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遥国际雕塑节,古典与当代的时空对话 | 亚洲艺术 · 现场

Zoey 亚洲艺术杂志 2021-06-23

导语:2018年7月20日,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平遥古城揭幕。本届雕塑节以“雕古塑今”为主题,汇聚了近20个国家约70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中方学术总主持特邀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担任;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的国际策展人由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国家馆策展人劳伦佐·贝内代迪(Lorenzo Benedetti)担任;国际顾问为瑞银艺术论坛总监卡洛莉娜·杰弗蒂(Karolina Jeftic);奥地利莫比乌斯艺术基金会艺术总监钟苏菲出任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的出品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36k8qwwk&width=500&height=375&auto=0平遥国际雕塑节视频(旅游卫视提供)


平遥,一座矗立于晋中近三千年的古城。穿行其中,很容易为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所迷惑,从北魏古都到世界遗产,从因信仰而建的中都寺(双林寺),到“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历史的迭代为这个文化重地增添了厚重的观念和具体的形式。


国际参展艺术家拉斐尔· 海夫提在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前进行的户外创作《我们并非前往火星一去不复返的人》


蒂娜 · 布拉格  《平遥小熊》  Weiss Falk  巴塞尔


平遥双林寺彩塑,堪称“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2018年,中国逐渐开始步入新的阶段和领域,但历史古迹所传达的对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始终是艺术家们思考的要点之一。当时间成为一个处于变化和不变之中的媒介,什么将是最有力的语言?平遥双林寺给予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回答。林立于各座殿内的彩色雕塑,从宗教信仰认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然后通过雕塑语言在现实世界表达出来,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记录。这在当时也可被看做是一种实验、一种超前的尝试,抑或是一种极具“当代性”的作品。当这些作品基于时间的历练,在不断被审视中经历几千年的解读,如今成为一件相对稳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它们的语言更加强调着观者的在地感受和形式的易逝性。


开幕式现场首届国际雕塑节学术总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发来致辞



平遥县委书记武晓花致欢迎辞


晋中市委宣传部长任秀红致辞


国际策展人劳伦佐·贝内代迪致辞


相关领导给国外艺术家和策展人赠送礼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如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成功举办,使平遥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同时也在由内而外的改变着平遥的城镇气质。平遥的综合发展需要更具特色和深度的文化品牌支撑,这也成为了举办平遥国际雕塑节的初衷。发起了以“雕古塑今”为主题的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并邀约到吴为山老师担任学术总主持。在开幕式现场,吴为山表示:“在平遥举办国际雕塑节,让世界了解平遥的历史,了解平遥雕塑的历史,了解平遥通过雕塑展示出来的中华民族美和智慧的历史,通过平遥历史上的雕塑来与世界对话,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


平遥国际雕塑节组委会向领导介绍展览作品

 

随后,平遥县县长石勇也阐述了举办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的初衷和愿景:“平遥古城民间雕塑艺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遥和世界雕塑艺术交融对话的平台。我们期望打造的平遥国际雕塑艺术节既有高度,也有温度。一方面我们看到国际顶尖艺术家创作作品,同时在我们吉祥寺里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板块。包括面塑,砖雕,木雕等都是我们平遥国际雕塑节和其他雕塑展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有温度的展览。”

 

约瑟夫 · 博伊斯《欧亚大陆》及珍贵文献


展览现场以四个不同主题分区,首届雕塑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对话”,“Sculpture As History”由国际著名策展人Lorenzo Benedetti(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策划,“内在的生命意志”部分由青年策展人魏祥奇策划;第二部分为“中国精神”,由邵晓峰、秦春晖策划;第三部分为特邀展览“平遥国际雕塑节达利画廊”,由巴黎达利博物馆策划;第四部分为平行展览,呈现 “平遥国际雕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平遥国际雕塑节院校青年艺术家展”两场展览。既强调讲好中国文人故事,又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展开中外艺术交流。在第一部分为“国际对话”,与博伊斯基金会合作展出了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经典作品《欧亚大陆》,正如博伊斯所说:“雕塑始于思想,如果思想虚假,观念就是坏的,雕塑也就是坏的。雕塑的观念和形式是同一的。


