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商基因】深商研究的新发现(上)

2015-12-29 经营与管理

30年间,深圳为什么能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现代化大城市,形成了无论胆识还是智慧都让人侧目的深商群体?在中国境内的“老大哥”和国际老师们的夹缝中,深商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应大家强烈呼吁,我们从今天开始连载 《深商基因》,为企业操盘手和经理人发现“共鸣”、“共振”的理念与方法论;为创业者、企业创新寻找永不褪色的方法论;为企业市场化提供工具,为企业操盘手走向全球化指引方向;为企业转型升级划定原点;为企业重构提供价值导向;为企业传承提供理念。


文/华景咨询深商研究组

深圳企业创业家精神,企业的营销、研发、运营、生产的经营之道,时常被全球商学院和财经论坛作为研讨主题。他们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之道也倍受效仿。

深商受到国内外热切关注,从微观的某一职位工作方法论,到宏观的民族精神,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创业家、国内外专业咨询顾问与媒体人都有论述。

深商研究组通过收集二手资料发现:关于深圳企业的932个(文章)作品,其作者有42%是离职员工,40%是专业媒体和路演公司,18%是协会或具有媒体、高校背景的独立观察家,没有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是企业或企业创业家亲笔写的。这与内地企业(家)差异很大。

深圳企业并不神秘,通过分析深圳企业与社会公众机构沟通的数据,深商研究组发现深商始终“在开放环境下透明生长”,社会上普遍认为的“深圳企业低调”的看法是缺乏依据的。但是,开放性透明生长的深圳企业,其与社会公众机构的沟通具有“功利性”和“营销性”。

1、深圳企业更喜欢通过媒体与社会公众沟通(如图1-1)。

深圳企业诞生于市场,追求消费者和人才市场的认同、同行(协会)的认同,一般不“强求”官方的认同。

图 1-1 深圳企业沟通社会公众机构分布图

深圳企业与社会沟通有较强的目的性。深圳企业乐于与什么样的社会公众机构沟通,跟其所在产业与政府的关联程度有关,地产、金融、医药是受政府管制较高的产业,而科技、消费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这些产业的企业比较重视官方评价。而物流、综合类企业基本不与这类机构沟通(如图1-2)。

图 1-2 深圳各产业比较认可的社会公众机构分布

2、深圳企业对国际社会公众机构更加开放,获得国际认同动力较强。

即使不包括服务于深圳的企业较多地沟通深圳本地机构,国际机构发布深圳企业相关信息的比例仍高达54%(如图1-3)。


图 1-3 深圳企业沟通的社会公众机构所在的区域机构数量对比图

深圳企业与社会公众机构沟通有较强的营销目的。

与香港、国际竞争与合作较频繁的金融、科技、物流、信息产业,更追求国际社会认可,而消费业、地产业等受本地消费群影响较大的产业,则追求深圳本地的社会公共机构的认同(如图1-4)。


图 1-4 深圳各产业比较认可的社会公众机构区域分布

这无疑增加了深商研究组工作的困难,但这也是深商研究的价值所在。深商研究组以独立、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及科学严谨的方法由表及里地“探寻深商”,并开发了“企业研究模型”。

(深圳企业并不像大众认为的那样低调,深圳企业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与媒体和公众机构沟通具有功利性和营销性。)

“农业为本、商人为末”的中国传统社会制度,让从事商贸活动的人成为了社会边缘群体,他们一旦发财就皆为“商帮”,通过奢华的生活方式、长袖善舞的人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依托市场经济发展出全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模式,市场的主角儿是商人,也就是说深圳没有“商帮”,这些商人的生活模式与常人无异。深圳商人们崛起的时候,公司这种经济组织方式已经立法存在,而不是传统的个人、家庭、帮会、行会、兄弟会等组织方式。深圳的商人们采用“先进经济组织”塑造自己更加正面的社会形象。

因此,深商是“商人、商业、企业”三者一体化的,深圳企业创业家通过在深圳创建企业,从而缔造新型商业而改变企业创业家及其团队的命运。

深圳的商人被称为“企业创业家”。他们不喜欢别人叫他们老板或成功人士,其中任正非、马化腾、麦伯良、马明哲、王石等企业创业家都是通过“缔造优秀企业”来“发财致富”,不是单一的传统商贸所培育的传统商人。

深圳企业所从事的不叫生意也不叫商业,而叫企业价值链。不论操作过程还是追求的目标都不遵循行业既有模式,反而将香港、内地的行业都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造,比如房地产企业还在忙着买地、盖房子、卖房子的时候,万科等深圳企业已经开始创建物业管理和服务,最终成为中国房地产的模板。

深圳企业因治理关系、交易环节复杂,用企业品牌代替企业实体来研究更加合适。深圳企业关系链非常复杂,如华为交易主体没人能够梳理清楚,腾讯更是眼花缭乱,再如平安集团如果看做一家企业的话,就违背了当时“金融不能混业经营”的规定。

(深商被称为企业创业家,深商的生意被称为企业价值链,深商的企业被称为企业品牌。)

与全球所有依靠市场培育起来的优秀企业一样,深圳的企业也是依靠“破坏性的创造”而成功的。

1、 深商改变了关于全球中国企业成功因素的印象

深商,这一全球最年轻的商业群体,在全球最年轻的城市,开创了一段商业历史,也因开创了以下先河而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独一无二的“现象”,完全可以载入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科技、政治、公司制度史册!

