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著演播《爱玛》~豆瓣8.2 英国简·奥斯汀著70集珍藏版~1815

名著之声
2024-11-27




爱玛出生在海伯村一个乡绅家庭中,母亲早故,她在家庭女教师泰勒小姐的教育下长大,后泰勒小姐和威斯顿先生结婚,离开了爱到家。爱玛和本村寄宿学校中一位无家可归的少女哈里特成为朋友,她把自己视作哈里特的保护人,决心为她找一个合适的丈夫。青年农民丁倾心于哈里特,但哈里特受爱玛的等级门第观念影响拒绝了他。爱玛一心想促成哈里特和牧师爱尔顿的结合,最终却发现爱尔顿爱慕的是自己,而失望的爱尔顿也只好另娶了……


豆瓣评分  8.2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没有什么能比这样一本书更适合春节假期了,它的第三卷简直比世界上所有的大团圆结局加起来都要甜,而且是绵长地回味悠远地甜,一点都不会让人厌倦。完美,圆满,幽默,幸福。奥斯汀能在晚年写出这样一本小说(对奥斯汀小姐的生平不甚了解,此处只是臆测),一定是因为她也有个圆满的内心吧。


细微之处见真章。简奥斯丁对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轻描慢绘体现了她赋予平凡题材那种以小见大功效的深厚功力,以及“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湛技巧”。


奥斯丁笔下理性时代的余音袅袅,用来安抚后现代狂乱黑暗的心最有力不过。一直着迷于《爱玛》的故事,一次颠覆性的、脱胎换骨的成长。到第三部分,爱玛的觉醒堪比《红楼梦》中宝黛的启蒙,意识到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个人是如此渺小,才终于看清自我和世界,才会真正懂得珍惜。


演播目录


《爱玛》~豆瓣8.2 英国简·奥斯汀著70集珍藏版~1815



点击阅读原文,听百部经典名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名著之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