博德 · 洛汉斯作品《Raum》展览现场


拉奎尔·勒杰尔格展览作品《旷野之下》


乌拉·冯·勃兰登堡展览作品《七窗帘》


安妮·兰提展览作品《元气和服》


佛朗西斯科·亚伦纳展览作品《泥土》


克里斯多夫·韦伯展览作品《混凝土(倾斜)》


卡斯丁·霍勒展览作品《巨型三重菇》


卡斯丁·霍勒《双胞胎》展览作品


本次展览中“以雕塑为史”(Sculpture AsHistory)单元由国际著名策展人劳伦佐·贝内代迪(Lorenzo Benedetti,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国家馆策展人)策划,Lorenzo表示:“这是自己首次来到平遥,但他之前早已听说过平遥摄影节和平遥电影节,虽然与雕塑艺术的表达形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在平遥古城将摄影、电影和雕塑相连接,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同时,本次国际雕塑节中的多件参展作品都是在平遥当地创作完成,其中除水泥、大理石等诸多当代工业元素外,还包含传统元素,与平遥本地雕塑艺术相呼应。“以雕塑为史”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中国。分别呈现了约瑟夫·博伊斯、威廉·阿纳斯塔西、蒂娜· 布拉格、奥利弗·拉瑞克、拉斐尔·海夫提、尤纳·弗莱德曼、尼娜·贝尔、曼德拉·罗伊特、多米尼亚·曼加诺&马里克·范·罗伊、克里斯托夫·韦伯、拉奎尔·勒杰尔格等19位国际重要艺术家的最新的创作,他们的作品都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项目,此次雕塑节邀请其中多位艺术家来平遥进行驻地创作,这次展出的新作都是在平遥进行的在地性创作。


展望《打开》


向阳《可抵达的彼岸》


尹朝阳《嵩山崇拜》


 “内在的生命意志”单元的策展人魏祥奇将展厅安排由徐冰《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开始呈现。其间,以向阳的作品《可抵达的彼岸》为衔接,将文化追求及时空交错及真实的生活体验结合,呈现出人们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存在价值,将个人情感过度到内心追求。展览最终以宋冬《同床异梦3》作品结束,策展人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呈现接受西方艺术语言和观念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在近十年来创作方面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


徐冰展览作品《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


隋建国展览作品《涌泉与圆柱体》


隋建国展览作品《涌泉与圆柱体》,后为耿雪作品《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志村姐弟作品展览现场《Half Moon,Daylight,Cloud》和《TRACING-SKY_Floating Clouds》


宋冬展览现场作品《同床异梦3》


张羽展览作品《种山计划—水墨山20180720》


李洪波展览作品《教具系列》


李严作品 《拉奥孔》展览现场


欧阳苏龙展览作品《影》


曾曦展览作品《视网膜35》


郑泽生展览作品《 消逝的香格里拉》


在“中国精神”部分主要展出了吴为山、叶毓山、刘焕章、钱绍武、文楼、殷晓峰、李象群、吕品昌、曾成钢、王少军、王中、田世信、陈云岗、霍波洋、景育民、鲍海宁等艺术家的写意雕塑的作品。吴为山说:“写意雕塑将中国传统雕塑文脉接续起来,并将中国传统文脉逻辑与西方写实主义中的形神表现,以及现代视觉艺术革命中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诸多流派的形式创造置于同一文化空间,打造出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成为既具备民族精神又具有人类情怀的中国现代雕塑。”


吴为山《天人合一—老子》 青铜,高6米,2008年


吴为山《伟大的行者—马克思》青铜460cmx100cmx73cm,2018









国际参展艺术家向阳专访


左:“内在的生命意志”单元中青年策展人魏祥奇  右:著名旅美艺术家向阳


Q1:您的作品《可抵达的彼岸》使用了多元化的材料,是否表达了逾越与无界的概念?


向阳:我觉得材料除了要能传达和叙述作品的感情,作品的架构也决定了材料的选择,这些因素都是相互链接着的。我常常用废弃或使用过的物品作为材料。如本次展览中《可抵达的彼岸》里用的老家具的碎部件。这些收集来的家具残破了,或是拆件,反而能让我运用它们另一种功能,即它们原先具有的功能性变得模糊了,抽象了,再转换到我的作品上时,能更直接地表达我希望传达的意境。我不太会刻意去指定某种材料,我觉得每种材料都有被使用的机会,就看它能不能作用到作品中,起到传达我的想法的功能。

 

Q2:作为旅美多年的艺术家,不断的往返或穿梭在两种文化之间,给您的创作带来最大的是什么?那种漂流感会带到作品中吗? 或者这种穿梭感让您保持对事物的欣喜?这些经历会让您对“跨界”更加向往吗?