120世纪8090年代,集装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衰退,中集集团在这样一个时期发展成为集装箱产业的世界领袖,其成功的发展模式与转型战略,改变了国际上关于中国商人只擅长从事自然产品贸易的固有印象,解答了中国制造如何能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问题,并为全球乃至中国的制造企业转型提供了范例。

2)华为公司开创了处于国际竞争劣势、缺乏区域资源优势的新兴科技产业如何成为全球领袖的发展模式,结束了中国依靠行政力量缔造全球领袖企业的方式,开创了中国工程技术专家创业成功的先例,开创了全球高科技企业利用制造优势、成本优势、工程服务优势赢得全球尊重的先例,改写了高科技产业依靠研发与营销的“微笑曲线”发展模式。

3)深圳企业创业家通过一代人的市场竞争,进入了全球500强,完全靠市场游戏规则而颠覆了世界认为的华人企业善于官商合作的模式。

4)深圳商人登上全球各类富豪榜的比例不如深圳企业登上全球优秀榜的比例高,深圳以优秀企业示人而国内同行以优秀企业创业家闻名,动摇了华人盛产富豪不盛产优秀公司的判断。

2深商也突破了关于企业环境是成功促进因素的传统“结论”

与中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不同,深圳市区内几乎没有年代久远的历史建筑,最引人侧目的是深南大道两侧许多赫赫有名的企业,深圳为何云集如此多的高科技企业,怎样的历史造就了今天的深圳?产业经济学、美国企业史、区域经济学从环境角度提出了很多企业成功促进因素。深商研究组发现:深商发展实践表明,下列结论是不成立的。

1)制度政策论,一个区域制度软实力、独特的政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深圳先一步开放的优势,靠近香港学习香港的便利,没错,深圳确曾受惠于此。但是,深入研究深圳企业群后会发现,深圳的成功不是用简单一个“特区政策红利”就可以解释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确实解开了深圳企业的束缚,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国力贫弱,根本无力给深圳以资金支持。特区政策没有红利,特区政策是一把撕开计划经济制度的剪子,把整个中国置于计划体制下的状态剪开了一个小口,这个小小的区域,可以得到多一点自由。在深商与深圳中很难说清“制度”与“企业”谁先形成,年轻的深圳难以短期内建立制度软实力。如果说中国促进企业成功的是制度软实力,那么其他地区也应该比深圳更具有优势。早期与深圳具有相同政策的其他地方也没有诞生这么大数量的优秀企业群,后来深圳政策和基础反而不如内地“优惠”。深圳不是中央的政策催生的,而是一帮市场化的企业创业家依靠市场规律、现代企业发展规律,按照现代人文精神、企业创业家精神,借助西方的“工具”,走出的自己的模式。深圳没有市场经济和行政管理两种手段的博弈,没有市场却创造了市场,行政管理跟随市场同步建立起来而天生和谐。

2)人才技术论,一个区域的人才基础、优势技术、文化环境决定了企业创业家的诞生与企业的崛起。众所周知,深圳甚至根本没有人才基础、产业基础。深圳曾经一度是“文化沙漠”。

3)公司论,一个地方具有某一领域的领导公司会培育出一批相关或相似的企业。早期蛇口加工区的产品经过香港销往海外,香港商人也到深圳租地、投资,港资企业在深圳也有一定比例,但深圳开放的格局决定了没有任何一种外资力量会成为深圳唯一的学习榜样,深圳的主力是每天如春笋般生长的民营企业,他们的激情活力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是深圳企业形态的决定力量。深圳既没有优势的国有企业,也谈不上有优势的外资企业。大多数深圳企业创立时,国内外早已有企业历史更悠久、背景更深厚、实力更强大的对手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华为、中兴后于巨龙、大唐而崛起,腾讯后于网易、新浪而超越,中集集团更是远远落后于扬州、大连等地的老牌集装箱工厂,更别说招商银行远不如中、农、工、建、交等银行历史悠久,平安保险落后于中保集团了。深圳没有“国进民退”问题,不是抢夺别人的空间,而是依据制度优势找到价值链中的位置,共同营造各个产业的价值链,共同发展。

4)区域集群论,一个地方具有某一产品或产业的集群,会诞生一批相关的企业。但是深圳没有这样的集群。深圳虽有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但却不是靠学习香港而成功的。这也解决了一个经济学难题,没有资源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区域,也可以通过在全球缔造优势企业,来解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5)市场论,一个空间巨大、竞争较弱的市场有利于企业的成功。深圳的企业哪一家不是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虎口夺食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样的环境淘汰了一大批目光短浅、后劲不足的企业,也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最终立于行业领先地位。只有那些独立掌握命运的企业(含中兴通讯、华润集团),逐渐建立了统一、完整的价值链,而绝大部分企业都依赖于彼此营造的市场价值链。“现实、协同、信任、未来”,成为深圳的企业、市场、政府所有的行为纲领,否则任何一个节点的缓慢都会扼杀深圳企业的成功。

(深圳企业依靠“破坏性的创造”而成功,开创了一系列企业成功模式的先河。深圳企业突破了企业成功的环境决定论。)

(待续)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