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 | 公寓大厦中发生的大小事 : 城市社区营造

2016-02-19 社工客




 

随着社会与经济型态的变迁,全球80%的人口涌进城市,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涵纳广大人口,「公寓大厦」便成了城市地区主要的居住类型。因此,如果要探索城市中的邻里网络关系,那就很难忽略公寓大厦这种社区类型,而当我们讨论「社区营造」,其主要内涵,除了凝聚居民情谊、地方认同外,更积极的意义,是将情感深化成行动参与,由居住于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共同面对各种生活议题,亦即基层民主之落实。


只是与传统邻里社造多是面临产业没落、人口流失,抑或环境破坏等挑战而兴起的动机不同,因为租屋、购屋而集居的城市人口,在封闭性极高的所有权保障下,似乎很难遭遇这类因外力侵袭而必须挺身而出的情境,而「落实基层民主」的高帽更是与社区管理只为常保灯亮、水流的民生要求毫不相干。那么,所谓的城市社区营造到底所为何事?


其实,我们可以说垂直式的公寓大厦社区,在组织架构、空间配置上,有更多优于平面型邻里社区的条件。首先,在组织架构的层面上,1995年时“内政部”在「住户自主管理」的精神下,颁布施行〈公寓大厦管理条例〉,让经由所有权人选举产生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制度性的基层自治组织,并奠定了社区法理运作的基本逻辑,管委会不仅对内承担管理维护之责,对外也能代表社区全体争取资源、发展社区。在空间配置上,所有权的邻近性使得家户间的缓冲被缩减,「共有」「专有」并存的持有状态,也形成住户难以全然置身于社区公共事务之外的基础。


然而,即便有前述的优势,生活在大厦的你我仍习惯感叹人情疏离,并在欣羡乡村邻里拥有丰富自然人文的同时,坚信自己坐困于社造课题的荒漠。那么,如果回到社区营造的初衷本意是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我们也都没能自信地说『社区于人事、情理上都没有摩擦或困难』,那不算完善适用的规约、依人行事的管理模式、逐渐颓圮的建筑设备,乃至茶余饭后总被提出来叨念的人情冷淡与漠然,皆可成为城市型社区可以尝试经营的社造课题。


各类社团增加居民间互动的机会


或许面对多年缺乏经营、事务庞杂难理的状况,如何跨出第一步依然是个困扰的问题,这时我们建议热心想要投入改变的居民,不妨先从「累积信任」的功夫开始做起。以成功申请台北市整建维护补助经费的「民权水晶」社区为例,两者都是屋龄超过二十年以上的老旧大楼,也面临长期缺乏有效管理、财务经费不充裕的窘境。为求改变,老一辈住户积极游说新生代接手,而当时甫接任的蔡主委,面对如建筑外墙面一样斑驳的社区体质,并不是选择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本着学者的研究精神,先将〈公寓大厦管理条例〉详细研读并厘清管理权责义务关系后,选择先从「该做但没做好」「有做但缺乏说明」的例行小事做起,像是善用人情攻势或法律程序将积欠的管理费逐一收回、设置意见箱方便住户与管委会联系、频繁地公告社区的各类动态。透过这种「有感」的治理方式,不仅一扫以往住户「不知道委员会到底在做什么」的疑虑,委员们也在过程中能更熟稔地掌握社区内的人情事理,尔后,才在「众望所归」的呼声中,连任下届委员并开始推动外墙整建、设备更新这类动辄千百万的重大计划。


随着公部门对公寓大厦社区的日渐重视,台北、新北、桃园等几个地方政府皆固定办理优良公寓大厦的评选活动,所评等出的优良社区也逐渐成为其他社区想学习效仿的对象,『是否有优良社区的规约可以参考套用?』便成为我们服务过程中经常被探问的话题。然而细究优良社区的特性,除了有方法的经营出信任基础外,还要能突破核心委员必须定期改选的限制,将「信任」的对象从特定人选扩及到整体管理组织,唯有如此才能让共同订定的规约制度,不至沦为徒具形式的存盘文件,而得以跨越历届改选,化成管理实务稳定运作。


要达到前述愿景,除了靠初期少数居民的热心投入,维持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道畅通更是不可偏废的基本功。曾经多次获社区评选奖项的世纪皇家社区,便是透过每月两次的「住户意见交流会议」,面对面倾听住户对社区生活大小事的各种意见回馈后,再将议题带到管理委员会议上讨论。的确,相较起形式严肃的管理委员会与区分所有权人会议,交流会议的轻松氛围让居民更敢于畅言想法,且当住户发现自己所提的意见都能得到管委会对应的重视,久而久之,对社区也就会多一份信心及参与的意愿。



社团活动拉近人际间的距离


犹记得多年前某次优良公寓大厦的评选行程,到访的社区独留一位总干事负责接待,凭借多年的管理实务,总干事不仅能清楚说明社区规约、财务的来龙去脉,对于评选的提问亦能游刃有余答辩,但最后这个社区并未获得评审委员的青睐。归咎原因,「主人缺席的管理」是委员对此社区共同的担忧。



随着管理知识的专业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公寓大厦社区将例行的管理工作委外给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或个人,而多数的住户也习惯抱持「有人在负责就好」的消极心态,但一个成熟的社区管理机制应该是「住户」「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方共同合作,其中作为社区最基本构成单位的「住户」更是不可缺席的一角,因为其不仅是未来委员会的潜在成员,各种实际的案例都显现,住户长期的漠不关心,只会让社区事务遭少数委员、物管公司把持而终至无法正常运作之境。


对于许多人来说,面对城市区的高昂房价,觅得一处安身之所已是穷毕生之力方可达成的目标,与其追求遥不可及的「豪宅」生活,倒不如打造一个适切生活的「好宅」空间,而这端赖每个居住其中的份子愿意从「多留意公布栏讯息」「出席会议表达意见」等基本的参与功夫开始做起。


注:以上内容选自社区营造研究,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无意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目录”,了解之前的内容

“社工客”主编名片

本期主编:蓝天(QQ/微信:975411828/ 微信订阅号:天天吃饭社工(tjnusw)

社工客,为爱互动,期望遇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