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侨乡 | 稻鱼共生话农遗,乡村振兴“别样美”
稻鱼共生话农遗
乡村振兴“别样美”
地域寻根之缘起,文化脉远而流长。走进“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山区,探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青田人民在“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中孕育出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农耕智慧,也在时代的变迁发展中,焕发着农遗文化的生态新机。
挖掘农遗文化,打出“青田美”的特色品牌。“山区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青田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发展理念,定位山区地标、放眼长远发展,深入挖掘农遗文化内涵,打造了独具青田特色的稻鱼发展品牌。开展“地标+农品”的系列项目,“青田田鱼”、"青田稻鱼米"先后于2013年、2020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按照“五统一”标准,连片推广稻鱼种养模式,持续推出青田稻鱼共生系列产品;延展“地标+农旅”的系列活动,设计“农遗探寻线”、建设“农遗研学营地”、开放“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做细做优特色农旅产业,实现农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助协同。青田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行动,真正将青田稻鱼共生的特色品牌打响、将农遗文化的发展路子拓宽。
丰富农遗文化,塑造“生态美”的优质名牌。面对稻鱼共生系统的千年文化,青田始终坚持“活态保护、动态传承、常态弘扬”,厚植农遗文化底蕴,在创新稻鱼共生传承中丰富农遗文化传播形式。《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十年规划》、《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暂行办法》......一项项建章立制的保护规划,青田以探路先锋的姿态,给出了生态传承、先行先试的青田样板。趣味队阵的鱼灯舞、古法工艺的田鱼干、美好寓意的文化节......一场场视觉与味蕾的文化盛宴,青田通过多元视角的探寻,用“绿稻苗”和“小田鱼”的多元互动,从田间地头到海外舞台,稻鱼共生的生态名牌在多样形式的传播与传承中悦动起来。
依托农遗文化,擦亮“共富美”的金字招牌。“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共生共富共享”,青田在躬耕田间里收获丰收的喜悦,也在东西协作中感悟共富的欣喜。一颗颗蕴藏生机的希望稻种从实验室来到种质资源生态保护园,一尾尾跨越南北的跃动田鱼从遗产地来到鱼苗培育绿色基地,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与传承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呈现出了全国性、研究性、未来性的发展特征。而青田在打造农遗人的“专属记忆”的同时,也在倾情传授着稻鱼共生的“共富技艺”。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跨山问海、结对帮扶,通过品种选育、技术指导等手段,为广西、宁夏、贵州等20多个省(自治区)连接起了稻鱼共生的致富路,也为山区发展谋出了共同富裕的新思路。
稻浪涛涛鱼偎相依,碧波泱泱绿意韵塘。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绵延至今,有着一方山水的自然馈赠,也蕴藏着一方农人的别具匠心。如今,稻鱼共生里的农遗文化滋养着秀丽山水,更让这诗意林田间孕育出了别样生机!
理响侨乡专栏
《理响侨乡》是中共青田县委宣传部、中共青田县委网信办主办的网络评论栏目,旨在围绕时政和社会热点话题,用理性思维去思考,用敏锐目光去发现,唱响青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旋律。
✦欢迎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网友积极向本栏目投稿,文章一经录用,给予稿费奖励。联系电话:6022783,投稿邮箱:qtxwxb@163.com。编 辑 | 银子
文 字 | 船寮镇人民政府 李金璐图 片 | 青田传媒集团 专题节目部转载请注明出处:青田发布
往期回顾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20余家媒体齐聚青田,向世界传播农遗声音!
更多精彩请点击“世界青田”APP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