向阳:美国文化的开放性给了我更大的接触面。我觉得眼界与接触的事物和环境对创作很重要,所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十三年对我作品的影响很大。穿梭在两种文化间的经历犹如流向大海的河道中的其中一条,也还有更多的河口通往大海。


不同的认识让我了解了不同的生命状态,也能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将这些融合并使用在作品中的时候,其实我就在“跨界”。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接触,对不同文化和领域的认识,而综合得出的对生命的认识。艺术有无数的表现方式,如果只是为了艺术本身而做艺术,意义不大,脱离了“跨界”,艺术是不存在的。


艺术家向阳的作品《可抵达的彼岸》

 

Q3:这次参展的《可抵达的彼岸》其实是根据您儿时的自身经历,以及现在的认识综合而成的,其实在看见这件作品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博伊斯的亲身经历很大的影响了他的创作语言,您会经常在记忆里找寻创作的灵感吗?在您创作中它是主动式的寻找?还是无意识牵引呢?


向阳: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常不知觉地作用在我们现在的思绪上,我将这些思绪和情感转换成一种表达方式放入作品中。对《可抵达的彼岸》而言,母亲常用略带夸张的语气诉说带着幼年的我乘船找寻我父亲的经历,但我对当时的场景早已记不清晰了。于是那段经历成为了脱离现实的想象,现在我还原当时的情景又是一种带有对未来的想象,有种时空交错的关系。我更喜欢和现实有关的理想。现实存在,理想就存在了!无意识牵引对我来说不存在,“偶尔”也是无意识的,但偶尔发生了就是有意识的,除非未发生就不会想起“偶尔”。偶尔是绝对的必然。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展览框架

 

学术总主持、总策展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一、国内外艺术对话单元:

1. Sculpture As History

策展人:Lorenzo Benedetti

参展艺术家:Annie Ratti (1956)、Bernd Lohaus (1940-2010)、Christoph Weber (1974)、Carsten Höller (1961)、Domenico Mangano/Marieke van Rooy (1976,1974)、Francesco Arena (1978)、Giovanni Ozzola(1982)、Joseph Beuys (1921-1986)、Mandla Reuter (1974)、Nina Beier (1975)、Oliver Laric (1981)、Raphael Hefti(1978)、Raquel Lejtreger (1965)、Tina Braegger (1985)、Ulla von Brandenburg (1974)、William Anastasi (1933)、Yona Friedman (1923)

 

2. 内在的生命意志

Inner Will of Life

策展人:魏祥奇

参展艺术家:

耿雪Geng Xue (b. 1983)

季俊Ji Jun (b. 1987)

李洪波Li Hongbo (b. 1974)

李严Li Yan (b. 1989)

欧阳苏龙Ouyang Sulong (b. 1987)

邵帆Shao Fan (b. 1964)

邵译农Shao Yinong (b. 1961)

宋冬Song Dong (b. 1966)

隋建国Sui Jianguo (b. 1956)

谭天Tan Tian (b. 1988)

向阳Xiang Yang (b. 1967)

徐冰Xu Bing (b. 1955)

一山Yishan(b. 1957)

尹朝阳Yin Chaoyang ( b. 1970)

展望Zhan Wang ( b. 1962)

张羽Zhang Yu ( b. 1959)

郑泽生Zheng Zesheng ( b. 1972)

志村姐弟(日本)SHIMURAbros(Japan, Yuka Shimura b. 1976, Kentaro b. 1979)

曾曦Zeng Xi ( b. 1984)

 

二、中国写意精神:

策展人:邵晓峰,秦春晖

特邀艺术家:吴为山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浩 马文甲 马辉 王中 王欣伟 王树山 邓柯 申红飙 冯国豪 乔迁 任艳明 刘元捷 刘松 刘家宜 孙龙本 李一夫 李永康 李军 李迅 李烜峰 李继飞 李象群 李惠东 李鹤 肖鹏 吴雅琳 何鄂 余晨星 张天意 张伟 张冕 张得蒂 张崴 陈云岗 陈健 陈继龙 武定宇 郅敏 尚荣 周思旻 郎钺 赵彦龙 柳青 施海 袁超超 殷晓峰 郭宝寨 谈强 黄炳谊 戚洪岩 康悦 彭汉钦 韩金峰 鲍海宁

 

三、特邀展览

「平遥国际雕塑节达利画廊 」

策划方:巴黎达利博物馆

 

四、平行展单元

1. 平遥国际雕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2. 平遥国际雕塑节院校青年艺术家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