经患有抑郁症(案主父母对抑郁症以及抑郁情绪的区分不清),再不变好,就送你进去精神病院,不要你了。如此之后,案主的情况再进一步恶化,已经休学在家。
(3)案主休学在家后,独处的时间增多,常常会用手机查阅关于抑郁症的资料,由于此时案主正处于青春期,较为多疑轻信以及容易自我暗示。
在网上查阅了关于抑郁症的资料后,进行自我代号入座,案主的情况进一步糟糕化,食欲剧减,失眠的时间增长,自杀的念头越来越严重,希望能自我得到解脱。
(4)案主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得分为64分,抑郁严重指数为0.8,属于重度抑郁,进一步表明案主近段时间的抑郁情绪严重,需要紧急介入。
任务中心模式理论。任务中心模式理论认为,服务介入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案主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
它是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实现服务介入工作目标——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只有把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来,这样的任务才是最好的,这三个新因素是:案主的问题、案主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案主的意愿。
在此次个案服务当中,案主的问题是存在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较高,抑郁情绪较为严重;案主存在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且案主较为主动,但仍需要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以及协助。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
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心理及心理健康显著提高;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适当的支持可以介入压力的处理,解决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案主的父母常在外工作,为此案主的家庭支持较弱,同时案主对家庭的依赖性较高,较为信任父母,为此社会工作者调动案主的家庭支持系统,适时为案主提供支持,缓解案主的心理压力,降低案主的抑郁情绪,减少危机的发生。
案主的问题已经持续了7天。问题的持续是因为案主升上初一之后在校内持续的不适应、自我暗示以及不理性想法。
案主为此做出过的努力:曾经寻求过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以及母亲的帮助,但由于未能理解心理老师对案主说的“存在抑郁情绪”而误以为自己有抑郁症,通过自我暗示之后,抑郁情绪加重,同时由于母亲的“你再不变好就送你去精神病院”等原因,导致案主情况加重。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商讨过后制订了四个阶段的服务计划,依次协助案主进行专业判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支持;协助案主主动融入学校生活以及整理资料进行后续的跟踪。
第一阶段:专业判断,正确认识自己。
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了解其情况是存在抑郁情绪并非抑郁症,同时案主存在假性抑郁,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进行情绪的调整。
案主休学在家,经常性地使用手机查阅关于抑郁症的相关情况,并进行自我代入,导致抑郁情绪加重,在其到达家综与社会工作者见面时,神情较为呆滞,脸色苍白,为吸引案主的注意力,社会工作者邀请其余两名社会工作者、案主的父亲以及案主共同玩“德国心脏病”的桌游。
案主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到游戏当中,而且逐渐有了笑容,和社会工作者以及其父亲的互动增多。成功吸引了案主的注意力以及提高了案主的兴奋度。
待案主的注意力可以集中,能良好互动后,社会工作者即停止游戏,开始与案主的面谈,并且将刚刚游戏的案主的表现反馈给案主,并结合案主的情况向案主解析什么是假性抑郁,在详细了解之后,案主的情绪得到了较好的转变。
第二阶段:增强系统,加强支持。
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的父母了解抑郁症以及抑郁情绪,同时与案主的父母商讨陪伴计划,减少案主的危机,进一步降低案主的抑郁情绪:
社会工作者将案主的转变以及情况如实和案主的父母反映,对于案主父母的疑问一一给予解答,尤其关于案主是否能再正常生活,社会工作者均及时给予正面且肯定的回应,增强案主父母的信心。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解析之后,案主的父母基本能理解案主的抑郁情绪根源在于对自己的能力的质疑,而这些也许可能是他经历得较少,以及独立能力较差;社会工作者进一步与案主的父母商讨案主的陪伴计划。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父母商讨得出陪伴计划:平时在家多陪伴案主一起看电视,玩游戏、聊天,同时逐步训练以及促进案主独立睡觉,以及在平时生活当中,陪伴案主多外出参观以及玩耍,增进案主的视野,以促进案主的独立。
同时社会工作者亦鼓励案主的父母需要相互支持,坚持下去,在此阶段,耐心和坚持都是重要的,案主的父母得到信心均愿意尝试。
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其周边有利资源,寻求班主任、同学的支持,实施陪伴计划。
案主产生抑郁情绪的出发点就源于学校生活的适应不良,为此社会工作者将案主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并积极与案主的班主任取得联系,适度向班主任透漏案主目前的情况以取得案主班主任的信任。
社会工作者将案主的意愿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分析客观向案主的班主任进行阐述,同时与案主的班主任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符合案主意愿。
同时案主班主任亦能进行协调的方案:将案主的好朋友小A和小B调位到案主的旁边协助案主适应,同时协助案主由内宿生转为外宿生。
对于案主的班主任的疑问,社会工作者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增加了案主的班主任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案主的支持系统。
第三阶段:主动融入。
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融入校园生活,缓解案主的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平时均保持与案主的父母进行较高频次的联系,保证陪伴计划的实施。
同时亦可通过案主父母了解到案主的情况得到较好的转变,已逐步恢复对外界事物的兴趣,食欲以及睡眠。
社会工作者已将与案主班主任沟通的结果反馈给案主,案主对此表示疑问“真的可以不用住在学校吗,小A和小B真的会调位到我的身边吗”,社会工作者对此一一给予了肯定的回应,案主表示很开心,并愿意回到学校。
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增强其独立性,独自面对生活问题的能力,即增强其自主能力。
在最后一次面谈当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的父亲以及案主的班主任了解到案主最近一段时间的恢复得不错,食欲睡眠已基本和以前一样,同时案主目前也能独立上学放学回家,也能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同时能适应和同学们的相处。
在此阶段与案主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量,测量得分39分,已恢复。
社会工作者表示,案主在此段时间,不仅能独自上学放学,同时和同学们相处得均不错,希望能好好保持,遇到问题自己尽力后亦能及时寻求身边的人的帮助,以更快地走出困境。
第四阶段:整理资料,后续跟踪。
结案后,社会工作者整理好案主的服务资料,每隔一个月对案主进行电话回访,询问当前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后续跟踪。
在一个月的服务时间内,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较好地缓解了抑郁情绪,解除了案主的自杀危机,且成功协助案主增强社会支持网路,拓展了人际交流圈,提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案主以及案主的父亲均对社会工作者表示感谢,案主的父亲表示“若不是有你们在,我就没了一个儿子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阴霾之下,社工与你同行!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2014
公众号又改版了!记得星标社工客
每天最先看到推送消息哦
欢迎来“社工客”的知识店铺逛一逛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社工客开通服务号啦,扫码关注↓
↓【社工课】知识店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