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料”变毒品!小心把你变成行尸走肉!

2017-03-07 【第507期】 中国禁毒

英流浪者吸食毒品"香料"

精神萎靡 如"行尸走肉"


据英国《镜报》3月5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一名记者沿着Tib街行走时,发现了年轻人吸食毒品后的惨状,并录制了一段30多秒的视频,向人们展示了毒品带来的危害。


视频中,在垃圾遍地的街角,一名穿着黑色羽绒服和蓝色牛仔裤的人默默地坐在角落,将头埋于双膝间,一动也不动,其身材消瘦,形似女子。就在她的旁边,一名戴着帽子,身穿红色外套的男子用头顶着卷闸门以支撑身体,精神萎靡不振。不多时,似乎因为头部难以支撑身体的重量,该男子弯下身,用右手肘抵着卷闸门,左手下垂,低着头,任外界喧嚣,他自“岿然不动”。


随后,该男子逐渐清醒过来,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吸食‘香料’已经有2年了,这东西量大又便宜。”他说道,“不过海洛因的毒瘾者称它很危险。”


帮助无家可归的年轻流浪者的慈善机构工作人员朱莉博伊尔(Julie Boyle)当地时间3月2日在皮卡迪利花园电车站发现了一名突然晕倒的女子。朱莉在将其送往医院后才发现,这名女子原来是一名“香料”瘾者。“市中心的有些人看起来浑身僵硬、精神紧绷、一动不动,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朱莉说,“你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就像看电视时按了暂停键。我在上周初发现了这种情况,现在好像更严重了。”


这种“香料”究竟是什么,

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之所以称这种毒品为“香料”是因为它的吸食方式和人们使用的檀香等烟熏香料相似。“香料”带有香气,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这给经济能力不太富裕的青少年们吸食毒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青少年们吸食“香料”后会造成精神混乱,导致他们被贩卖、强奸、感染艾滋病,甚至死亡等恶果的发生。


 新型香料类毒品,现主要指合成大麻( Synthetic cannabis) 产品,是一种以不同香料和药草,混合不同化学物质制成不同口味品种的低成本化学合成毒品,以商品名“K2”或“Spice”著称,另有Genie( 精灵) 、Zohai( 佐海) 、迷幻鼠尾草等多种名称。


这些香料产品在许多国家目前都是在迷幻商店或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香料”类产品根据它们的法律状态和宣称的天然草本制作,常常被认为是“合法嗨药”或者“草本嗨药”。这些产品的销售对于顾客而言没有年龄限制,因此,流行性很广,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近几年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由于新型香料中基本不含天然大麻成分,前几年世界各国基本未将其列入毒品检验范围,因而流行欧美,扩散亚洲。但“香料”的长期滥用会产生成瘾综合征的一些迹象,以及在大麻滥用者身上可观察到类似的戒断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新型香料产品的危害性,且不少国家都已经陆续将新型香料中发现的多种合成大麻素列为各国的管制药品进行管制。

“香料”

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型毒品”以香料、花瓣等形态出现

 新精神活性物质其英文名为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简称NPS。它也被称为“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据了解,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吸食此类物质诱发的恶性暴力案件、致幻引起自杀、过量吸食导致死亡的案例屡有发生。比如2012年美国迈阿密“啃脸”事件就是一吸食卡西酮类物质人员所为。日本研究发现,滥用该类物质导致的暴力犯罪案件是管制毒品的7倍。

最近备受关注的芬太尼类物质,也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是以芬太尼为代表的人工合成强效麻醉剂,属于阿片类物质。其中,卡芬太尼是芬太尼类物质的典型代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杨森制药公司首次合成,具有类似其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其药效约为吗啡的10000倍,成人的致死量约为2毫克,强于其他芬太尼类衍生物。

“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案例也开始增多。”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巡视员邓明表示,2016年共发现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制品,主要由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公安机关在娱乐场所缴获。

“从外观看,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从成分看,它们含有多种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能力。”


国内新现数十种非管制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是国际禁毒领域公认的难题。除新精神活性物质本身品种变化快等管制难点外,开展国际合作也存在各国立法不均衡导致的合作法律障碍等问题。

“新结构的非管制品种不断出现。”据邓明介绍,境内外不法分子一旦发现某品种被列入管制,在短时间内即研制出新的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一些不法分子改变过去照单生产的固有模式,开始自主研发非列管品种并向外推销。

“2015年10月以来,国内新出现了数十种非管制物质,其中有10余种属于在全世界首次发现。”

对此,我国加强了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和打击力度。据了解,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部分在我国生产,主要是一些具有化工、医药知识的人员受利益诱惑驱使,根据境外不法分子品种、数量等需求,网上联系,订单式生产,邮寄输出,利用各国管制差异逃避打击。

针对上述情况,邓明表示,2016年以来,根据相关国家执法协作请求,部署有关省核查向境外邮寄新精神活性物质线索,各地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人,捣毁新精神活性物质非法生产窝点8处,缴获已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800余公斤、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上吨。


4种芬太尼类物质新列入管制目录


目前,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加强了立法管制。2001年,我国将氯胺酮列入管制。2010年以来,将国际社会反映突出的1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相继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

2015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一次性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

近日,公安部、国家食药监局、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等4种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自今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至此,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4种。

中国禁毒·热点推荐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